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住房制度何去何从?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07-06-29 21:59
评论
4月底,在停售“居屋”将近4年之后,香港房屋委员会公布了将于2007年重新发售的1.66万个“居屋”剩余单位的详细推售时间表。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2002年为挽救楼市停售社会福利性质的“居屋”,如今“居屋”再度入市,一方面对当地楼市形成冲击,另一方面,也再度引发对香港住房制度过去与未来的争议和猜想。
压力几何?
千百年来,对于中国人而言,“居者有其屋”是理想社会的标志之一。这种情结在中国香港的“居者有其屋计划”(简称“居屋计划”)中得到集中的体现和实践,也为内地人津津乐道。
香港的“居屋计划”始于20世纪70年代,其售价大约是公开房屋市场价格的60%~70%,主要满足中低收入人士置业的需要。在政府停售“居屋”前,每年均推出大量“居屋”单位,1997~2002年,每年推出“居屋”的数量由2000多至2万多个单位不等。然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却在2003年宣布,无限期停建及停售“居屋”,政府退出发展商角色。
喊停“居屋”直接目的是为了托市。当时,香港的整体楼价从1997年到2002年下降幅度超过60%。许多人的拥有房产变成了负资产,这种局面削弱了消费能力,导致经济迟迟不能复苏。因此,政府决定停建停售“居屋”,通过减少供应,最直接有效地拉动楼市。
停售“居屋”加上其他救市措施,拉动香港房价自2003年起显著回升。香港中原集团主席施永青曾著文称赞政府停售“居屋”政策,认为对房价回升和香港经济推动有良性作用。
如今,救市任务完成,剩余“居屋”也终于将要出售,大量“居屋”单位入市会不会又对楼市造成冲击?这成为业内外人士关心的话题。
据香港本地媒体报道,根据新公布的推售时间表,将于2007年年初复售约3000个“居屋”单位,合共推出3个楼盘。目前申请资格、价格都尚未确定,今年年底时,房委会将公布更多“居屋”发售详情及申请资格等。
业内普遍意见认为,近几年楼价回升之后,一手房的售价普遍高于二手房。重新上市的“居屋”与公开市场的新盘完全是两个市场。因此,“居屋”重售对一手楼市的影响不大。在二手房市场方面,受“居屋”重售影响是必然的,但因为只是存量房入市,没有新建“居屋”的计划,预计只有短期冲击,长期影响不大。
“居屋”之辩
实际上,托市目的达成之后,港府一直都没有恢复“居屋计划”。尽管“居屋”即将重售,但是政府似乎仍然不准备重新充当发展商的角色,不打算新建“居屋”。
从金融风暴导致楼市大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出台救市措施(包括停售居屋)后,香港旧有的住房制度大部分被放弃,正面临着重建。重建的核心问题是对于高中低收入人群分别采取何种政策。将高收入者交给市场,将低收入者交给租住公屋,这两个层次的争论较少,帮助中低收入层置业的“居屋计划”成为分歧所在。
一系列争论也由此而起,主要分为“市场”和“民生”两派。“市场派”的主要观点是,政府出台的房屋政策不能对房地产市场“带来冲击”,香港现有的房地产市场价格要保持稳定,最好是能够不断“回升”,香港要保持高地价,因此政府应该全面退出房屋市场;而“民生派”的主要倾向是,政府制定房屋政策不能左右摇摆,“要充分照顾基层市民的权益”,简言之,要求恢复“居屋计划”。
香港城市大学公共及社会行政学系副教授刘国裕指出,香港住房政策激励中低收入人士购楼置业,目前仍是个颇具争议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他认为,“居屋计划”在过去25年的发展经验给香港乃至其他地区的住房制度提出了多项启示,其中之一就是,为中低收入阶层家庭提供自主性的置业计划并非必要。
香港城市大学公共及社会行政系李健正博士指出,香港现在还没有一个全民社会保障计划,很多只是靠个人储蓄和家庭照顾这两个手段来保障晚年生活。
社会福利跟不上,导致这些低收入者也勉力购房做养老保障。但实际上,这部分人的抗风险能力低于社会平均水平,一旦遇到经济持续恶化时,他们不但要面对耗尽储蓄的可能,而且可能丧失供款能力。
这样一来,面对中低收入者的购房补贴政策就变得很尴尬,其本意是为低收入阶层提供一个可负担的稳定居所,但现在却不仅令他们负担沉重,更对经济大局造成威胁。
沈建光股市保卫战,我们输不起
胡志刚深圳房价狂飙喜哉?忧哉?
时代业绩会:下半年广州为主扩张 不喜欢大起大落的地方
2015-08-04
博鳌特稿:王灏 首创新里程
2015-08-03
招商地产要退市了? 招商局蛇口将换股吸收重新上市
2015-08-03
7月销售同比大增 万科与彩生活物业“竞赛”开跑
2015-08-03
江北多收了三五斗 正荣南京7月业绩水涨船高
2015-08-03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
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com.cn(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