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要适合而止,玩的是心态;房市要无喜无悲,玩的是转型。
引子:
1.楼市在央行降准降息背景下,在3月中突然回暖大卖,可是4月却又急转直下,客户突然消失的无影无踪,人都去哪了?
2.亲朋都问我为什么不炒股?于是查了查数据,2014年底的月均开户数都逼近300万了!
3.今天中午,和一专做移民的外国朋友喝咖啡,说现在欧洲降低了投资移民的门槛,特划算,怦然心动啊……
把以上这些五味杂陈的近期感受综合综合,有了以下文字
全球在抢钱,股长了不,房垮不了!
全球在抢钱
这是个“全球比烂”的年代,中国是问题多多,但欧美更惨,不要说GDP增长率了,连流动性都有问题,你看希腊都急成什么样了,干脆向德国追讨二战赔款,脸都不要了,很多欧洲都推出了以吸引中国中产为目标的移民政策,希望连人带钱一网打尽。所以啊,咱们这轮起自2014年四季度的宏观政策连续调整,就是“全球抢钱大战”的映射,欧洲要经济自救需要钱,美国要退出QE维持美元霸权,需要热线回流,BUT钱就这些,在低端制造转移至东南亚的背景下,中国要确保国际热钱不走,就要拉升房地产以及股市,让他们能赚到钱,至少有个良好的预期吧,这样才能避免出现俄罗斯那样由于资金抽逃而产生的经济大滑坡,所以你可以看到人民币与美元很罕见的出现双边增长。因此,本轮调控可以说是被动出台的战术举措,可以说是世界抢钱背景下的宏观应对,这是往大里说!
股房在抢钱
做地产久了,容易一叶障目,只在行业内想问题。本来觉得2015年,国家又是降息又是放宽首付,至少能过日子了,而且觉得二改需求会被逼出来,那是一通分析啊,什么并户改善、社区升级型刚改……结果形势比人强啊,股市一个冲击波,至少滞缓了改善类需求入市,本来就不急换房,先把钱投入股市挣点再说。看看最近股市开户数就知道了,按半年700万开户数,每户存十万计算,半年时间那就是7000亿被抽入股市,而且这就基本都是增量啊!
用老百姓的钱解决地方债问题
股长不了
据说香港最近要重播郑少秋演的《大时代》了,挺有意思,算是个善意的提醒吧。为什么觉得股市长不了呢?先来看一个规律,股市开户数的启动常滞后于行情,在行情的中段甚至是中后段,开户数才会开始放量。也就是说散户后于机构开始规模入市了,这也是机构开始收割的时候,区别仅仅是时间早晚问题。谈到股市,我非常同意郎咸平先生的观点,中国股市是带着胎毒诞生的。上世纪90年代末,为了解决国有企业改制带来的诸多问题,启动了股市,把旧国企的问题抛给了市场,用老百姓的钱解决了国企改革的资金问题。现在国家又开始拉动股市,沪指又重新站回4000点以上,但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到两个信息,一是国家通过了存款保险制度,也就是说银行可以有限度的通过倒闭赖账,二是国家允许某些省发放地方债,并鼓励老百姓购买地方债,将股市、存款保险制度、省级地方债三者结合起来看,隐隐的透露出想用老百姓的钱解决巨量地方政府债的问题,战术套路和上世纪末何其相似。
人民币的货币之锚
房垮不了
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短期内很难被替代。为什么?因为房地产已经成为人民币的货币之锚,起到稳定币值的作用。美元是以石油交易为货币之锚的,欧元尝试用碳交易作为货币之锚,但没成功。新中国的前30年,是用物资作为货币之锚,后30年其实就是用土地作为货币之锚,因此,在没有真正找到替代房地产的大宗财政收入前,房地产的江湖地位很难撼动。国务院常务会议所传达信息表明,“消费”将会是今后代替“房地产”刺激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但其中住宅消费仍在其列。真正影响房地产的战略因素是人口衰减,这个节点可能会出现在2025年,所以,未来十年房地产仍可期待。
BUT对于未来,我们既不乐观也不悲观,而是保守。毕竟房地产已经走出了一个上行的大周期。未来不可能全国地产一片红,应该用结构性的眼光来看待不同的城市市场。有人口持续导入的,有产业转移支持的,有中央重点投入政策红利的,有内部需求升级的……总之有关键驱动力的供需均衡型城市有未来。
以上文字随感而发。股市要适合而止,玩的是心态;房市要无喜无悲,玩的是转型。在难字当头的今天,最后以元代张养浩一首元曲中的两句话做结“兴亦百姓苦,亡亦百姓苦”!
屠俊良 沈阳合众沟通创始人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屠俊良
审校:刘满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