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胶着 买卖双方心理暗战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06-10-17 09:00

  心态分析:

  买卖双方心理暗战

  卖家:

  对价格处于犹豫、摸索之中,多运用内部认购、打折等营销策略。

  如某知名开发商的新盘定价也是6000~8000元/平方米,幅度之大表明发展商想根据市场反应再调整价格。不过,有房地产业人士表示,发展商也颇有力挺楼价的态势,希望在节后仍有调节余地;也有部分开发商,由于后续开发量不多,因此适当保留货量,以保持明年有持续平稳的收入。

  行内人士评论认为,一些资金实力和开发能力较强的发展商,完全没有后续供货压力,而且经验老到,定价比较稳;中小型开发商则小推小卖,试探市场,不过他们心态仍比较乐观,因此不会轻易调整价格。

  买家:

  市民们依然对广州楼市有较高的关注度,却因为价格高而无奈观望;另外,政府出台的五年中小户型用地供应政策,令他们相信以后货量足,不怕开发商抬价。

  但具体分析可发现,大部分规划的区域都不在市中心,而是会逐步往外围扩散,消费者须理解规划的“潜含义”;而且对有迫切需求的消费者而言,对楼价盲目乐观是不实际的。

  珠江恒昌市场研究人员表示,从这次黄金周的胶着来看,开发商的超前意识足够,但其区位价值观念似乎没有传递到消费者心目中。大多数消费者难以放弃对市中心的“情结”,中心城区供不应求,楼价高居不下;外围供货充足,但因被认为价格偏高而交投冷淡。

  深度分析:

  金九银十成色不足

  总体分析:金九银十成色不足,房价高企积压成交意愿,供求博弈延续观望态势。

  总体上,“十一”黄金月(9月1日~10月7日)的广州住宅市场摆脱了7、8月份的冷淡,人气大幅提升,但房价涨幅较大,成交略显平淡,总体表现可概括为:消费者需求真实,发展商出货意愿有所增强,但双方对后市预期分歧明显;房价猛涨与消费者承受力出现脱节,产品供应与主力需求亦有错位;热点楼盘分散在各城区,热盘极热、冷盘极冷。

  房价整体高于“五一”黄金月

  今年广州房价继续了2004年以来的上涨趋势,2006年前三季度住宅成交均价达6218元/平方米,同比增长达24%,为近年最大的升幅;7、8月份,受“国十五条”和广州市政府一系列政策抑制,增速放缓,而且在外围区域成交量比重增大的影响下,均价一度出现高位回落。

  进入“十一”黄金月,房价再次攀升,据合富辉煌市场研究部监测,在售产品价格整体高于“五一”黄金月,而且“五一”最主流价格区间是7000元~7999元/平方米,“十一”已跃升至8000元~8999元/平方米,升幅在10%左右。

  36~40岁购房者比例上升

  六成以上主流购房者为二次或多次置业。与“五一”期间成交客户年龄相比,最主流的36~40岁年龄段客户比例由22%上升至37%。这部分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也已从满足基本居住功能向追求舒适度、居住品质升级,尤其是多次置业的高端消费者对别墅、洋房、复式、观景露台等个性化产品认同度较高。同时,在“9070”等政策影响下,期待经济型住宅的首次置业者出现了典型的观望情绪。

发稿:广州日报审校:0

请发言时务必尊重网上道德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下评论内容不代表观点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