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袖访谈:张宝全的文化旅游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12-10-25 15:29

“度假地产”这个词要慎提,以后度假产业会继续发展,也会越来越多。

  2012年8月的火热海南,趁着2012博鳌房地产论坛的火热开幕,和今典集团董事长张宝全先生有了一次面对面的机会。

  海南的夏季总是让人感受到与众不同的热情,8月9日下午,经过一路奔波,刚刚抵达博鳌亚洲论坛大酒店的张宝全兴趣盎然,带着手上已完成大半了的速写日记,开始了这次专访。

  “画小品画得比较多,因为时间关系,每幅画(花费)的时间很短,大概十几分钟,如果画太复杂的东西,没有这么多时间和精力。这张是养鱼的工具。”

  从他每天坚持的夜课亦或早课中不难发现,这位文艺青年对于生活有着与众不同的观察和细腻感悟。

  据介绍,速写日记一共四本,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出版。

  骨子里的文艺青年

  “文艺青年”是张宝全对自己幽默十足的描述。

  “文艺青年遇上这样大好的形势,所以成为了一个文艺加上地产的企业家。”张宝全如此调侃道。

  作为“地产圈最懂艺术的人,艺术圈最懂地产的人”,在众人眼中,张宝全的世界似乎充满着神秘和惊奇。

  正如他的经历一样,从木匠、炮兵、战地记者、猫儿洞作家、导演、书法家,到今日美术馆馆长、今典集团董事长、EVD联盟秘书长、北京工商联副主席;从传统的住宅开发,到红树林度假酒店。

  张宝全的生活更像一部自导自演的电影,一个人完成影片中所有角色,衣服则是角色转换的道具。

  在这部电影之中,本色出演似乎是张宝全征服所有角色的制胜法宝。

  “今天不论是做地产亦或艺术,骨子里存在的东西始终是要冒出来的,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比如作品、设计、画本等等。你本是什么人就会成为什么人,所以(我)还是一个文艺青年。”

  在接受观点新媒体专访时,张宝全详细讲述了不同角色之于自己的感受和感悟。

  “对于艺术充满着热爱,或者说(我)本来就是文艺青年。而历史机遇恰恰为我们这样的企业家提供了机会,在不能艺术的时候就商业。不过,艺术天赋确实是与生俱来的,做商人也是一样,存在很多与生俱来的特质。所以今天不论是做地产亦或艺术,骨子里存在的东西始终是要冒出来的,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

  与此同时,一个好的建筑师又必须是艺术家。在张宝全的理解中,艺术家是能够在哲学层面上拥有一种生存状态的一群人。“也就是说,物质生存和精神生存在这群人看来,哲学层面的生存非常重要,从而通过他的技能,比如音乐、绘画、文字等形式,将其对世界、生命的感受表达出来。”

  作为一位骨子里的文艺青年,张宝全非常清楚自己的优势。

  “在今天这种诗意化的生活之中,我们这些骨子里的文艺青年拥有很多优势,比如可以充分体察到人们对于(精神体验)方面的需求,同时也有这方面的能力。”

  “另外,还可以整合这方面的资源。所谓隔行如隔山,如果不在这个层面,也就真的看不懂(艺术),艺术本来就是没谱的事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文艺青年或许更有代表性,能在诗意化生活中,将对于艺术的感觉更清楚的表达出来。”

  度假地产要慎提

  在整场专访之中,“诗意化的生活”是一个关键词,度假地产的产生正是源于人们对诗意化生活的追求。对此,张宝全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已基本上完成从功能消费向体验消费的转型,现在已处于体验消费时代,因而文化和艺术已经成为我们消费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东西。”

  他以咖啡为例介绍称,在功能性消费阶段,人们要求能够有咖啡喝就可以了,但是现在咖啡的消费方式已经成为我们今天消费的主题。

  比如在什么地方、和什么人、在什么环境下喝咖啡,从而也就产生了我们对酒吧、咖啡店的选择。所以消费咖啡的方式(或者说生活方式)已经成了我们消费的主题。

  “所以在中国这样的消费环境下,地产产业和文化产业的本质其实就是生活方式产业。”

