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洁班到中海帮 龙湖会否错失的那些风景?
来源: [ 观点网 ] 时间: 14-12-16 23:17
评论
在中海帮逐渐成为龙湖职业经理人重要来源后,龙湖却可能会错失宝洁班曾有的“职业化和国际范儿”。
观点网 12月15日晚间,龙湖地产一则人事变动公告,让这家以“低调”著称的房企再度因职业经理人变动引起市场关注。
根据当晚的公告,周德康及冯劲义因个人发展原因而呈请自2015年1月1日起辞任龙湖执行董事及投资委员会成员;而颜建国将自2015年1月1日起获委任为执行董事。
公告显示,现年48岁的颜建国,自2014年6月26日起加入龙湖,为龙湖地产及其附属公司副总裁及若干附属公司的董事。其亦身兼投资委员会成员。
不过,是次人事变动最引人瞩目的,还当属空降者颜建国身上的“中海标签”。
据公告资料介绍,颜建国于1989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重庆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并于2000年取得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自1989年毕业以来,颜建国曾任职于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及其控股的子公司(中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及中海地产多个城市公司等);曾任中海地产苏州、上海公司总经理、中海地产集团董事副总经理、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助理总经理等重要岗位。
此次跳槽龙湖,颜氏不仅将能拿到460万元的年薪及酌情花红,还将获授龙湖首次公开发售前80万股及公开发售后450万股购股权。
细数龙湖历年来的人才策略,既有高大上的宝洁班,又有接地气的中海帮,加之龙湖自我量身打造设涵盖仕官生、绽放生等的“青训系统”,集团的发展策略亦伴随这些职业经理人的变动而呈现不同轨迹。
宝洁班到中海帮
龙湖地产里的宝洁班,一度成为其人才策略中的一大特色。房晟陶、秦力洪、魏健、李朝江等,这些曾供职于宝洁的职业经理人,在龙湖的发展中都曾经或者正在发光发热。
房晟陶于2005年加入龙湖,08年获任龙湖执行董事及薪酬委员会主席,担任首席人力资源官。在加入龙湖之前,房曾供职于宝洁(广州)有限公司。在龙湖的7年之中,房晟陶被认为是吴亚军颇为倚重的高级管理人员,被吴称为“压舱石”。他的离职在行业内引起了一阵热议,他是仕官生计划的设计者,也是龙湖地产人才战略的重要代言者。
目前,龙湖人力资源总经理由李朝江担任。李朝江此前曾任职于宝洁(中国)有限公司、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及华南的一家房地产公司。李曾与房晟陶在宝洁共事五年。
而另一位拥有宝洁资历的高管秦力洪已于今年初出走龙湖。在龙湖上市前夜,秦力洪受到吴亚军的青睐,成功空降。进入龙湖之后,秦力洪担任了龙湖的战略及公司品牌总经理一职,在秦力洪的主政下,龙湖组织化管理、全国化的销售体系、多地区的管理模式已经慢慢成型。
现任龙湖集团商业地产部总经理的魏健,与秦力洪一样曾供职于广州宝洁有限公司以及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魏于2008年加入龙湖,与秦力洪几乎同一时间入职。在主管龙湖的商业地产之前,魏健曾担任西安公司总经理。
这些曾经供职于宝洁集团的高管,其共同的特点是高学历、国际视野,在各自专长的领域是自信的意见领袖。不过在秦力洪离职的消息传出后,曾有内部人士透露,秦有明显的外企职业精神,在兼具江湖情和土豪味的开发商行业中,或许有些许格格不入。
也许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龙湖掌门人吴亚军近年钟情于到中海地产“挖墙脚”了。“她觉得中海地产的人特别务实,职场精神和龙湖地产很接近,同样比较接地气。”有内部人士如此透露。
在此次颜建国获委任执行董事的公告出炉后,有人统计了龙湖集团的中海帮势力。包括投资部总经理徐爱国、副总裁颜建国、品牌及营销部总经理袁春、总结构师叶林、杭州总经理张旭忠、南京总经理李宏耕、广州总经理毛文斌、上海总经理张泽林、宁波总经理童建良等,阵容不可谓不庞大。
不过硬币都有AB面,市场亦有声音指,在中海帮逐渐成为龙湖职业经理人重要来源后,龙湖确实可能因此在区域公司的成长以及集团策略的发展变得更“中海”,却可能会错失宝洁班曾有的“职业化和国际范儿”。
学生兵与职业人
为了让全国化的发展战略在组织上得到保障,龙湖认识到,必须培养自己未来的中高层管理团队。“仕官生”制度由此应运而生。这也是“宝洁班”房晟陶给龙湖留下的最大财产之一。
