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桐乡试水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12-11-07 10:30
评论
养老地产投资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是双刃剑,是馅饼也是陷阱,在巨大投资热情中保持着冷静思考至关重要。
时下,如何养老已成为人们热议与关注的话题,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地产亦逐渐成为房地产行业中的另一发展新途径。
不仅开发商趋之若鹜,拥有养老客户资源的保险行业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商机”,纷纷涌入养老地产领域抢占先机,中国平安就是其中一员。
9月23日,由平安集团投资的“平安养生养老综合服务社区”项目落户浙江省桐乡市,同时平安集团还与项目合作方——三星生命、瑞金医院、耀华国际学校共同签署了项目合作协议。
桐乡试水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17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50万平方米,是平安集团进军养生养老产业的首个项目,将由高桥和乌镇两个地块组成。
其中,高桥地块位于高桥新区,规划建设健康膳食概念村、体检咨询中心、休闲商业街区、诊所医药区、亲子型养老公寓等;乌镇地块位于乌镇镇区东部,主要是结合乌镇旅游业发展,建造养生度假酒店、国际学校、养生度假村、商业街区等。
项目将以休闲养生为主要功能,包含生活、疗养、教育、商业、休闲、社区服务为一体,还将通过整合商业、旅游、度假、医疗、培训等上下游产业链,开发养生养老综合服务平台。
目前,项目已经确定由瑞金医院提供社区内部全套医疗体系的建设,一期养老公寓由三星生命进行运营管理,后续还将引进国际学校、国际级度假酒店、大型健身会所、大型商业和养身会所等诸多知名品牌。
未来,平安不动产还将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中西部、海南岛进行五大战略布点全龄化养老社区,开发养生养老综合服务社区,通过平安及国外专业的运营团队,形成候鸟度假养老模式。
根据平安集团的消息显示,此次养生养老项目计划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平安不动产的自有资金筹建及地方资金和社会投资。
据平安不动产相关人士表示,以后不排除借助中国平安集团综合金融的优势,合作推出相关金融产品,平安寿险、养老险的客户将享有优先租赁购买权,也可能引入第三方资金参与开发。
实际上,像平安这样觊觎养老地产这块“蛋糕”的险资并不少,据目前所知,就有太平人寿、中国人寿、泰康人寿等。
较早前,泰康人寿在北京昌平购入一块30万平方米的土地建设养老院,并计划在2015年可以入住。今年6月,该养老社区在北京昌平区正式破土动工。
随后,泰康人寿又斥资40亿元购置了小汤山温泉乡的2000亩地用以建设养老社区。
而中国人寿出手也并不逊色。去年11月,中国人寿的廊坊生态健康城正式开工,面积超万亩,计划总投资约100亿元。中国人寿更是计划规划构建养老社区“一南一北”的格局,而南部的养老地产则会选择在海南。
另外,中国太平集团也宣布将投资20亿元在上海周浦设立养老社区。包括新华保险也在今年2月宣布,设立延庆养老项目公司和密云养老项目公司,两个项目共投资14.4亿元。
馅饼?陷阱?
对于险企的养老地产掘金之路,有人士指出,险企纷纷进军养老地产必然是出于利益驱动。
相关人士指出,眼下保险公司一般都手握巨额保费。近几年,债券、股市等投资渠道收益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使得险资的整体收益率波动较大,而如何通过稳定的投资渠道来实现保值增值是保险公司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但上述人士亦称,养老地产投资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其实是双刃剑,既是馅饼也是陷阱。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在巨大的投资热情中保持着冷静的思考是至关重要的。
确实,投资养老产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相关资料显示,养老地产建设、运营的投资规模巨大,投资回收周期可长达10-15年,经济实力不强或没有外部金融工具支持的投资者很难进入这一领域。
由此看来,保险公司做养老地产似乎占尽优势。据统计,保险资金中约有80%以上为寿险资金,寿险资金中约48%是20年以上的长期资金,25%为5-20年的中期资金,与养老地产的投资回收周期十分匹配。
然而,市场却似乎并不是非常看好险资进入养老地产。北京中原地产张大伟认为,中国还不存在真正的养老地产,没有好的发展模式与系统,事实上很多都是借养老地产之名,行销售商品房之实。
世联地产华南分析师曹曲亦表示,中国的养老地产还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很多方面尚未成熟,概念大于实际,发展之路比较艰辛。虽然现在也有一些项目,但是商业资本做的养老地产项目都“离民生太远”,只是少部分人有能力享受,养老地产需要发展的还很多。
此外,亦有业内人士指出,保险资金要投资养老地产的前景并不如想象中那样美好,不论从土地政策和金融政策都需要获得更多的支持。
孙宏斌再次充当白武士 融创出手搭救雨润的几个为什么?
2015-09-09
任正非的地产图谱 华为百万土储东莞再添宅地
2015-09-08
恒地320亿港元暗售8物业 李兆基楼市股海续演高沽低渣
2015-09-08
越秀房托出穗入沪寻金 宏嘉大厦更名背后五年收购
2015-09-08
状元到探花 劲敌滨江万科强逼下绿城杭州“保卫战”
2015-09-08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
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com.cn(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