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锐地产借壳新交所
来源: [ 2014.9月刊 ] 时间: 14-09-23 10:34
评论
与新加坡企业的良好合作,无疑会为中锐游走于新加坡资本市场增添砝码。
对于大量觊觎资本市场的中小房企来说,“借壳”或“分拆”上市成为不二之选,但如何选择资本平台,各家各有算盘。
与年初大批房企赴港上市不同,8月6日,上海房企中锐地产通过“借壳”正式登陆新交所主板,成为近两年来在新加坡主板上市的首家房地产龙筹股(中国概念股)。
谈及为何选择新加坡上市时,中锐地产总裁李斌称,新加坡是泛亚太区域健康开放的资本市场,具有较好的商业氛围和稳定的金融环境,中锐集团与新加坡企业也有过多次良好的合作。
中锐地产的上市筹谋由来已久,早在去年便宣布向新加坡本地企业RH能源(RH Energy)展开反向收购计划。
彼时消息称,RH能源将以3.79亿新元,配售5亿4927万股,每股0.69新元,外加2000万新元现金,以收购中锐集团旗下的中锐地产,在完成这项3.99亿新元的反向收购项目后,中锐地产也将就此借壳上市。
RH能源集团于1998年在新加坡成立,2007年在新交所主板成功上市。
公开资料显示,RH能源主要致力于能源化工行业的发展,业务涉及化工、石化、管道储运、市政燃气工程等行业,是一家综合型工程技术服务公司。
中锐地产主要业务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南京等地,开发总面积至今已超过120万平方米,项目涉及住宅、办公楼和商业配套等多个领域。
中锐控股集团董事长钱建蓉介绍,上市完成后,除了会针对中国市场的刚性需求,在中国各城市开发房地产项目外,也将侧重于开发独特的“教育+地产”项目,即是在所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周围,兴建学校和教育设施,形成类似于教育园区的小区。
在海外方面,中锐将依赖新加坡良好的商业氛围和资本市场平台,寻求更多投资合作机会,开拓国际市场。钱建蓉进一步透露,中锐已与新加坡的合作伙伴寻求发展商机,探讨本地住宅和工业房地产的开发项目。
观察中锐的发展路径可知,与新加坡企业可谓是甚有渊源。有分析指出,已有的一些基础投资者正是中锐奔赴新加坡上市的原因之一。在教育业务方面,中锐与新加坡本地的伊顿国际集团合作,先后在苏州、无锡等城市建立过多所国际学校,还设立了“新加坡南洋现代管理学院”,提供旅游酒店管理、学前教育和工程教育等各种层次课程。
在2009年,中锐、伊顿国际与吉宝集团合资企业中新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公司(SSTEC)联合签署备忘录。
与新加坡企业的良好合作,无疑会为中锐游走于新加坡资本市场增添砝码。
除此之外,新加坡市场规则相对宽松或许亦是中锐的考虑之一,相较于港股和国内资本市场,新加坡交易所二级市场的配股和增发很活跃,企业上市6个月内如果有再融资需求,可以和交易所沟通后进行融资。二次融资不但费用更低而且周期也短,许多企业上市后的再融资甚至能够募集到比首次上市更多的资金。
借道境外资本市场并非毫无风险,近年来受制于质素良莠不齐和海外空头多次阻击,“龙筹股”在海外市场曾遭遇寒冬,新加坡市场也不例外。
有市场研究者就指出,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往往容易面临价值被低估的风险。
虽然如此,许多中资企业在新加坡上市时依然采用的是红筹而非S股模式,即便是去年11月底新交所已与中国证监会合作搭建直接上市框架,允许境内注册公司直接赴新加坡上市。但该渠道建立至今9个月,仍无成功上市的案例。
赵 晓土地大审计,不必过度解读
周其仁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
方兴或万元入市抢客?乍暖还寒广州楼市价格拉锯
2014-10-22 03:07
“学霸”中海难逃淡市力场 第三季度溢利同比下降近五成
2014-10-22 02:32
定价的难题 深圳力高坪山地王入市前景观察
2014-10-22 01:30
前三季净利下滑近四成 招商地产再度借力母公司扩张
2014-10-22 01:09
上海高端市场“抢眼” 物流地产逆市井喷
2014-10-22 00:49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
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com.cn(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