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嘉宾:
广东省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 韩世同
讨论嘉宾:
中国奥园地产集团副总裁 麦泽年
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 陈志濠
黑龙江省龙生房屋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杜松杨
融侨集团品牌营销中心总经理 张岩
德国SAP公司大中华区房地产行业与价值工程首席专家 余恕奇
苏州柏利城商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房金亮
Talking Data合伙人及执行副总裁 林逸飞
智安天使科技联合创始人 王曙煜
韩世同:我们这个阵容是非常强大的,虽然是最后一场,但是在座嘉宾和台上嘉宾都还是兴致很高昂,其实最重要的是把自己企业想表达的话题表达出来给在座的媒体,都可以记录整理,这样去把我们今天在座的嘉宾和台下嘉宾想要了解和传达的信息传达出来。
主办方给我们的这三个题目,都台上嘉宾都有关系,我们算了一下,平均每个人只有五分钟,我们充分的把这五分钟发挥好,每个人讲三到五分钟,如果讲完了有可能的话来一句结尾,不可能的话就算了,把想讲的想说的紧扣三个主题,因为我也看了,大家都能找到切合自己的,像商业地产方面的,奥园可以讲,房金亮也可以说。
颠覆大数据的阵容也非常强大,这也是很热门的,好屋中国、房多多,我也做过一次,他们发展得非常迅速,我等于见证这样一个过程。今天看到了又在这个基础上更加细化、更加精准,更加新一轮的探讨,甚至富力地产的总经理也会分享这方面,看看是轮过去?三到五分钟,您是奥园地产,奥园地产,王总也是曾经的奥园地产的副总,他们都是在房地产市场耕耘多年,但是又打造了奥园广场、奥园商业,您来谈第一个话题还是第三个话题?
麦泽年:谢谢韩老师,因为大数据上王总是专家,我想从大数据用户的角度谈谈去谈发展商的心态。有一次我去一个酒店,放了四支水,一般的酒店只会放两支水,我当时很好奇的跟收拾房间的服务员去聊起这个事情,这个理念是可以传达到酒店收拾房间的服务员,他们跟我说,因为他们领导告诉他们,酒店放四个水,客户的心情会愉悦一点。
确实是这样,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仔细想这个问题,一般的酒店如果只放两个水,你进去会有一种什么感觉?放四个水跟两个水,从用户的角度,他不会因为你放了四个水就多喝一支水,你还是喝两支水,第二天还是会补充,但是大数据最后检验出来的结果,它是完全站在受众者心理角度或者感受角度去讲,所以我想,第一它的成本没有增加,第二它的感官会很好。
第二我谈谈发展商的角度,时代在变,整个市场在变,大数据是我们必须拥抱的。台下有很多正在做大数据的,我们作为发展商可以交给专业的机构,去帮我们提供这些数据,但是有一点,我们发展商一定要有这个意识和心态,去拥抱大数据的时代,我就讲到这里。
韩世同:您是挑了大数据,而且讲了很生动的例子,我也是很奇怪,我的四支水,也只喝一支,这个又很讨好顾客,这个非常好。下面再请富力地产董事长助理,也是互联网事业部的总裁,我有跟他沟通交流过,他们在集采和社区O2O方面,还是您要讲好房网方面,跟大家介绍一下。因为富力地产跟奥园一样,也是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方面两个并作,虽然规模没有那么大,但是耕耘得很细致。
陈志濠:谢谢,我想介绍富力地产为什么成立互联网事业部,去做互联网战略,是因为在互联网的手段运用上,是可以认为在很多的房地产环节可以做到的。而且我们的方法或者应用是相对比较直接,希望在利用现在有的东西,创造一个共赢的生态。
譬如说今天有很多大数据的专家,其实我个人认为,数据不仅仅大、多、深,其实准确、怎么运用是比较重要的,但是这些数据从0到1,数据哪里来也很重要。房地产公司可能很多资料,我可以用资料跟数据是不太一样的,但是到了某个领域,其实是希望跟不同的人一起去创造一个共赢。
比如说有技术供应商,他们有一些经验,是可以用到的,我们也会考虑,至于刚刚韩老师说到的富力好房,是我们研发的。
