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式合伙人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14-05-11 10:21

在合伙人制度框架下进一步细化的跟投制度,是否能完善万科保全人才的机制?

在合伙人制度公开后不久,万科对该制度做出了进一步表述。据万科介绍,为进一步细化新的合伙人机制,万科已在着手准备建立项目的跟投制度。

对于这一制度,相关分析更多的是认为,通过这一制度能为万科中高层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与跟投制度一同宣布的还有万科大幅提高分红派息的消息,而这也正是万科对于外界多年质疑其不重视股东权益的一次反正。

对于推进跟投制度给予中高层更多自主发展空间,再加上大幅提高分红比例,外界认为这是万科提出“小股操盘”轻资产运作概念后,在企业发展理念和公司治理的一大进步。

根据股东大会上的消息,万科对于今后所有新项目,除旧改及部分特殊项目外,原则上要求项目所在一线公司管理层和该项目管理人员必须跟随公司一起投资,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外的其他员工可自愿参与投资。员工初始跟投份额不超过项目资金峰值的5%。

同时,为激发员工参与项目跟投热情,万科还将对跟投项目安排额外受让跟投,投资总额不超过该项目资金峰值的5%,且遵循市场化运作原则。项目所在一线跟投人员可以在支付市场基准贷款利率后,选择受让此份额。

对于跟投制度,万科总裁郁亮的解释是:通过跟投,员工成为项目合伙人,有助于形成背靠背的信任,进一步激发公司内的创业热情和创造性,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

有机遇也有挑战是此次万科推出跟投制度相互制衡的两因素,但外界更多是认为,万科此次变革除意在实现管理层个人利益价值体现的同时,也意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万科特色的职业经理人制度。

而在合伙人制度框架下进一步细化的跟投制度,是否能完善万科保全人才的机制?对此,相关分析人士指出,万科推出的合伙人跟投制度,与深圳华为集团为解决老员工激励问题而实施的内部创业机制在推行上有类似之处,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看企业能为跟投人提供多大资金支持及一旦投资失败后企业与跟投者的容忍度是多少。

“对于企业员工来 说实施跟投计划好比如创业,最主要顾虑就是创业的风险。而在较大风险下,如果企业给予创业者的薪酬太低,一旦创业失败又将面临过重的惩罚,那么他们宁愿选择保守消沉”。

还有分析指出,万科此举在激励现有管理层的同时,也是在一定程度上探讨如何解决当职业经理人面临职业天花板时的抉择问题。近年来,万科先后有多位高管离职,在这一场漩涡背后,外界更多的是认为,离职高管在万科遇到了发展瓶颈,拥有的发展空间受限。

其中,副总裁级别的徐洪舸、肖楠辞职时,对外透露的辞职缘由正是基于想自主创业的考虑。“创业是肯定的,如果没有干一番事业的打算,我们也不会从万科的位置上退下来了。”

肖楠曾如是表明其对创业的决心。目前来看,两位创业意愿也均已付诸实践,辞职后徐洪舸跟肖楠联合在深圳创办了深圳市里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同时,于2012年7月离开万科的万科前副总裁杜晶也加入了深圳市同创房地产有限公司,而与其一起加入的还包括几乎同一时间离职的前深圳公司副总经理陶翀富、前惠州万科总经理王晓东、前深圳公司营销中心总经理罗霆、前西安万科副总经理章晓任。

值得一提的是,同创在售项目同创新作在广告宣传中明确写到:“5位万科前总经理、30余位前万科骨干精英,20年从业经验,合计开发超过80个项目,开发面积逾1000万平方米”。

现在万科多位前高管均已离巢,选择了自主创业、另择平台等诸多发展道路,但有意思的假设是,若再回到从前,万科已有合伙人制度与跟投机制,这些万科前高管们会否做出同样的抉择?

发稿:陈业审校:劳蓉蓉

请发言时务必尊重网上道德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下评论内容不代表观点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