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泡沫与房企转型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13-05-30 16:27

  

  近日一份最新市场报告言及:2013年至2016年中国办公楼物业如能按期竣工交付,供应量预计将激增,超过4000万平方米,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办公楼市场将出现供应过量?

  3-4月,城市观点论坛马不停蹄巡回二线主流城市,重庆-贵阳-大连-南京,一路下来,最多的讨论是住宅与商业地产谁的风险更大。重庆论坛时协信CEO刘爱明否定经济学家王小广的住宅泡沫说,他认为商业地产泡沫的风险才是最大,他举例曾被某省会城市邀请以最原始成本接手该市某黄金地段的一个综合体,但经过反复考察,协信选择放弃。

  然后是到贵阳,看完两个超级大盘后与一位正准备运作100多万平米综合体的开发商吃饭,席间他讲到,商场开起来、综合体建起来很容易,持续经营才是最大的问题。一是来自电商对于传统商场的冲击;二是全国商场同质化模式严重,简单复制也许最后比的就是资金及资源,当然还有管理。

  4月下旬,万达、宝龙正式宣布进军电商,他们希望打造不同于市场上普遍存在的全国化电商平台,主打“区域化”和“社区化”的电商理念。

  忽然意识到,大多数房企或已经开始主动或被动地走在转型路上,如同业内专家黎振伟口中的世联,第一个十年,世联是把专业做到位;第二个十年,世联建分公司、做渠道、建立业务平台;第三个十年,世联就是要做复合型的代理机构,不仅仅是策划、销售,还要跟着开发商做商业服务。

  对比专业代理机构的同行,地产商的发展路径也是与之类似。开发商们第一阶段是学会开发建房;第二阶段学会扩张、布点,布点完成后才能解决专业,才可以发展;第三个阶段就是要变成一个更加多元综合的开发商。

  黎振伟总结他眼中的开发商路径就是:第一个阶段是做项目和企业;第二阶段是规模化发展;第三阶段就是通过和别的企业联合,通过多产业链结合,去做更多的项目及持续发展。

  显然,不同的房企有不同的策略与生存之道,但仍需把握关键时刻的关键转型。

发稿:陈诗涛审校:杨晓敏

请发言时务必尊重网上道德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下评论内容不代表观点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