  换句话来说,体验经济时代就是要生活诗意化,生活温饱化的工人时代已经过去了,所谓的小康社会就是追求诗意化的生活。当物质得到满足之后所追求的诗意化的生活。

  张宝全进一步解释称,由于人们总是无法摆脱现实的制约,从而出现了逃离现实的追求。“在无法改变生活本身的客观真实存在之时,‘脱离现实’就成了人们非常重要的精神生活方式。”

  电影是其代表之一,让人们在特定的时间内(两个小时)做梦;而探险则是让你在极端的环境下,看着荒野大山,感受人类文明的渺小,让人忘却真实的生活;艺术则是对精神生存更高层面更讲究的一种形式,完全在精神层面上做白日梦,像灵魂出窍一样做白日梦,这往往是文艺青年寻求的一种更高的方式;度假则必须把时尚、艺术、休闲、文化、娱乐等当下的最好的东西集中到一起,构成一种美轮美奂的虚假,让人们从现代社会中脱离出去。

  然而,眼前的旅游地产却违背了这些客观存在。

  张宝全认为,现今,开发商用房地产的方式做度假地产是非常危险的,这是大家在不成熟的情况下的一个误导。

  “因为旅游度假的本质是对现实的逃离,是对生命的一次发现,但是买一套房就变成了第二现实,也就意味着你依然处于现实之中。”

  然而,一个显而易见的现实是,在楼市调控持续至今,众多开发商开始纷纷转向商业地产、旅游地产以及度假地产等领域,大规模圈地,大面积投资。

  在张宝全看来,这种做法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

  “不少开发商用房地产的概念圈地,出发点并非经营,不是想通过运营收益来平衡(投入),而是想先把地圈了囤下来,盖好了房子再来卖,只考虑到了资源不可或缺性。”他续称,最终违背了度假的本质,价值在未来也很难体现。

  “因此,我认为‘度假地产’这个词要慎提,以后度假产业会继续发展,也会越来越多,这部分都是指度假经营的产业,以经营型(运营型)为主体,这样才能保证度假的品质,让人们享受到好的度假生活。”

  以下为观点新媒体对张宝全先生的专访实录:

  观点新媒体:对于艺术和地产之间的关系您是怎么看的,这两个部分在您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

  张宝全:一个好的建筑师必须是艺术家,艺术家是能够在哲学层面上拥有一种生存状态的一群人。也就是说,物质生存和精神生存在这群人看来,哲学层面的生存非常重要,从而通过他的技能,比如音乐、绘画、文字等形式,将其对世界、生命的感受表达出来。

  换句话来说,体验经济时代就是要生活诗意化,生活温饱化的工人时代已经过去了,所谓的小康社会就是追求诗意化的生活。

  诗意化的生活是一种感觉,而这种感觉也与物质形态有关的,比如,在以前我们满足于有地方住,根本不需要这么大的床,有个小床就可以了,那不是诗意化的生活。

  而在今天这种诗意化的生活之中,我们这些骨子里的文艺青年拥有很多优势,比如可以充分体察到人们对于这方面的需求,同时也有这方面的能力。另外,还可以整合这个方面的资源。所谓隔行如隔山,如果不在这个层面,也就真的看不懂(艺术),艺术本来就是没谱的事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文艺青年或许更有代表性,能在诗意化生活中,将对于艺术的感觉更清楚表达出来。

  此外,我们还具有商业的经验,拥有商业的模式优势。所谓的商业模式,就是要构成一个效益链条,没有效益链条就无法生存,其价值也就无法被充分体现。换句话说,在现在的环境下,如果缺乏效益链条,只能停留在个人价值的层面,无法构成社会价值,更不能为别人提供诗意化生活的资源。

  而多年的商业经验赋予了今典集团这方面的优势,让我们在消费转型、诗意化生活的当下做出新意。

  不过追根溯源,这一切不过于埋藏在内心的一个种子,外部的环境气候一旦满足了发芽的条件,种子就会萌发并不断成长,这就是机遇。当体验经济时代到来,诗意化的生活(方式)成为消费主题之时,内心的这颗“种子”就迅速的生根发芽,并随之开花。

  所以还是自己内心使然。比如,我们的美术馆、艺术街、红树林度假世界、艺术汇等等这些都是在这样的条件环境下开出的花。

  观点新媒体: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张宝全:对。当然,现在谈到的这些准备是无意识的,是你本身具备的一种东西,就像潜伏在你身体里一样。它能够最先感知气候,最先破土发芽。

  不过也存在很大的风险,如果正在发芽之时突然遭遇严冬,很可能就会被冻死。事实上我们之前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刚刚冒一点芽就冻死,后来随着整体形势的改观慢慢就开始茁壮成长了。

  观点新媒体:您在考虑由传统住宅向旅游度假这方面转型的时候,已经感知到未来会出现这样的机遇了?

