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两个军人的对话与财富故事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06-06-28 09:15
评论
2002:两个军人的对话
2002年是王石第一次参加博鳌房地产论坛,对手是任志强。2001年淹没在冯仑与潘石屹回家的温馨中的任志强在2002年找到了可以有共同回忆的对手——王石。而2002年的论坛焦点精英对话的主题又恰恰是与二者均不相关的话题——财富。于是对财富的讨论演变成了王石与任志强互揭家底的对话。
王石和任志强都是军人出生,但王石只当过兵,退役时是班长,而任志强是营级军官专业的。这次我去四川论坛我才知道任志强在军旅生涯中还干过炊事班,以至于他复员以后干的第一件买卖居然是卖煎饼。2002年任志强的华远已经和华润分家,不再是年薪700万的高级职业经理人了,他在2002年博鳌房地产论坛上的演讲就是将关于华远股权变更的事情,我看了他演讲的速录稿,但还是看不懂其中的门道。2002年王石在万科依然是老大,而且从他发言的内容来看,王石的职业经理人还做得很滋润,更重要的是他还去爬珠穆朗玛峰、去下西洋。当时的王石几乎代表者一种理想的高级打工皇帝的生活状态。所以2002年的王石戏称自己赚得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少。
王石在比较二人都是军人出生,后来都成为职业经理人的经历的时候有一段话非常有意思。
“我和志强都有共同之处,虽然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深圳,两个都是军人出身,两个人都是搞贸易出身,而且都是短兵相接,八四年的时候,搞录相机主要是从香港进口,然后再批发到北方去,按理论上讲,志强他们在北京应该是我们的下家,就是我们批发给他们,他们再去零售,但我突然发现我的批发渠道被打乱了,就是北京一家公司租的军用飞机,到珠江三角洲直接在当地收购,然后再急速运回去,成了他扮演一个批发的角色,这是谁呢,这就是任志强,哈哈(笑)之后呢,万科除了搞贸易还搞很多行业,华远也是搞了很多行业,中间进入房地产而逐步逐步的成为主导,这都有很多类似之处,所不同的呢,就是一个是在南方一个是在北方,所不同的当兵,他是当官出身,他是复员转业出身的,我复员的时候我是班长他是营长,他本人是我的上级。”……
他还转述了任志强曾经一段与他之间的比较:
“人家问,你跟王石先生之间区别是什么?这样说吧,要用音乐来表示,他说,我呢,是进行曲。当、当……他这个王石啊!是小夜曲哈……哈……”
此番精彩的家史引来了2002年博鳌房地产论坛上最为持久的笑声与掌声。
看到这里,知道任志强的经历,我突然间想起曾经热播的一步电视剧《血色浪漫》,刘烨主演的男主角和任志强的经历颇为相似,以至于我和我的同事一致认为电视剧主人公的原型应该是任志强。
比如说两人的父亲都是部级干部,并在革命年代都是30岁就任军长。两人都曾是知青,并都当过兵,都是营级干部复员,还都买过煎饼,做过贸易。而且性格中也有很多相似之处。这只是题外话。但2002年虽然有任志强和王石,但仅从速录稿来看,我依然觉得当年的论坛并不是一个十分精彩的论坛,关键是那个关于财富的主题。
不过现在看来,2002年的博鳌房地产论坛第一次将目光伸向了房地产开发商们的腰包,现在群情激奋地说房地产开发商暴力而来的钞票,大概是4年前便有依据了。
2002:财富故事
2002年的博鳌房地产论坛讲的是一个关于财富的故事。那年参会的主角除王石与任志强和王石外应该就是胡润了。我一直认为,改革开放后关于创富的故事到了胡润和福布斯排行的时候应该说是有点上档次了,2002年所谓的“万元户”与“暴发户”的八卦故事就显得庸俗了。但有意思的是上榜的富豪大多后来发现有问题,到今天大家关注富豪排行又有了些八卦的心理了。
胡润的演讲题是《福布斯中国首富的敛财秘笈》。胡润那天的演讲改变了我一个观念,中国资金积累速度最快的绝对不是即时髦又有个性的IT商人,而是房地产商人。在胡润福布斯当中,前十名当中有5名是房地产或涉及到房地产的商人,而在前100名的富豪中,则有29位。有趣的是胡润做的另一个对比,他发现在英美富豪当中,美国有1/3的富豪是来自上一代,英国有1/4。但中国的富豪们大多都是白手起家。也就是说,中国的房地产富豪有均是在短短的十几年内积累的财富。此外,胡润还发现中国的房地产富豪大多有过海南的经历,胡润认为房地产富豪要么在海南挖到了第一桶金,要么就是在海南学到了冒险精神的抗风险能力。
此外胡润还对福布斯排行榜中的房地产商人做了一个观察,结果发现世界100强富豪中从事房地产行业富豪当中排名的前两位是华人——李嘉诚和郭鹤年。而且两人都是白手起的,与内地的房地产富豪的情况基本类似。排名第三的是一个英国公主,但她的财富来自上一代留给她的土地。
胡润的结论很简单,国内房地产行业集中了大量的财富,资金积累的速度很快。但问题是人们越来越关注资金的品质。我估摸着意思可能是说,老百姓开始关注房地产商钱是怎么来的?因为胡润的另一个结论是惊人的,富豪在向企业家转化,而当时他所查阅的中国汉语大辞典与辞海当中并没有企业家的条录,也就是说,房地产富豪本身的资金积累,很肯能不是来自企业化的运营,而是通过一些投机手段获得的。就社会重视程度而言,对企业与企业家的认识似乎远远不够。
这个问题放到今天的背景下来理解我就在想,宏观调控到底是对中国房地产行业哪些方面的考验,其实最终还是对企业的考验。投机毕竟不是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正道,企业化的发展也许才是,但中国的房地产商人身上有太多的投机商人的特征了。
沈建光股市保卫战,我们输不起
胡志刚深圳房价狂飙喜哉?忧哉?
时代业绩会:下半年广州为主扩张 不喜欢大起大落的地方
2015-08-04
博鳌特稿:王灏 首创新里程
2015-08-03
招商地产要退市了? 招商局蛇口将换股吸收重新上市
2015-08-03
7月销售同比大增 万科与彩生活物业“竞赛”开跑
2015-08-03
江北多收了三五斗 正荣南京7月业绩水涨船高
2015-08-03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
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com.cn(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