老潘为何赶晚集?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07-07-02 09:24
评论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经过数年漫长的等待和波折后,SOHO中国的境外上市之梦已无限接近成真,虽然在香港的公开招股日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一再拖延,但总算是见到了曙光。
作为表现时时“出位”的国内民营开发商代表人物,一度坚称“手中有粮(经常持有十几亿元流动现金)心中不慌”,对同行争相上市之举不屑一顾的SOHO董事长潘石屹,也只有“从众”一回了。
这个曾经在上市路上“受过伤”的男人,反复无常其实情有可原。2004年,内地房企兴起一波境外上市潮,潘石屹率领SOHO中国准备跨越浩瀚的太平洋,一举打到“资本主义的心脏”——华尔街纽约股票交易所去。但不幸的是他最终铩羽而归。
痛定思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百八十度大转变的老潘,又执著固守以下观念:我们不缺钱干吗要上市?干吗要让股民分享我们的利润呢?
然而,随着过去三年国内宏观调控政策步步深入、土地交易制度持续深化改革、银行信贷一再紧缩,房地产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的特性凸显,房地产企业的传统财务策略遭到颠覆,发展战略面临重新调整。
那些老潘“台上的对手,台下的战友”们,比如华远的任志强、万通的冯仑,今年都先后借壳,摇身一变成为上市公司的老板了。而一大批名气远不如他们的广东、浙江“乡镇企业家”,也纷纷“洗脚上田”,跑到或打算跑到香港去圈国际投行们口袋里的美元、欧元和港元了。
精明的老潘免不了也要审时度势,随机应变。
最让他受到打击而翻然醒悟的,可能是屡次在土地拍卖会上空手而归,“资本为王”的时代,活跃在北京土地交易市场上的,不是中央大力扶持的国有企业,就是大把钞票在手的上市公司,还有虎视眈眈的外资财团,民营企业光靠自己辛辛苦苦建楼买楼攒来的那点钱,够谁花的呀?
今年以来国内股市的“非理性繁荣”,想来也大大刺激了老潘之流房企老板的神经。如何才能更多分享股市的繁荣而不是坐视股市侵蚀楼市?答案显然只有一个:上市。
从某种意义上看,房企争相上市(不管是到香港还是在内地)都只是一个现象,一个信号,其背后真正的意义在于,房地产业与金融业的整合和互动序幕已经拉开,或者说,房地产业从属于金融业的本质,在中国房地产市场走过近二十年的历程后,开始日益清晰起来了。
而摆在房地产企业面前的是一道选择题:要么赶紧上车,要么面临掉队。房企现在能否当机立断,很可能决定着未来几年里它们的命运。
沈建光股市保卫战,我们输不起
胡志刚深圳房价狂飙喜哉?忧哉?
时代业绩会:下半年广州为主扩张 不喜欢大起大落的地方
2015-08-04
博鳌特稿:王灏 首创新里程
2015-08-03
招商地产要退市了? 招商局蛇口将换股吸收重新上市
2015-08-03
7月销售同比大增 万科与彩生活物业“竞赛”开跑
2015-08-03
江北多收了三五斗 正荣南京7月业绩水涨船高
2015-08-03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
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com.cn(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