我认为房地产最根源的事情,其中一个是房源,像好租或其他的各位专家,也都提过,其实对于房地产的这个行业,要掌握怎么去盘活房源这个事情是很重要的,这个是房地产公司本身需要专注的一个领域。
至于有什么方法更加好去把这个事情做好,应该是跟大家一起去共同创造这个事情,我觉得这个价值链条或者说操作,应该是可以共赢的,这是我的观点。
韩世同:富力的确在这一块有很大的研判,下面想请黑龙江龙生房屋开发公司的杜总,看看您想谈哪个话题?我们在上一届有做深度交流,您又来自东三省,东三省也是大家最关注的水深火热的区域,您来谈谈您企业的一些发展思路。
杜松杨:首先非常感谢主持人,给东三省发表的机会,我们是黑龙江哈尔滨的一家企业,从事开发已经有54年,像在座的富力地产这些同行,在我们城市也有投资,在2010年以后,国内一线的大型开发商纷纷进入到哈尔滨。现在哈尔滨本土的企业,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逐步的已经淡出市场,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这种市场的集中度。
今年上半年恒大把哈尔滨排名前几名的项目都已经收购了多家,我们在近些年中,主要是建筑、装饰工程、后期开发领域,我们开发的产品主要是城市豪宅、高级公寓,在2012年的时候,根据市场做出了战略性调整,整个公司的业务线向服务业进行延伸。
最初我们公司开发产品,住房销售都比较理想,当时可能是由于我们对于市场的精准度的定位还不够,所以我们开发了近百万的产品当中,由于我们的面积就是两三万米一个单体的物业状态,所以当时要快速消掉,这个过程很苦恼,我们也做过类似于家居广场,我们也走了很多弯路。
商业物业也不是我们的强项,商业物业是重资产还是轻资产,在昨天的理事论坛上,有一个同行说的我很赞同,由于时间段的不一样,具体情况是不一样的。出现在我们公司的项目上,一个很生动的例子,当时由于我们的错误决策,没有及时的变现,而在这个过程中,现在经历了这几轮的房价上涨以后,我们当时所在的地段已经变成哈尔滨核心商业区、金融区,这几个的估值应该在30亿以上,这过程中我们也是经历过自持经营,损失惨重,后期我们慎重的进行调整,决定选择哈尔滨市一些在餐饮服务行业,比较有品牌,比较有经验的企业进行出租。
有一段时间,每年的出租的房租能回报到5千万左右,但是后来发现,自从国家出台了一些相关的规定等等,这些比较精品的餐饮企业,也出现了问题,经营起来困难,而且租期到了以后,续约的意愿不高。我们经过了解,后来发现,这些真正能在餐饮或者其他服务行业做得很专业的企业,他们最头疼的是房租,是最大的经营负担。
这一块后来我们经过内部的研究以后,我们做调整的过程中,我们投了哈尔滨为数不多的涉外的凯宾斯基酒店,在跟德国的这种酒店集团合作以后,我们发现有一个规律是可以遵循的,就是现在经营得非常专业的餐饮机构,他们最痛的是房租,后期我们把他们已经装修好,而且不愿意再去经营的物业,收回来以后,没有与他们解约,继续跟他们合作,这种合作还是建立在继续由他们经营,房租这些由我们解决,他在经营过程中,流水过程中,类似于像国际酒店管理公司一样,拿出一定份额,这样的话就解决了他的重资产,最大限度的发挥了他的积极性,也能让他把优势发挥出来,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以后,我们发现这些物业,现在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利的能力增加了,物业的估值价值也提升了。
我们感觉,在当下的环境下,哈尔滨应该算是二线半,我们在与各位在座的地产企业,我们只能算是中小型开发商,因为它是本土化的,所以我们有一些本地的资源,有一些特殊的优势,这些阴差阳错变成了我们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的坚实基础,因为感觉未来国家大的政策是促消费保增长,我们要用这种科学合理的方式,去把手里的资产进行有效的经营和管理,谢谢大家。
韩世同:好的,杜总讲了他企业转型的经历,也是给大家一些借鉴的启发。下面由张岩张总来谈一下。
张岩:首先也没有什么准备,时间也不太多,商业地产的前景还是比较难的,因为我经历的项目比较多,光过去的2015年一年,我直接管理了47个城市的118个项目,我直接管理100多个项目,基本上大家做的所有城市,我都直接管理,比如说哈尔滨的项目,无论是北到内蒙古,从哈尔滨、沈阳、长春,小的城市,吉林、铁岭等等。
韩世同:广州有没有?
