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周一至周五 24小时更新

黎庆文:中国新型城镇化之武汉发展路径解读

来源: [ 观点网 ]      时间: 15-04-24 13:09

武汉目前的扩容规划是“一主六新”,一个主城区加六个新城主群。从空间上来看,从城市的东南西北有六个新镇组团。

  黎庆文:感谢观点这个平台给我机会,我代表戴德梁行在这发言。戴德梁行在过去几年里面一直在关注中国的城镇化发展,也同时建立了我们大中华区城镇化的一个核心委员会,我本人也是委员会的发起人之一。这里面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怎么看武汉的发展路径,比如说在中国新城镇化这个背景之下,武汉的发展路径。首先看看我们的现状,在2013年来看,中国的城镇化率是54,美国是83,英国是80,新加坡100。从这个表上看,我们国家的城镇化率比发达国家是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这里面也看到另外一个角度的观点,就是中国要成为世界经济领先的国家,我们的城镇化率一定要提高。在中国的各个城市来比较,武汉城镇化率是79,相对于北京、广州、上海、沈阳这些超过80的城镇化率城市来看,它是处于一个中偏上的水平,它也高于成都、重庆、西安。

  什么叫做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我们用一个简单的图表方式告诉大家。从中国的第一阶段城镇化就是农村到城市,这里面是过去几十年一直这样。今天我们的城镇化基本上就是小城市的人口融入大城市就业,未来新的城镇化我们这样理解,是农村的人口直接进入新城镇,叫做农村的人口就近城镇化,就是农村人口在他工作地就近城镇化。

  新型与旧型有什么区别?我们发现旧型城镇化的核心土地,有土地就会发展成房地产,新型城镇化不在于要新盖多少房地产,它强调我们的农村人口怎么样融入城市,怎么样在新城镇里面有它的地位。旧型城镇化基本上是摊大饼,新型城镇化是小城镇出现。城市建设方面,旧型的城镇有摊大饼的模式,新型的城镇化是营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形态。产业的发展方面也会有很大的变化。因为原来我们的农村人口、小城市直接融入到大城市,实际上令大城市产业更加内聚,新型城镇化要鼓励原来的人口外扩到城镇化领域里面去。旧型的城镇化更多是让政府投入,新型城镇化大家也看到中央已经鼓励PPP这样的模式,实际上它就是鼓励民营成本,从长远来看,从机制上来看,是介入新城镇化的发展。

  我们看看数字,看看我们从2013年到2030年城镇化率从53到70,这个百分比之下城镇人口发生什么变化。我们预计在2030年全国的城镇人口达到10个亿,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从2013年的102个增长到2030年的220个,就是说百万人口的城市会有翻倍的增加。如果说用武汉这种人口作为基数来看,实际上我们每年全国大致有2倍的人口从农民转为城镇人口。

  刚才有些专家、领导也关注城镇化率的问题,我们稍微看一下美国,美国从1920年-1960年,用了41年的时间,把它的城镇化率从53%提升到70%,欧洲用了30年,到东方国家日本和韩国分别是15年和8年。就是我们的城镇化率17年从53%提升到70%是有可能的,东方国家有可能。但是我们这个国家的人口密度是低于日本和韩国的,所以说我们这个速度也是有挑战的。

  大家可能也会在过去的一些报道里面看到,中国的很多新城镇出现“鬼城”、“睡城”、“空城”等等很负面的现象出现啊,这个挑战是有的。武汉会怎么样呢?首先看规划,武汉2013年到2020年,按照武汉的城镇化发展部分来看,它会从79增长到84,2015年的500多万涨到2020年的880多万。应该说未来的12年有300万左右的增长。而武汉现在从政策机遇走向,因为这个非常影响到我们城镇化的推进,刚刚所公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里面,中三角已经发展到国家经济发展增长极的战略,这个是武汉地区从来没有过的这么高的国家经济地位,相信未来这个政策出来之后陆陆续续会有更进一步的实施政策,令武汉的经济更为稳定。

  湖北省也出台了一个以特大城市为龙头,加快中小型城市和中心镇提质、扩容为重点的新城镇化意见,武汉市也公布了2020年扩容的规划。武汉目前的扩容规划是“一主六新”,一个主城区加六个新城主群。从空间上来看,从城市的东南西北有六个新镇组团。

  武汉有一个特点,这是其他城市很少有的,它的组团是把产业凝进去,把产业放进去慢慢做地产,这是比较科学的方法。我本人当时也参与的东南新城组团生物制药城的工作,在五六年前把光谷的生物制药产业引入到东南新城主区里面,今天我们看那个地方已经凸显出新城镇的需求。我们武汉未来会在三个方面加强试点工作,第一块是农业转移人口,它的成本分担机制建立。第二个是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建立,第三个是行政管理体制和创新,这是我们理解的武汉未来三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实际上武汉在新城发展里面有非常科学的方法,也取得一些成绩。具体用一个武汉的花山生态新城,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武汉在这方面的一个很好的成功经验。花山生态新城有66平方公里,规划人口是20万。我们看看它的一个发展轴,2009年规划出台,这个规划到今天为止在一个高标准的控制,除了自己的规划以外,它也出台一系列的东湖高新区规划,大环境的规划。第二个也规划了它的北部叫化工新城规划,这个规划不但自己是合理的,而且跟它的大片区是合理的。另外,大武汉市有一个商业区规划,这个规划也敲定了花山新城与整个武汉市商业交通的关系,所以从规划上来看,它是立体的。2009年碧桂园就正式签约参与这个项目,2010年预期交房给农民,它最初是农民的房子,这是很多城镇很少能够做到这一点。你看到2009年农民的安置,2016年就用补偿款成立了公司来提供农民长期的就业岗位,它的投融资平台也非常灵活,它有政府平台、银行贷款,也有一些信托公司。它的融资方式也是非常的立体。

  产业引进方面,2011年高科技产业开始引进,2012年花山软件新城开始启动,2013年IBM、甲骨文进驻,2014年创意文化产业基地开始进入。它解决农民的问题,慢慢的引进产业。2009年花山大道的开通,到2014年城铁的开工,交通发展得非常迅猛。大家看到它2010年和2011年分别为村民建立了会所和村史展览馆。2014年引进了名牌小学。

  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好的经验呢?我们最后做一个总结。实际上我们发现中国新城镇化要达到成功,它有十大要素要注意。花山新城才做了6年,它可能未来还有15年、20年都要做,实际上花山大道作为一个新城,在未来20年、30年会遇到很多挑战,这种挑战可以在我们这个时代里面找到它的解决方案。实际上中国城镇化里面很多阻碍城镇化发展的问题,农民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说我们在这个里面,包括一开始主体规划,第二步补偿标准制定非常精准,第三个政府足够的资金,第四个考虑数量及质量,这是在发展初期考虑发展的量。第五个协调产业发展,第六个交通系统,新城镇能够通过轨道交通跟老城区有一个便捷的联系,这是令旧城镇活化的一个基本道路。第七个配套设施,包括学校、医院,这是城镇长期存活的必要条件。第八个有效运营园区,我们在新加坡一直在帮政府管理一些新型的社区,实际上新加坡新镇的管理模式,有效、安全的模式,我觉得应该可以在国内进行探讨,能够提高我们自主管理的效率。第九个是新城需要推广,不推广新城,它拿不了人才和资金。

  (戴德梁行广州及郑州公司总经理、董事黎庆文先生在2015城市观点论坛武汉行上所发表的演讲全文实录,未经本人审定。)

发稿:黎庆文审校:刘满桃

请发言时务必尊重网上道德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下评论内容不代表观点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