房晟陶是这样诠释龙湖的“仕官生制度”的,“仕官生是指那些具有中高层管理或专业技术培养潜力的人,龙湖通过仕官生制度为未来寻找和培养优秀的中高层管理人才。”
房氏曾强调过:“操心员工是龙湖在第一个十年取得优秀业绩的根本原因,而有企业家精神的职业经理人将成为龙湖第二个十年取胜的关键。
“仕官生”校园招聘计划从一开始便得到了吴亚军的大力支持,从而在龙湖地产实力尚小的阶段得以出生,并在争议中存活了下来。而在龙湖地产壮大后,又成为它的知名标签。据称,该计划选拔的员工,近70%的人仍然留在龙湖,而这其中超过一半已经担任中层管理岗位。
稍迟一些,龙湖又相继推出了是一套主要培养营销人才的“绽放”生招聘计划,以及面向工作经验在1-5年左右人群的“仕官生2.0”计划。这一套相对全面的人才培养机制,让龙湖自身具备了较强的造血功能。
不过既然是以校园招聘为起始的人才储备计划,期间需要耗费的时间和财务成本自然不能与快餐式的直接挖角同日而语。
以录用为营销职能的仕官生为例,他们一般要在置业顾问的岗位工作6个月到1年时间,在这个岗位上深刻了解客户、市场、竞争、行业特征以及营销这个职能。在1到2年时间内,发展为项目销售主管,用3-4年左右的时间发展为胜任的项目营销经理。
此后,在5-6年的时候仕官生可能发展为管理多项目的营销总监,或小地区公司的营销总监,或到其它职能如投资发展或运营或集团总部等轮岗,或成为管理一个项目从头至尾的项目总监。再之后,根据公司的发展机会及个人的能力,可能发展为营销副总、地区公司总经理等。
由此不难看出,从刚出校门的仕官生到擎起地区公司发展重任的总经理,可能要经过6年以上的时间。而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以及不断发展壮大的公司规模,直接挖角成为更加方便快捷的操作方式。
据透露早于2010年,龙湖就在内部提出全面学习中海。以现任品牌总袁春为代表的第一批中海帮亦于彼时开始注入龙湖。不难想象,在多个重点区域公司以及集团层面的重要高管位置都被中海帮占领后,龙湖培养的仕官生的晋升空间势必会受到压缩。
万科不再是榜样
时间退回到上个世纪,彼时尚且偏安重庆一隅的龙湖学习的榜样是万科。抱着“先做好,再做大”的决心,龙湖董事长吴亚军曾南下深圳“求学”万科董事长王石。
吴亚军与王石在很早前就认识。1990年代中后期,国内地产行业开始升温,深圳万科成为当时中国地产界的翘楚。据称吴亚军1997年专程去深圳拜访万科,虚心向王石讨教做房地产的门道。
所以后来有业内评价称,龙湖的管理与企业理念中有不少万科的影子,王石也曾数次光临龙湖,“学习万科好榜样”在龙湖的确执行得很漂亮。
不过在万科走上规模扩张的道路后,各种制度和理念创新也层出不穷,这与吴亚军的保守风格逐渐南辕北辙,于是学习万科再没有人提起。龙湖对于万科以大量合作开发做大规模的方式也表现得不太认同。
当万科成为过去式,一线房企阵营中同样以保守著称的中海,从2010年开始被吴亚军瞄准成为新的榜样。曾有一位龙湖高管对媒体称,龙湖对于中海的策略是,全面了解,选择借鉴。他认为,龙湖这么多年对于中海最佩服的一点就是,对规模的淡定,虽然其销售规模被好几家房企都超越了,但是它仍然很有定力,坚持自己在买地、投资、融资方面的纪律性。
资料显示,作为龙湖2014年从中海挖来的两位高管,颜建国和徐爱国主要是顶替之前龙湖副总裁周德康、冯劲义之职。周德康现时主管造价采购等,由颜建国接任;冯劲义主管投资,由徐爱国接任。不难看出,吴亚军对于中海的战略投资眼光可谓青眼有加。
其实,吴亚军也并不讳言龙湖的保守,在今年8月的中期业绩会上,她坦言,“我们是相对保守的,未来龙湖也不会跟别人拼增长,拼速度,我们是有意把速度放缓。”
另一个最近的佐证则是,在互联网思维被反复提及和炒热的今年,以万科为代表的众多房企纷纷开始利用这个新工具进行炒作和营销。龙湖在此间却显得较为冷静,并未有太多动作。
因此,这也就不难理解近几年,龙湖地产的销售规模从300亿增长到500亿已用了4年的时间。而在学习中海的之前,资料显示,2001-2006年,龙湖的销售收入复合增长率高达63%,而在2008-2010年间,龙湖的销售额复合增长率更是曾高达到70%。
宝洁班到中海帮 龙湖会否错失的那些风景?
2014-12-16 23:17
北京新机场落地 京津冀概念华夏幸福“固安笑脸”
2014-12-16 22:40
佳兆业屋漏偏逢连夜雨 深圳项目全面被锁公众持股量低
2014-12-16 22:34
入手众德七成股权 沈阳公用“杀进”深圳物流地产
2014-12-16 22:22
万科中海越秀三盘肉搏 郊区混战广州房企年末冲刺
2014-12-16 22:20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
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com.cn(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