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中一论城镇化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13-09-30 16:53

这种半官方半民间或者说智囊的身份,使得朱中一总是被房地产各方利益博弈包围。

  房地产调控一年又一年,转眼已是三年过去,年近古稀的朱中一依然在为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而奔走于各方。

  虽然这个老人看起来一年比一年瘦弱,头发也一年比一年斑白,但他的演讲还是一如既往地充满理性和逻辑性,思维也仍旧清晰敏捷。

  作为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又曾在建设部任职多年,几乎参与了1991年之后房地产行业相关的所有重要政策法规的制定及核定工作,因此,这种半官方半民间或者说智囊的身份,使得朱中一总是被房地产各方利益博弈包围。

  或许,在各种大小房地产论坛上阐释政策含义、传递高层声音、沟通各方意见,就是朱中一的“使命”之所在。

  在连续多年成为博鳌房地产论坛演讲嘉宾之余,朱中一还应邀随着城市观点论坛奔走于国内多个重要城市,年年如是。

  2013年的关键词是新国五条、新城镇化、房产税等,这都是众所周知的。

  对于新城镇化,朱中一指出,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新型城镇化,否则无从谈起。

  虽然国家层面并没有对新型城镇化有一个定义,但朱中一认为,从狭义来看,新型城镇化即把生态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集约、绿色、低碳的道路。从广义上来看,新型城镇化则是应该包括城镇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他直言,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房地产扮演的角色肯定是民生的角色,可能不一定像过去那么强调是支柱产业。跟其他产业相比,房地产会是一个基础性的、配套性的角色。而且,我们现在强调的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城镇化,是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化,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是人为造成的城镇化,或者是过度依赖于房地产的城镇化。

  虽然中国的城镇化取得巨大成就,但朱中一也指出,中国按照户籍人口计算,城市化率只有35%、36%左右,比发达国家70%、80%还有很大距离,正因为这样,城镇化就是既能够创造投资需求,也能够带来消费需求,甚而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

  朱中一回顾了中国前十年城镇化的三大问题,一是土地的城镇化明显快于农民的城镇化;二是一些地方城镇化推进当中,比较注重城市的建设或者过度依赖房地产业,对实体经济发展、对相关产业发展不够;三是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忽视城市的特色。

  在这三大问题的综合压力下,不仅会遇到资源、能源、环境、城市问题,同时还遇到了新进城包括农民工的就业问题、生活成本问题。大量农民进入市民后,对原居民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些问题怎么均等化,都带来了一种挑战。他进而提醒,大家要看到中央对城镇化的支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城镇化的重要任务。

审校:杨晓敏

请发言时务必尊重网上道德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下评论内容不代表观点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