  张宝全:2007年,我们转型的时候传统住宅地产发展得很好,但是站在我的角度,已经看不到它的好了。

  因为,中国私有房拥有比例在2007年已经达到70%左右,现在已经超过了80%,已经是全世界最高的了。

  而现在大家都认为是调控使得楼市变冷,我不这么认为。

  我觉得至少是三七开,市场本身占七分作用,调控的影响充其量在两到三成。不要夸大调控对市场的影响,这样容易抹杀了我们认识市场本质的能力。换句话说,存在如此庞大的需求以及供应,行政杠杆不可能逆转,最多只不过是给跑得快的(企业)制造一些小障碍,但仍然无法阻挡整体的速度。

  所以07年我们提出了转型,而2009年4万亿入市,虚假的供应与需求造成了投机的疯狂,完全没有投资的理性和思维。

  (购房者)仅仅抱着今年1万5明年2万的想法买房,根本没有考虑到今年1万5,如果买下来我出租,多少年能够收回,一算30年才能收回,这已经是垃圾了。比如,去年北京房价和租价比,需要50年才能收回,这更是垃圾了。

  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人觉得要赶紧买,马上要变成“两万”了,但是这个“两万”从哪里来不知道,这个就叫投机。

  所以,就算这次不调控,市场也会落下来,而调控则是“雪上加霜”。07年已经有小泡沫了,09年又增长好几倍,现在就要慢慢地平回去,最后现在平到了一个底,如果没有09年那种增长的话,07年就几乎可以稳步走过来,这个市场是很真实的。

  所以把当前房地产的冷市,包括市场的低迷、经济的低迷全部归因于政府调控的直接影响,我认为是不对的,只能说是间接的影响。直接影响还是市场本身的供应和需求,我们前15年的房地产的供应需求现在已经满足得差不多了。所以,我认为再往下走3-5年也就这样了。

  北京住宅以前每年卖1600万平米,怎么可能每年都卖1600万平米住宅呢?每年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多人要买?北京以前没有房地产市场,老的历史城街的需求都压在这里,加上又是首都,现在的需求量也很大,所以造成了这种情况。但是在满足了以后就会恢复正常状态。也就意味着,未来住宅市场主要是以二手房交易为主体。

  观点新媒体:所以您觉得转型的时候到了?

  张宝全:07年的时候我就感觉到未来会是生活方式的产业,我们做的电影、探险、度假目的地、艺术等等全是体验经济,满足人们新的精神生活和新的生活方式。

  新的生活方式就是新的产业基础,而体验经济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其实就是当物质得到满足之后所追求的诗意化的生活。

  由于人们总是无法摆脱现实的制约,从而出现了逃离现实的追求。也就是说,在无法改变生活本身的客观真实存在之时,“逃离现实”就成了人们非常重要的精神生活方式,电影是其代表之一,让你在特定的时间内(两个小时)做梦;而探险则是让你在极端的环境下,看着荒野大山,感受人类文明的渺小,令人忘却真实的生活。

  艺术是对精神生存更高层面更讲究的一种形式,完全在精神层面上做白日梦,像灵魂出窍一样做白日梦,这往往是文艺青年寻求的一种更高的方式。

  度假也是,必须把时尚、艺术、休闲、文化、娱乐等当下的最好的东西集中到一起,构成一种美轮美奂的虚假,让你从现代社会中脱离出去。

  房地产商做酒店都是希望把住宅给卖好,所以大部分传统的酒店,其本身是赔钱的。然而,在这种现实情况下,我们却专门做酒店,没有一平米的住宅,的确令人奇怪。

  之前到东部华侨城,他们的高层就对我们的做法感到不可思议,因为他们是典型的通过配套把住宅卖得很高,然后通过出售住宅的钱把配套的钱赚回来,哪怕配套不赚钱也无所谓。

  在中国,传统的酒店已经很多了,但是真正体现新的生活方式的度假目的地,在国内还是空缺的。

  而我们做的就体现了对未来生活方式的追求,建设出一种生活容器,让其承载诗意化的生活方式。

  尽管目前我们在全国连锁的红树林酒店将近十个左右,但可能远远不够,仍然不能满足新生活方式带来的度假需求。

  观点新媒体:您是怎么想到用“红树林”这个名字的?有没有一些故事?