张岩:天津,沈阳,重庆,武汉,无锡、上海、苏州,再包括那些小的城市,什么深圳、惠州、福州、厦门,都有管理,我从业14年了,光2015年直接管理的项目得有3200多万平米,可以说我经历的项目非常多,也非常累,基本上是近六七年全年无休,每天工作到12点之后,经历项目的种类,五年前的经验跟现在的经验肯定是天壤之别的,单纯这一年所经历的酒店,包括住的酒店,我也管理过绿城的16个项目,虽然说时间不长,管理过三个月,也还是经历了比较多,对商业还是有发言权的。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包括商业综合体做的都是最好的位置,实际都非常难。
为什么难?包括眼下在天津的,在天津的写字楼去化到什么程度?这么好的位置,黄金地段的位置,去化速度是6个点,南京这么好的市场,基本上是14个点,我觉得最难的是酒店,不但不挣钱,开了门运营费用赔钱,当时管理绿城这么多酒店,没有挣钱的,现在所在的公司也有不少的酒店,皇冠、假日,酒店是最差的一类,再差的一类是商办写字楼,在银行评估的时候,它可以整售,可以多贷点钱,酒店是连这个都难。更难的是产业地产,比如说汽车城这些产业园会更难一些,再难的就是这些综合体,类似于万达广场,什么中心这些都做过,难到不能想象,基本是负资产。基本大家的想法就是,我为了便宜拿地,既有商业综合体,还有写字楼还有住宅,大不了住宅卖了,酒店和综合体是我挣的资产,凡是这么想的企业都错了,因为这些不是资产,这些是负资产。你一旦运营了,水电费、物业费,一大堆费用,每年赔两千万很正常,不但不能传宗接代,而且会有巨大的资金,哪怕你在上海市中心的项目,你如果持有的话,投入加持有,资金流别说你挣钱,你资金流回正没有六七年都不太可能。所以我对商业的前景看得不好,如果好的话,国家为什么要做商改住呢?因为我看了这么多,没有一个好,包括万达也做轻资产,跟宝龙地产业聊过,也是非常难。
韩世同:难的根本原因是开发过量还是?
张岩:有几个原因,一个是开发过量,咱们有这么多,什么联合办公,租赁,商业写字楼,有这么多企业吗?有这么多企业能盈利和创业吗?中国还是一个创业包括盈利也是一个重税的国家,所谓的创业能够盈利,支持你这么昂贵的物业租金,还是挺难的。哪个公司创业几年能高额盈利?很少很少,第一是给大家的空间很少,量也很大,关于综合体,因为有很多的互联网,淘宝,京东,这个业务肯定也是在萎缩的。我相信做那些项目,现金流回正也很难,所以就要求我们操作项目的公司特别专业,为什么呢?因为光是人流量,包括面积规划,战略性合作,是很难复制的,如果不专业的话,哪怕一个人流量的问题,就影响到很大的价值,你一定要非常专业,做得非常好。另外其他企业做商业,包括我们企业做商业也是不可避免的,谁都不愿意做酒店和写字楼,但是政府招拍挂里面就要求了,其实我个人的理想,当然只是一种理想模式,大家怎么样做这些物业,比如说地块里含有酒店或者写字楼综合体,那可以,首先要要把土地成本全部划到住宅里,基本上让商业地价成为零,第二是积极找你的合作投资方,毕竟有一些大的企业需要写字楼,我给你财务透明化,我地的成本不要了,零成本给你,第二是建筑成本都透明,成本价卖给你OK吗?你说做成什么样的,我跟你协商。甚至是我亏一部分成本,我给你打九折,你要不要?资金你先给我。所以说我们的盈利点都在专长住宅上,拿到盈利可计算的,也不会长期资金流回不了正。如果能做得特别好的,至少我在会场上聊的这些专业做商业的地产公司,都是非常难,不一不难。
韩世同:非常难,看看您旁边的房总,也谈谈,他专门做商业执行管理的,看看房总有什么灵丹妙药?
