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下滑中的房地产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12-10-10 16:45

今天真的要坐下来,在中国经济出现历史拐点的时候,研究怎么保护房地产。

  关于中国经济的分析,我遇到了一些困惑,感到很奇怪。政府好像很乐观,但是很多央企、民企,不是房地产行业的企业家都很悲观,不是一般的悲观,很多行业正在走向死亡,走向至少2-3年的萧条。

  和央行的行长聊天,我说经济下滑,他说蔡先生不能讲是下滑,应该是下调。我说什么意思?他说,下调是我们主动的,下滑是被动的。

  这样玩文字游戏其实没有必要,下调就是下滑。现在,我每个礼拜接到大项目的讨论,比如某某澳大利亚的矿石要卖,某某巴西的什么要卖,中国有没有人买?很多人告诉我不会买、不会碰,基本回答都是还要等12个月。

  中国企业家都很悲观,可是外国企业家对中国很乐观,他说你们就是好,我们已经是零增长了。但是,我想到两个问题要特别小心,一是政府的统计是过去式,企业家感受到的是订单和未来的需求,一个是过去式,一个是未来式。

  我们仅仅满足于今天7%-8%的数字很容易犯错误。我不知道各地政府的统计是为了迎合调控还是怎么样,我相信很多数据是有水分的,这个情况要特别小心。

  我想说的是,这次中国经济的下调是历史性的,我对这句话负责,不是一年两年的,是二十年首次出现从增长期走向整合期的一个大拐点。如果对这个拐点本质认识的话,我们的企业要小心,你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我明显看到一些企业走向死亡,撞向冰山,我们从资金链上看得很清楚。

  当然,我不认为没有希望,调整期的基本特征是有增长,但主要是行业整合。目前唯一有增量的就是地产,别的行业全部是死亡,造船、航运,哪一个可以?大声欢呼一定要倍加保护内需,不要捅高铁、火车头山寨版之类的,回顾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我们的工业不就是山寨经济吗?吸收、引进、再吸收,这种制造业不要反驳,日本就是德国山寨版。一定要倍加爱护今天的山寨工业,要为山寨而狂,要欢呼,要歌颂他们,这是我们的看法。

  我们的工业是没有底子的,今天的航天不是山寨吗?不是俄罗斯来了一部分技术吗?加上中国自主发明创造的东西。我们还差得很远,要为制造业欢呼。

  制造业上不去,很难升级,我给一个数据大家看看,最近走向死亡的是原来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政府扶持的行业,环保的、节能的都是政府要补贴的,一旦下调的时候补贴部分一取消马上就完蛋。所以,这一轮经济下调出现的情况,新产业、高科技相反死得更快,这个情况非常严峻。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想想,不要就房地产看房地产,应该从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来看,要加倍保护内需,认真研究内需的每一个特点,去保护它。

  今天的欧债危机、南欧危机,德意志银行介入了很多大规模的讨论,南欧危机主要是没有内需。因为他们不劳动,既没有有效供给也没有有效内需。

  中国的内需是真正的内需,中国城市化的推进还是很强劲的,作为内需也只有两块,房子和汽车。

  国内今后的内需在哪里?交通不能随便造吧?现在我们的问题是财政问题,过往五年我们只管怎么花钱、怎么用钱,我们有没有读过下调经济学?

  我认为今天真的要坐下来,在中国经济出现历史拐点的时候,研究怎么保护房地产。保护房地产市场不是保护房价,房地产市场和房价要区别开。

  我同意巴曙松所长的说法,经济有固有的规律,本身有基本的供需关系,既然市场经济产生了,西方经济学最基本的道理是,政府力量永远小于市场,做任何错误的事情一定会受到市场的报复,这就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

  当然在特殊情况下,比如美国金融风暴发生了,政府可以插手干预。但是我们不要把西方非常时期用的手段来常态化使用。

  希望今后十年的改革尽量少用调控手法,中国调控十年下来是失败的、不应该的,从此放弃调控,尊重市场,向市场学习。

  市场是伟大的老师,我们要学习他,要认真思考他,我们还有时间,我们愿意参与在北京的顶层设计讨论,未来十年好好研究怎么保护内需。

  地产只是在调控中一个失败的案例,不是一个光彩的案例,实践证明每次调控的结果都不好,我们要思考一下,未来不要调控了,从此学会尊重市场,走向更好的科学发展道路。

发稿:蔡洪平审校:杨晓敏

请发言时务必尊重网上道德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下评论内容不代表观点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