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振伟:表面繁荣很危险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14-09-14 10:27
评论
“房地产已经没那么容易赚钱了,所有的从业者都要思考如何重新面对这个行业。”
2014年上半年转瞬已过,在城市和企业分化中,房地产正在向市场化道路回归。
经历多年调控的中国房地产,在2014年上半年并没有面临政策加码,但“分类调控”思路已经影响着行业。世联行首席技术官黎振伟认为,当下显现出困难和挑战的房地产,才是正常的市场回归期。
“房产不再是一种只升不降的产品,房地产也不再那么容易赚钱,回归理性正在让所有的从业者重新思考这个行业。”黎振伟认为,在没有规模经济刺激的情况下,房地产下行仍将是下半年走向,而上半年影响市场的关键在于流动性收紧。
“银行差异化贷款倾向较个人房贷利润更高的业务,银行以及购房者也更多地意识到了房地产的风险。”
对于上半年多地松绑限购的尝试,黎振伟认为这正是分类调控下各地自行调整的体现,但各地政府同时将面临更大挑战,“权利的下放反而考验地方政府的能力,要真正地去思考如何让这个行业更健康地发展。”
同时,黎振伟直指,放开限购背后的楼市分化实则是对过往中国众多城市过分追求“短平快”经济发展的拷问。“拆迁、卖地、修马路可能是大家看到的中国城市发展中最多的三件事,当房地产的土地红利过去以后,要转型并不容易。”
以下为观点新媒体对世联行首席技术官黎振伟先生的专访实录:
观点新媒体:上半年已经过去了,您怎么看“分类调控”思路对市场产生的影响?
黎振伟:今年国家其实没有出调控政策,反而使得市场回归到相对理性的过程。无非就是把银根收紧了,房地产贷款相对没那么容易了。
国家鼓励银行放个贷,但为什么银行反而对个贷收紧?这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过去普遍认为房地产利润很高,但现在新的理财方式如余额宝以及很多电子金融的出现,利润可能已经超过了房地产。
银行也看到了房地产的风险,国家在强调转型时,房地产不像以前那么热了,某种意义上也使得人们开始意识到房地产的风险,变得更加理性,房地产不再是只升不降的产品。
另外一点,就是国家更多地强调了经济健康发展、行业回归理性和产业转型。再像过去那样做房地产行不行?当国家反过来揭示这种经济问题本质时,反而直接对行业产生了影响。
这几个现象使得今年房地产给人感觉好像是特别困难,但我觉得今年实际上是正常的市场回归期。过去那种政策调控,一方面担心价格上涨,另一方面又担心对经济的影响,好像在调控但实际上是在助推房地产。
这次国家通过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反而使得房地产健康发展,分类调控很明显就是各个城市自己解决问题。对于企业来说,接下来应该思考的是当市场回归了以后怎样转型、创新。
观点新媒体: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可能会是什么样的市场走向?
黎振伟:如果国家没有大的政策推动刺激市场的话,会继续往下跌。
现在整体供应量是很高的,虽然成熟度高的一线城市还是供不应求,但这种核心区供不应求的紧缺很难解决,局部地区紧缺也不代表市场全面紧缺。
新型城镇化提出分散大城市的人口,但现在大城市的很多配套小城市是没有的。中小城市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住房,还有就业机会和资源对人口吸附力较小。
另外是商业地产,按照人均商业地产面积来看,很多城市已经超过国际标准,而且现在还面临电商的冲击。
房地产已经没那么容易赚钱了,所有的从业者都要思考如何重新面对这个行业。
观点新媒体:有观点认为,除了三四线以外,部分二线城市也面临较大的问题,您怎么看这个现象?
黎振伟:二线城市本来有很好的基础可以大力发展,但是在短期过于依赖土地收入行为的作用下,超越了自己的承受能力。比如说杭州,主要就是短期供应过量。二线城市相对一线城市没有这么多人口进入,但可能恰恰又有很多土地供应时就会出现问题,只不过二线城市比三线城市好一点,毕竟经济还有一定实力。
但这不是一二三线这么简单,是现在所有城市都面临的问题。房地产业是支柱产业,但是没有其它产业支撑,只发展房地产是有问题的。这种现象跟城市的规模大小没关系,不去改变这种简单的发展模式都会出问题。
观点新媒体:今年上半年很多城市都传出取消限购,您认为应不应该放开限购措施?
黎振伟:这次呼和浩特提出解除限购,中央表态已经比较清楚,让地方政府自行调整。但是分类调控的时候,反而是对地方政府的考验。
中央政府权力下放反而考验地方政府的能力,要更多地思考这个行业要如何健康发展。但一线城市限购是不能退出的,只是有可能会在进入门槛等方面给予调整。
观点新媒体:今年银行流动性收紧造成的市场购买力不足,对楼市下行的影响有多大?
黎振伟:银根有所收紧,但这是差异化贷款。现在银行个贷申请控制得越来越严,不是不给个贷,对于刚需还是要求银行放款,但银行也要评估风险。银行的个贷利率也就7%,放高利贷有百分之十几,肯定就愿意放短期的。加上现在电子金融的出现,也使得资金成本增加了,很多人可能不存钱给银行,放给那些电子金融。
银根收紧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银行不像过去那样很容易就把钱给房地产企业,主要是担心供过于求的风险。而且银行也不敢给商业担保,因为商业的风险太大了。但对于大的企业影响不太大,实力企业还是留了指标的。银行不放款对于代理行也有影响,实际上是影响到佣金收入。
观点新媒体:银行也在选择业务,这种环境之下中小企业将面临更大压力?
黎振伟:中小企业如果不是到处开花的话,还是可以守住的。个别到处拿地、负债率很高的企业,一旦房子不好卖了,风险就大了。并非说一定是中小企业会出问题,而是扩张得太大太快的企业资金链断了更危险。
观点新媒体:除了资金环境较紧,价格是不是起到主导销售的关键作用?下半年降价趋势是否会继续下去?
黎振伟:现在价格已经降得很明显了,部分区域的个别楼盘已经降了百分之二三十。对于很多刚需群体,价格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房价降低20%之后肯定有人会去买。但是当大家都在降的时候,这就不是决定因素了,这是一个结果的问题,也会产生风险。如果降价30%-40%,超过了资产本身价值,等于变成负资产,银行风险就很大了,房地产结构都会面临很大风险。
观点新媒体:除了降价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能够有助于企业改善销售的局面?
黎振伟:当前降价是很重要的一点,另外可能部分企业会调整自己的目标。有些上市公司是为了追求年度指标降价开售,短期之内可以这样做,但是长期下来就需要思考是不是应该在产品结构、业务多元化上做一些调整。
一些企业今年的目标没有变化,但他们会练内功,通过营销创新、产品创新,通过跟更多的专业机构合作,提高自己的开发能力、影响能力。有些企业从100多亿到200亿的增长时比较好办,有些去年销售三四百亿,今年要到五六百亿就比较有难度。
下半年大家要做好准备,现在都说等国家的刺激政策,但我相信国家已经很清楚,继续让房地产表面繁荣已经是很危险,结构不调整好背后可能付出的代价会更高。
孙宏斌再次充当白武士 融创出手搭救雨润的几个为什么?
2015-09-09
任正非的地产图谱 华为百万土储东莞再添宅地
2015-09-08
恒地320亿港元暗售8物业 李兆基楼市股海续演高沽低渣
2015-09-08
越秀房托出穗入沪寻金 宏嘉大厦更名背后五年收购
2015-09-08
状元到探花 劲敌滨江万科强逼下绿城杭州“保卫战”
2015-09-08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
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com.cn(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