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落后于脚步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06-09-27 11:29

 

  2006(博鳌)房地产论坛结束之后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和北师大金融中心主任钟伟在探讨时说,今年的博鳌房地产论坛将会被载入历史。这是因为在2006年房地产行业急转直下并突转沉默的话语环境中,博鳌房地产论坛适逢其时地提供了一个行业话语的平台。

   在此种环境之下,也许2006(博鳌)房地产论坛未必能给新一轮宏观调控及日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带来何等影响,但开发商和经济学家却在2006(博鳌)房地产论坛中站在了同一阵线上--似乎大家都在为保护一个行业的发展而努力。  

     在此环境下,我们可以看见潘石屹用在黄色A4纸上的文字呼吁房地产应继续市场化之后,巴曙松依然调侃潘石屹是个受惊吓的小孩;陈淮用戏谑式的比喻说明房地产行业是支柱产业是客观事实而非主观判断可以决定时,林少洲希望通过话语沉默来换取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而陈劲松则希望开发商能通过自我批评来反省几年来的房地产发展。所有言论的目的无非一个--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寻求一个合理的发展环境。

   事实上,2006年房地产行业的话语无论从深度上还是广度上来说,也许都达到了近年来所未见的程度。从年初任志强和潘石屹的穷富人之争,到冯仑、李思廉的美国模式和香港模式之辩;从董潘的空置率数据之争,再到博鳌房地产前后的针对钟伟的经济学家的立场批判。其几乎是循着从市场划分到模式探讨,从概念梳理到利益立场,这样明晰的轨迹前进的。时至今日,关于住宅消费属性与投资属性的争论也未曾停息。

   如果说,我们将针对钟伟的经济学家立场之争作为一个阶段的结束的话。那么2006年的中国房地产行业话语之争在表面的喧嚣背后也许我们能发现更多的东西。在中国房地产20余年的发展历程当中,我们蓦然回首,才发现中国房地产行业在大跨度市场化的同时,一些基本的概念与理论的梳理依然空白。   思想落后于脚步,市场建设落后于利益博弈,也许正是中国房地产所面临的最大困惑。

   中国房地产行业需要的是真正理性的声音。

   

发稿:邬琼审校:0

请发言时务必尊重网上道德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下评论内容不代表观点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