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华国际:我们真的能适应政策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14-05-11 10:22
评论
“内地房地产政策跟香港不一样,市民对于楼市的需求也有很多分别。”
3月26日,嘉华国际公布,2013年全年营业额为73亿港元,其中超过9成来自内地项目。
在嘉华国际2013业绩会上,主席吕志和称,公司成功把握内地买家需求,适时在上海及广州推出迎合市场的项目,才取得上述成绩。
嘉华国际去年业绩收入,主要来自上海佳御庭第一期、嘉怡水岸及嘉悦天地、广州嘉汇城第一期及广东江门嘉峰汇等项目销售。
在过去的18个月中,嘉华国际共在中港两地买入9幅土地。谈及中港两地开发物业区别,吕志和表示,内地房地产政策跟香港不一样,市民对于楼市的需求也有很多分别。
“香港与内地两边基本政策不同,而且两边政府的政策也不同。”吕志和指出:“身为地产商,买地选择或是时间安排上,都希望可以适应政策环境。”
他还强调,嘉华国际是能够适应政策导向的企业,将增加刚需物业比重,与高端项目双轨并行,同时加快项目发展周期,以期实现“货如轮转”的目标。
以下是嘉华国际2013年度香港业绩会现场问答实录:
现场提问:内地业绩会不会继续增长?香港的楼市会不会更加难?
吕志和:今年的业绩是比较少一点,楼市入账期受限于政府以及自己的安排。去年年尾是一个高峰期,随后卖楼以及入账要有一个过程,所以有这样的现象。
我们今年在香港销售的面积不是那么多,证明在选择方面算是比较好,在去年那个时候可以推那么多楼出来。
现场提问:过去18个月花了100多亿元买地,接下来买地会不会持续?
吕志和:买地方面,大家可以看得很清楚,我们分批在两年之内买了大概9幅地,目标大家都应该是清楚的,务求于货如轮转,是根据市场尺度去买,不会集中哪一年或者是哪里买得特别多。
我们会继续买地,今年年尾也希望有些新的楼可以推出,现在市场多多少少都是供求问题,我们是配合市场去供应。
现场提问:除了买地之外还有什么主要的开支?去年销售成本的升幅很大,为什么?税费增加了很大幅度,数字的来源是哪些?
吕志和:融资方面,去年有一次比较大的银团贷款。融资用途主要是三方面,一是作为再融资,因为有一些债务到期,赚新钱还债务;二是作为一般性营运资金;第三就是拿来买地。
财务费用方面的增加,主要是跟融资渠道有关,但是绝对数不是很大。至于税费的增加,跟我们卖楼的层面有关。
比如说在上一年,香港以及国内的销售比例是国内比较高一点,国内税费比香港高,特别是土地增值税方面,所以税款会相应提高。
现场提问:中港两地哪个市场的生意好做?或者做得开心一点?
吕志和:内地房地产政策跟香港不一样,市民对于楼市的需求也有很多分别。内地人是需要住房,从乡村转去城市人的需求很多,香港人多数都希望年轻一辈有自己的住处,有很多是希望自己转一个更舒适、更大面积的房子。
两个地方的政策不同,身为地产商,买地选择或是时间安排上都希望可以适应政策环境。几十年来,我们公司都是这样平平稳稳,依照政府政策去执行,我们真的能适应,也都是抓住货如轮转。
现场提问:重点项目很多在上海,对于一线城市土地市场有什么看法?华东杭州、常州等地都有降价的情况,有没有受到影响?
吕慧瑜(执行董事):上海供应的是优质土地,不管是去年还是今年都非常稀缺,所以我们相当看好上海长远的销售市场。暂时来说,因为房贷问题导致有部分人在观望,但上海基本上是我们一个主要城市。
南京是一个二线城市,现在开始发展,本身地价、房价都比较低。因为是江苏省省会,我们比较看好南京,同时南京基建发展也比较积极。至于杭州、苏州降价是个别情况,比如最近在江心洲销售都相当不错。
现场提问:内地开发商负债比率是60%到70%的水平,为什么嘉华国际一直保持这么低的负债率?
吕慧瑜:负债比率为什么可以保持?主要是货如轮转、稳重。
孙宏斌再次充当白武士 融创出手搭救雨润的几个为什么?
2015-09-09
任正非的地产图谱 华为百万土储东莞再添宅地
2015-09-08
恒地320亿港元暗售8物业 李兆基楼市股海续演高沽低渣
2015-09-08
越秀房托出穗入沪寻金 宏嘉大厦更名背后五年收购
2015-09-08
状元到探花 劲敌滨江万科强逼下绿城杭州“保卫战”
2015-09-08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
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com.cn(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