  张宝全:有啊,最早的那块地是在亚龙湾,亚龙湾最西端就有一片红树林,现在都还在,海棠湾也有一片红树林,深圳、海口也有一片红树林。红树林已经成为现代化石,已经很少很稀罕了。

  另外,我们在做酒店的同时,也会考察很多国外的酒店,起初我们就不想做城市商务酒店,比如万豪、喜来登这些,都不是我感兴趣的酒店。

  所以在取名的时候,我们就“白杨翠”的名字里找到了感觉,它的logo就是一棵白杨树,非常图案化,这些都让我很喜欢。

  我记得在当时起名的时候,还把《山海经》翻了出来,看了看也没有找到灵感,后来突然就想到亚龙湾西边的那片红树林,一下子就觉得太契合了。

  观点新媒体:三亚湾红树林度假酒店即将开业,能否介绍一下您在这个项目上的想法?

  张宝全:三亚湾红树林度假目的地将会在9月19日首次亮相,这个原来是亚洲最大的度假目的地酒店,不过现在不是了,因为澳门威尼斯人二期、三期马上开业,开业之后他们大概有八千多间房,我们的是四千多间客房,不过仍然可以称之为中国第一个度假目的地酒店。

  与传统酒店以客房为主体不同,度假目的地酒店是把中国当下最好的时尚、艺术、休闲、文化、娱乐聚集在这里,你能在这里享受中国当下所有最好的东西。所以你能在这里呆3-5天,尽情享受吃喝玩乐以及创意带来的快乐。

  其中,特别受到关注的是Casino Bar,在海南成为国际旅游岛之后并没有开放博彩,而我们这次设计了3万多平米的赌场,一期里面有3000平米做了这个Casino Bar。这个博彩吧是全部按照赌场做的,和赌场的硬件设施、游戏规则一模一样,唯一的不同在于Casino Bar本质上不是赌场只是娱乐。

  买门票进场,每天会有排名,前两名会有奖金,除此之外,还有中途的抽奖,抽奖的报酬很高,门票大概在400-800元/张的水平。比如买了400元的门票,你就可以拿到400个筹码,如果按照最小的赌注去玩的话,可以玩两个小时。倘若把筹码输完了,你就可以再买门票。也就是通过买门票的方式获得博彩游戏的筹码,赢再多也没有用。

  当然,我个人认为,就连全世界唯一标榜自己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朝鲜都开了两个赌场,就在海南对面的越南现在开放也特别快,他们的海岸资源等多个方面都比我们好多了,所以一旦越南(的博彩)形成气候,会对中国的赌资造成负面影响。

  因为全世界赌客最多的就是中国,中国在赌资方面的损失是一方面,另外更重要是由博彩所带来休闲度假产业的损失将会非常严重。

  比如澳门,经过这样几年,澳门现在的博彩加度假已经是拉斯维加斯的4.5倍,所以我认为作为国际旅游岛的海南,拥有独特的地理条件,应该在这方面有一些发展。

  当然国家政策不允许我们也不会做,所以在没有开放赌场的时候我们就只有表演的酒吧,大家输赢不兑现。但是一旦国家下一步真的开放赌场了,届时这些博彩吧就会迅速变成赌场。

  除了博彩吧,我们还整合了艺术资源,在电影院方面会有360°的全景3D荧幕。

  观点新媒体:对于旅游地产、度假地产,外界大多认为开发商借旅游地产的名义圈地,对此您怎么看?

