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不纯粹的文旅商,大湾区文旅最终能否如愿上市并发展,仍是未知之数。
当前房企面临传统地产模式导致的债务危机情况下,招商蛇口的“去地产化”策略开始奏效,第二增长曲线逐渐进入收获阶段。
融创中国在上半年实现了营收与利润的双增长,在展望光明发展道路的同时,也要关注更多的财务及融资未来。
从2019年开始,旭辉便一直处于黄档,企业也一直在朝着降档努力,在2021年中期业绩会上也表示争取年末成为绿档企业。
龙头企业在流动性上不只有规模优势,更具备短期变现、偿债以及快速回款的能力。但是从关键性指标的年度变化来看,整个行业的流动性流失更应当值得警惕。
绿城高周转模式对于行业调控引起的市场变动会非常敏感,中长期需要警惕。
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优势逐渐分化。
此次收购,或许正是京东建立起自己的物流地产资管平台的关键一环。
随着物企独立性的加强和社区增值服务业务的成熟化,社区增值服务有望成为物企新的增长引擎。
在过去几年销售高增的基础上,为什么房企的营收没有按照预期出现高增长,而是增速下滑?未来营收的趋势如何发展?
整体来看,各家上市物业服务企业截至2021年上半年的规模与业绩不断提升,高增长的发展逻辑不变。
万科的“胆小”理念虽然听上去略显谨慎,但是却符合当下行业的发展状况,也不失为企业的新战略。
今年中期房企“三道红线”得到改善,非绿档企业负债情况有所优化。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2至3年内物业行业的规模增长势头依旧不会停止。
在“三道红线”,房价调控,供地量集中等综合因素下,房企毛利率下降已成趋势。金科地产土储资源丰富,未来亦能维持业绩增长。
碳中和概念下,回顾2020年绿债市场规模不如预期。而今年以来在政策等利好下,房企绿债规模持续扩大。
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文旅企业,能成功上市的文旅企业少之又少。但文旅企业似乎并没有被这种情况劝退,今年仍有多个文旅企业扎堆冲刺IPO。
中国作为其中的主要市场,对数字经济的支持走在世界前列,再加上大热当头的政策红利,数据中心行业未来可期。这也吸引了包括吉宝DC REIT在内的外资机构。
通过资产组合以及债务桥接,使建发国际财务指标在短期内大幅改善。
对合生而言,走资本化道路可以使旗下物业得到较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