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刚 旅游地产鱼目混珠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12-10-25 16:11

旅游地产是旅游+地产,“旅游地产”四个字放在一起是混淆视听,本质还是地产。

  作为房地产行业一线管理人士,观澜湖地产营销总监洪刚对调控政策出台以来产生的影响,以及对整个调控政策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

  2012博鳌房地产论坛期间,洪刚接受了观点新媒体采访。在采访中,洪刚认为调控政策是为了让市场和投资商降温,是比较有效的政策。洪刚表示,调控政策的有效之处一是在于让中国经济增长不能完全依靠房地产,二是减少中国地产的投机行为,包含个人炒房团、投机机构等。

  在洪刚看来,调控政策里面最严厉的是限购,这相当于形成了一种房票,是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最大制约。

  但也正是限购遏制了房地产市场中日益严重的投机因素。洪刚认为,购房者的心态很容易受羊群效应影响,容易被投资者引导。大家刚开始是个自住者,在期待资产暴增心态的影响下,也逐渐变成了投机者。

  而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限购、限价政策,都是因为市场过热被迫出台的。

  洪刚表示,其实宏观调控就是让这些人更冷静,让投资者更加客观看待房地产市场发展,让投机者打消投机的念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其实,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既是调控消费者,让消费者冷静下来观看,也是让过度开发的开发商检视一下自己,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如何看待投资回报和合理发展,而不是用投机心态看待中国市场。”

  对于那些因过度膨胀而在此次调控中举步维艰的企业,洪刚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有些企业在前两年因过度开发,过度乐观看待资金链,而当风雨来临的时候可能就会断弦,但断弦不能怪风来得太猛,只能怨自己没有做好准备。

  所以当宏观调控来临时,大量企业没有为自己过冬储备粮食,造成的后果要由企业自己去承担,而不是由政策承担,因为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

  洪刚还认为,宏观调控其实也是企业发展的问题,当然不同企业面临的问题不同,如果没有合理科学的资金储备、人才储备、土地储备,暴风雨来临的时候就很难度过,而从宏观经济来讲,调控能促进经济更加持续健康发展。

  作为企业将如何去应对政策带来的冲击?洪刚认为,一是要在土地储备上做一个调整,开发商要合理而不是过度储备土地;二是在产品结构上进行优化,实行产业多元化。

  目前,很多企业已经朝着产业多元化方向发展,特别是旅游地产和商业地产成为众多开发商争先进入的领域。

  在这方面,洪刚也提到,所谓的变革就是让企业在市场上找到更加合理的位置,不要一味去开发住宅地产,也不要一味去开发商业地产。

  “中国土地储备少、人口多,在房地产产业中,任何一个业态的集中都会产生巨大的泡沫,风险就会加大,例如短短两三年时间商业地产泡沫就出现了。

  对于旅游地产,洪刚则认为,就旅游地产而言,是旅游+地产,“旅游地产”四个字放在一起是混淆视听,本质还是地产。

  因为旅游地产里面大多没有旅游的内容,现在开发旅游地产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大家很清楚,而海洋资源、自然资源应该是属于社会公众的,而不是属于某一个社区的。所以,旅游地产在目前大部分的本质还是地产。

  洪刚强调,对于发展旅游地产的开发商来讲,应把旅游地产看作一个完整的词。如果拥有好的开发团队、有好的开发理念,把旅游经营起来从而带动地产的发展,这样看旅游地产也是好的。

  他还表示,观澜湖之所以能在偏远的郊区发展起来,经营团队和高端品牌起到了很大作用。

  洪刚介绍称,观澜湖起步时最大的问题就是经营团队,以及怎样让手中的土地和产业生存下去。观澜湖能成为全球较有影响力的高端度假旅游品牌之一,就是因为拥有了成功的经营团队和运营团队。

发稿:彭飞审校:杨晓敏

请发言时务必尊重网上道德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下评论内容不代表观点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