房金亮:都不容易,能留下来的都是真爱,我会用最短的时间说完,回馈大家的真爱。
刚才光大的陈总走了,我想占用一点时间说我们公司是做什么的,我们的公司就是解决陈总在他的购物中心所面对的问题的公司,经常听到轻资产输出的公司,从我们公司来说,我们走这条路走得比较早,在过去的几年里面,我们真正从我们自己地产开发商的项目当中走出去的时间是比较长的,现在所服务的我们自己开发商的项目,和外面纯输出管理的项目,比例是1:4,我们是这么样一个公司。
我选择的话题可能都是跟商业有关,没做过住宅,也没做过酒店,也没做过办公楼,会的就是商业,我觉得今天的话题是走出新天地。
韩世同:您在凯德做过?
房金亮:对,早期是凯德,我觉得所有的,包括罗总在沙龙说的东西,包括陈总发表的谈论中,包括张华容理事长所说的东西,包括刚才张岩说的东西,都是非常非常接地气的,而且非常非常符合现在商业房地产的现状。罗总说,他最重要的分享就是接下来这个市场会分化,会需要专业化,需要专业的团队去操作,尤其是商业项目,你也可以自建团队,但是如果你规模不大的话,你也可以找现在市面上很多传统,自己是开发商,有专业的团队,包括我们自己,包括万达,包括爱琴海都做这个模式,开发商不知如何解决这种商业问题的,提供一个很好的渠道,这是第一个我们罗总说的。
第二个,还是大家比较关心的,商业项目大家说过剩,太多了。其实陈启宗说了一句话非常到位,过剩的不是好的项目,过剩的是烂的项目。什么意思呢?这些所谓烂的项目都是张总说的,都是由不专业的团队操作而导致的结果,我觉得这个是我们领导总结的。张华容女士说的也是专业的操作,我觉得没这么多创新的,但是要求大家以后的改变是什么呢,要求对操作团队的专业化水平要提高,真的要提高,我听了张总说的话,他肯定是自己经历过这个经验,所以商业地产并没那么可怕,但是你做之前一定要找好专业的团队,这才是出路。而且如果注意到张华容女士的分享,其实购物中心的数量87家是没变的,但是资产翻了多少,大家从PPT上还是看得到,不要看商业地产,但是还是要看如何走,怎么做才是最重要。
韩世同:房总你都是帮别人做广告,没有给自己做做广告,你已经把你的经验也都在跟大家归纳你们凯德和红星美凯龙他们这方面表达出来了,下面我们换换脑筋,讲讲大数据方面,林逸飞先生也是在很多机构做过,高大威猛,您跟大家分享一下,您的TalkingData。
林逸飞:以前服务于跨国的大型机构,现在做大数据企业,其实我没有思索过过去为什么使用的数据量或者说使用的决策依据来自于什么,来自于我们的经验和智慧,这也是为什么像TalkingData这样的公司,我们做大数据,却能出现在房地产行业,我们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去跟很多商业房地产和住宅房地产合作。为什么大家对我们感兴趣?我简单总结了一下,我们帮房企干三件事,你做决策的时候用的大数据,我们会从小变多,从量上从少变多,维度多,这些人在外面的吃喝玩乐,能不能辅助你的决策?答案是肯定的,只是你没有渠道,没有成本去运作这样的数据,所以我们帮房企做的事情是,把数据从少变多。
第二是由内而外,房地产企业或者住宅房产,你能掌握更多的是来到你柜台的这些人,商业地产他们更多的是出没于你的商业里面的贡献或者他们购买了什么样的产品,出了购物中心,他们去哪里?他们来自于哪?哪些人跟他们长得像,他们有什么样的兴趣爱好?我们希望把他从内而外的做数据拓广。
最后就是一些静态数据到动态数据,而今天每个人手上都有移动终端,每个人锻炼的时候都有可穿戴设备,刚才谈到智能家居,他们的数据是每分每秒在产生,之前你会觉得很难获得这些数据,在今天已经不是困难的事情,为什么我们在一年之内就跟很多的房企合作,就是发现那些方案已经很成熟,所以从数据从静到动。
我们是TalkingData,我们是用更鲜活的数据来说话,为什么能做到上面这几点,是因为到今天为止,我们可以去合作的移动终端的数据超过7亿,在线下80几个城市,对4500家商超的整合能力,大家耳熟能详的滴滴打车、植物大战僵尸等等,覆盖了客户的衣食住行,所以带来了我们跟各行各业都有合作,在房地产里面,我希望刚才说的三个角度,跟做作的无论是做什么样的服务营销,开发商也好,寻求一些利用大家的专业的智慧,迎合大家数据上的需求,这是我们公司的想法,希望让数据结合行业的智慧,让它自己能说话。
