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脱困之道 企业转型在所难免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06-09-22 16:02
评论
无论是“新调控政策”还是“地产新政细则”,最终难免造就一个局面:地产市场出现新的拐角,房地产企业转型在所难免。
论坛一个关键的主题就是——“宏观调控下中小开发商的生存之道”。
中小企业苟且残喘也会活
曾经上述万言建议中国住房改革的学者董藩,听说本次“城市·观点论坛华南行”来了很多记者,忽然改变了设定好的论题。
“看过我的博客之后再报道”,对于最初计划的演讲稿“当前房地产领域的一些错误认识”,董藩不愿意公开讨论,改为谈论中小型地产公司的出路问题。
显然,宏观调控越来越崩紧的时候,禁言的已经不止官员和开发商。
即便集体失语,也改变不了可能带来的房地产企业转型。
虽然诸多房地产大鳄高层一再说新政将直接导致一批中小型房企被“洗”掉,一些著名人士甚至已经发出将有70%的开发商会被淘汰的预言。
但董藩称,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还是有自己的存活空间。
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中国房地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正是这占据开发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开发企业。
董藩认为,政府与市场关系发生了变化,我们也越来越重视宏观调控这个问题了。开发户型受到了管制,再加上有一些地方开始搞双控,一定程度影响着房地产市场的未来方向。
他认为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并不像外界所传言的那样,市场控制受到了挤压。他说,如果市场被挤压,那么挤压的那一块就要退出来还给市场。
“个别的开发商在市场当中可能会退出,已经有很多开发商表达了这样的心声,或者说它对商业地产有一定的解释。”董藩说,游戏规则的不断变动,开发商已不知道怎么跟政府协调了,主观退出的意愿大于客观市场的因素。
正如董藩所说,“其实这个行业是什么呢?这个行业和餐饮业、服装企业是一样的,你不可能把五星级的酒店也给排除掉吧!还有金利来这样的企业你也不可能把它排出掉吧!”
中小企业的路在何方
然而,对于市场的关注与发展,其他业内人士和与会专家也畅谈己见,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出,在新政与旧政交替的时候,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向左还是向右?路有多崎岖?是所有业内人士关注的问题。
中国房地产住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元端说,品牌战略和连续经营的意识,是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身份核对的标准,“如果有这两条,中小企业可以变成大型企业;如果大企业没有这两条,大型企业也有可能变成中小企业,因此我觉得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市场是一视同仁的,市场不会因为你是中小企业而对你有所歧视和同情”
“好公司是卖产品,比较好的公司卖技术,最好的公司卖的是交易”。加拿大宝佳国际建筑师有限公司北京代表首席代表刘健认为,不管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只要你能达到这个标准,就是一个好公司,并且能在市场上站稳且持续发展。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命脉。箭牌卫浴董事长谢岳荣认为,中小企业之所以被推到新政的风口浪尖,最主要原因就是资金成本不如大企业,但是小企业也是有其独特优势,“一个是它的技术成本比较低,可以在产品上追求个性化,精工细做。我觉得中小企业有两个选择,一是避开大型企业,从一线城市转移为二线城市;二是中小企业之间也可以联盟,如果你联盟起来的话也就变成了大企业。”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任何大企业的成长都是这样开始。
张元端对于流传新政后业界将洗牌的流言说道:“洗牌不洗牌,我觉得这个说法要慎重对待,不要轻易洗牌。当然我们更不能小看洗牌,不要觉得有几家倒闭了就说它洗牌了,这只是个别企业,不要把自己搞得心慌慌的,大企业能够办到的,中小企业也一样能够办到。不是要把很多企业都搞倒闭。”
沈建光股市保卫战,我们输不起
胡志刚深圳房价狂飙喜哉?忧哉?
时代业绩会:下半年广州为主扩张 不喜欢大起大落的地方
2015-08-04
博鳌特稿:王灏 首创新里程
2015-08-03
招商地产要退市了? 招商局蛇口将换股吸收重新上市
2015-08-03
7月销售同比大增 万科与彩生活物业“竞赛”开跑
2015-08-03
江北多收了三五斗 正荣南京7月业绩水涨船高
2015-08-03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
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com.cn(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