  张宝全:我认为用房地产的方式做度假地产是非常危险的。无论对政府亦或地区来讲,都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全世界都没有这样的模式,而中国是通过开发商开发房地产,大部分老百姓也还是本着房子会保值增值的想法。

  然而实际上,一旦房价稳定了、正常了,不存在保值增值的话,那么买了房子之后产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物业费、物业税、看房费等等,对业主最终造成的是负资产,每年还要往里面贴钱,不是增值。我觉得这可能慢慢会显现出来。所以,为什么我们一平米住宅都不做,全做经营型资产?只有经营型资产才能做到价值最大化,在盈利的过程中实现保值增值。

  也就是说,商业资产的本质是运营,倘若无法运营起来,不仅不能保值增值,反而可能成为一堆垃圾。比如城市shoppingmall,大家一窝蜂地上,可能未来会出现问题。这与住宅还不一样,住宅如果盖得不好,卖不了一万可以卖八千,但shoppingmall如果运营不起来,就是垃圾,没有用,当库房都嫌麻烦。

  所以商业地产就是运营是最关键的,而运营之中就涉及到有没有运营资源、市场、运营能力、团队,在不具备这些要素的情况下,盲目的做商业地产或者旅游地产会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情。

  当然现在也有不少用房地产的概念圈地,其圈地的出发点并非经营,并不是想通过运营收益来平衡,而是想先把地圈了,觉得土地能够囤下来,盖好了房子再来卖,只考虑到了资源不可或缺性。除此之外,最关键的就在于这样违背了度假的本质——逃离现实。买一套房就变成了第二现实,还没有去就知道了。另外度假逃离现实还存在着新的发现,就是希望一种偶遇、艳遇、奇遇,充满着幻想,也会兴高采烈。但是如果买一套房,什么“遇”都没有了,在家就已经知道要去什么地方了,打开门之后就先扫地擦桌子,依然在现实中。

  所以,用房地产的方式做旅游度假,和度假的本质是相悖的。这是在不成熟的情况下的一个误导,我认为未来在度假旅游开发区用房地产的方式来做是不妥的,这也是为什么当初在三亚湾红树林酒店一平米住宅都不做的原因,尽管当时批了一部分公寓。

  观点新媒体:不少央企也进入到了云南、海南等地做旅游地产,在众多的竞争者之中,今典集团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张宝全: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们还是观光游+度假游,观光游占的比例很大,比如他们做印象、剧场、栈道等等,都是观光休闲。而我们主要做度假休闲,占地并不大(当然也不小,比如从化的项目也达到了一、两千亩的水平),全都是在最核心的资源区,做的是目的地酒店,度假的游客到了这里就不出去了,不是以卖门票盈利的。

  也就是说,观光游的本质是靠人头来赚钱,度假游不能靠人头赚钱。国家旅游局统计,一个度假休闲人群的消费是20个观光旅游人群的消费。

  倘若好的资源都是依靠人头挣钱的,那么当你赚到大钱的时候,这个自然资源也已经被毁了。因而一定要靠自然资源的忠诚度来挣钱,这个也是对大自然的一种保护。

  观点新媒体: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三亚外来人口的停留天数为3-4天,不少观点认为三亚旅游地产市场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好,对此您怎么看?

  张宝全:我觉得停留3-4天差不多了。人们常说的在三亚养老住几个月,其实这个比例很少。尽管有些人会在冬天把父母送过来过冬,但比例是很低很低的,因为中国人的文化传统还是追求全家和和美美在一起。

  因此,多数人在三亚停留3-4天一点都不意外,我们的度假目的地也是希望能够让游客在这里停留3-5天。

  观点新媒体:对于海南旅游地产以及度假地产未来的发展前景,您有怎么样的判断?

  张宝全:我认为“度假地产”这个词要慎提,刚才也讲到,在度假的地方做地产是危险的。因为度假地产是以居住为主体的,就算在这些地方住三个月、半年,这段时间也会产生的各种各样的费用,所以花这个钱不如花在酒店。这种模式本身就是错误的,违反度假规律,不仅做不好还会浪费资源。

  所以以后度假产业会继续发展,也会越来越多,这部分都是指度假经营的产业,以经营型(运营型)为主体,这样才能保证度假的品质,让人们享受到好的度假生活。

  我们目前对经营型的这部分关注得不够,或者说很多的所谓的产权式酒店,其实根本就没有经营能力,而且(开发商)乱定规则,比如规定业主旺季不能来,淡季没人住的时候你再来住。那么买房子干什么?花了钱,还只能在最坏的季节过来住,所以这一切都是不符合度假的规律,迟早会被淘汰。

  初期不成熟的时候,大家会这样。而现在,我们红树林酒店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接受。

发稿:本刊编辑部审校:杨晓敏

请发言时务必尊重网上道德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下评论内容不代表观点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