韩世同:谢谢林总,应该是关于大数据里讲得最真切具体的,听大数据很多年了,但是这样利用来决策辅助,把方方面面的数据利用起来,这个是非常好的。但是我还不是太明白,希望你能够将来给我们更多好案例。下面请德国SAP余总来谈谈,你们应该是属于技术服务商,是这个角色吗?我看了你们的公司介绍,没有很清晰的定位。
余恕奇:谢谢主持人,可能有些朋友把我们的公司看成了SPA,SAP公司主要做的是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信息化供应厂商,全球500强企业85%所有的业务、所有的管理全部是运营在SAP之上,并且今天谈到企业的转型变革,SAP公司也经历了这样的转型过程,目前全球最大的云公司,最大的微电商公司,都是SAP,全球一百强企业所有的采购项目都在上面运营,超过阿里,所以说SAP是做什么的,我们是帮助企业做管理和信息化的平台厂商,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谈到今天的主题,也是蛮有意思,因为SAP公司是按行业化运营的,包括大家知道的汽车行业,目前全球所有的汽车行业,包括欧洲的奔驰、宝马都是在SAP的系统之上业务,包括制造、零售等等,事实上在房地产行业,SAP已经多年,但是我们一直没有在中国拓展,因为觉得中国的房地产可能前些年不太需要精细化管理,但是我们也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从2012年开始,有一些企业跑到找我们,这些企业比如说世茂,绿地,这些企业基本上都是千亿或者说是三千亿规模,他们找到我们说,需要进行一个数字化转型,构建一个新的管理和业务支撑平台,来支撑我们公司的规模扩张和业务发展,我觉得是不是到这个时候了,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开始真正进入到通过管理,通过数字化,来支撑自己变革的阶段。因为原来我们认识到很多企业,说信息化也好,都是跟着业务走,现在我们会发现,很多企业提到的是,我要用数字化推动我的企业变革。因此,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客观上说,整个行业也逐步走向成熟,也就是从黄金走到白银时代。
回到这三个议题,到了这个阶段以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产品革新,这个时候,更多的大家看到房地产开始走入价值导向,两个方面的价值,第一是客户价值,房地产公司给客户提供了什么?不管我是商业地产还是住宅地产,如何更好的了解我客户的需求,刚才提到了大数据,大数据无疑是非常好的手段和方法去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发展的价值。这里面客观上来说,您刚才也提到了作为一个技术公司来说,说到实际的,你可以很容易获得一个客户的数据,但是你的口径都是不一样的,我可能买了你的房子,住了你的小区,在你的商场里消费,我可能买了你的保险,但是口径数据都不一致,然后就是建模,你有了这些数据怎么去分析这些人到底要什么,这些人将要需要什么东西?我们有一个楼盘项目跑了一遍数据,很有意思,他们自己都没有发现,我们发现,一个地产项目到底哪个因素对它的利润贡献最大,最后我们发现是一梯几户,后来发现一梯四户对他单位的利润空间最大,这个让他们非常惊讶,我想这个大家也是理解的。这里面也就是说你需要很好的数据的分析模型和对应的,如何去找到数据,分析数据,建立模型,然后就是今天广泛提到的营销,你跟客户进行互动,把他需要的东西给到他,所以事实上,我们帮助大家做的,其实是帮助大家利用这些新兴的技术去大数据挖掘,而不再需要统计学家,而是系统帮你做。
其实我们也已经开始实践,比如说宝龙,他的商业地产部分,因为你要招商,不光是给你的租户提供免租服务,更多的是要帮他们带来客户,带来他的消费者客户,这部分来说,应用这样的线上平台,大数据技术,帮他更好的服务于他的这些租户、商户,来了解提供相应服务。概括起来简单来说,现在认识到像上午的论坛陈启宗做总结得蛮好,这是一个最好的时机,中国房地产行业已经处在再出现,这个时候如何更好的抓住这个机遇,我们对应的提出的房地产理念就是数字化转型,做中国房地产行业IT4.0,它的核心理念就是运用数字化平台,来帮助我带来业务的转型和成功。
韩世同:谢谢余总给我们带来IT4.0,德国工业的4.0已经非常领先,希望SAP多为房地产行业做贡献。最后压轴的王曙煜女士,他们亮丽转型为数字营销,他从一个地产人,非常清楚了解地产人需要怎么样用互联网进行营销,包括他们的团队中有很多是从IT行业过来的,让他来介绍他们的做法和运作模式。
王曙煜:谢谢韩老师,正好最后两个嘉宾提出来的问题我觉得可以做一个小小的总结,因为上午听了很多宏观面,我个人也算是从业了20多年的房地产,一直都在开发这个端。中国房地产真正进入了一个很好的时期,因为它从大的环境非常好,但是我们在2014年的时候,整个产业更加理想化的时候,我们的大数据以及互联网的成熟,给地产一个新的课题,并且是非常好的技术。但是从现在的经验,我不知道林总有没有感觉,有的时候去介绍你的产品时,你会不会觉得房企的开发还不能完全听得懂你的语言,我个人会觉得这是因为我们的技术以及房产的结合,因为房地产这个东西属性很强,跟快消品是不一样的,所以它所有的进步都应该是比较慢,所以很多人都说房地产在互联网上是比较low,这句话确实是,到现在也是。
韩世同:原来房地产的老板都不用电脑。
王曙煜:不光是电脑,技术的引用上,我亲身经历是去听一次课,这个课里全部是消费品快、快消品的老板,认真的去听技术转型,但是全体看到我非常奇怪,从开学到现在,只有一个房地产公司来学习,这说明一个现象。我们智安天使的前身,也非常感谢麦总,真的是互相拥抱,我们成立这样一家公司是专门做全网营销的,我们是为房地产在互联网技术的解决方案,我们在数据和在传统的营销以及渠道等等,把线上跟线下结合,把技术结合,又把房地产传统的经验结合,做完整结合之后,我相信数据在这个地方能更精准的利用。但是现在光有数据,其实刚才跟韩老师做沟通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在这么多年运用房地产数据分析的时候,有很多数据,包括官方的,往往都不是很准,但是为什么我们可以很好的去找到地位呢?这里还是有一个中国房地产的特色,就是我们这么多年的经验,毕竟中国的房地产它的发展还没有到那种白热化,一定要是很合理,才能够去精细化到这种程度,到现在我觉得很好。所以智安天使在技术和经验上,我们也会做互动的创意,结合房地产的特性,结合客户的特性,通过技术和开发的平台,再结合大数据的应用,这四个手段就能够帮我们在房地产营销里面,做一个小而精,深度更深的工作了。所以在这一块,最终得益于,我们希望做好一个技术和经验的翻译官,也算一个翻译的过程,把这一块的技术,对接到房地产这么一个大的产业当中,同时也真的很需要,很感谢,因为我们在一些案例中也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
韩世同:案例简单的说几句。
王曙煜:案例上面就是原来房地产的营销成本还是很高的,但是我们用了这些技术结合之后,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客户的技术,原来是两千块钱,可以降到三百块钱,因为客户找准了,你不要乱散,找准了就能打动他,靠的是大数据支持,靠的是现在技术的成熟,更多的是靠奥园这种能积极拥抱我们的,我们能实现还是要跟我们的甲方要积极拥抱,这个效果才能够落地,谢谢。
韩世同:今天的阵容非常庞大,也谢谢在座的各位坚持到现在都超过六点半了,最后一句就不讲了,刚刚各自讲了很多干活,上午听的都是宏观的,下午都是接触到非常实实在在的一个一个的案例,大家能够从嘉宾的发言中,能够体会到其中也有艰辛,也有成功,也有好的模式,也有未来的发展趋向和道路,谢谢各位,我的主持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