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调控成果及出路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12-10-10 16:38
评论
现在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当务之急,不是每天重复要抑制房价,而是要尽快地用经济手段替换行政手段,用制度替换政策。
非常高兴再次出席博鳌房地产论坛,由于时间有限,着重讲国内的经济形势和房地产的问题。现在已是这次软着陆的底部,大概二季度是最低的,三季度后也许开始会有点儿起色。
最低的时候是各种说法都比较多的时候,似是而非的说法也很多。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次确实不应该这么低,如果政策调整及时,应该不会是这么低。但是,现在经济增长速度比较慢,不是说中国经济就进入了低增长,也不是说中国经济就需要拯救了。所以,第一个问题,我想讲什么是中国经济的正常增长?
现在是软着陆,从12%的增长降到8%,有的人说中国从此告别过去二十年的两位数增长,现在到了7%-8%的增长是低速增长。
第一,讲话要注重事实,过去二十年多数时期不是两位数增长,两位数增长是在92年、93年、94-95年,只有四年,多数时间是7%-8%左右的增长,90年代初还有3%的增长,90年代末到00年代初,那段时间是通货紧缩的时候,6%-7%的增长,那时候也是一大堆说法。
世界上还有一本书叫《即将崩溃的中国经济》,新加坡政府请我过去和这位作者在新加坡的党校(行政学院)一对一进行辩论。
现在《FT》等杂志上,各种观点、各种说法都是很多,不过,我们自己要很清醒分析。
第二,现在降到7%-8%就是低增长吗?现在是7.6%,再回到8%左右,今后几年8%左右的增长是低增长吗?两位数的增长就是好增长吗?两位数的增长对中国来讲是过热增长,到9%就一定是通货膨胀,而到10%以上就是通货膨胀加资产泡沫。
世界上若干个研究小组研究的结论就是,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就是8%左右,低于7%通货紧缩,高于9%通货膨胀。什么叫潜在增长?什么叫正常增长?就是没有通货膨胀,也没有通货紧缩的增长。所以,回到8%左右的增长是好消息,而不是坏消息。
那么,12%和8%差别在什么地方呢?诸位,客观地分析,其中就包括房地产过热增长,谁也不能说房地产不是支柱产业,房地产不是不能增长,但是过热增长往往就会出问题。整个经济也是这样,多了一块就出问题,出什么问题?政府一天到晚调来调去,建了企业,后来没市场了还倒闭,12%、8%的年增长率算,几万亿的GDP增加值,那得涉及多少产业、多少企业?
现在很难受,低谷时候一定是大家都很难受的时候,有人倒闭破产,有人被兼并重组等,这些情况都会出现。所以,追求的目标是平稳增长会比较好。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当各种悲观论调充斥市场时,我觉得我们应该有一个客观地分析。中国经济不是越高越好,最高的点在什么地方?今年12%?明年13%?后年14%?那中国经济最后会大崩盘。
虽然还没遇到过大崩盘,不过还是希望中国今后10-20年都不要大崩盘,8%-9%的增长再持续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一大批企业,包括房地产都会有大的发展前途。相反,如果真的大崩盘,那惨了。所以,稳定增长比较好一点。什么是中国经济的正常增长?这与房地产的正常增长有关系,最好不是过热增长,大家都持续稳定增长,太低了往回调一调,太高了往下压一压。我们至少不要闹得像美国那样,大家不是崇拜美国吗?五年没人管,弄出个泡沫,最后出一个金融危机,全世界背黑锅。
中国经济要是走到那个地步,中国经济就完蛋了,后边就没戏了,我们准备出局了,第三次革命还是第几次革命就跟不上了,各种社会矛盾搅在一块儿,社会即将崩溃,有没有第二轮可能都是问题了。
第二个观点,房地产调控已经取得重要成果,或者说是重大成果。这个判断,我觉得对理解现在的形势和分析政策很重要,怎么看待调控的成果?
第一,从2010年下半年政策出台以后,那些价格高涨的地区基本上稳定了下来,没有波及到全国的绝大多数二、三、四线城市,因此全国平均数总的来讲没有形成大泡沫。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2010年出台政策还是相对比较及时起到了作用,没有让泡沫形成全国性的大泡沫。所以,刚才孟总(孟晓苏)讲全国价格实际上这一两年还有所上涨,都跟这个是有关系的。因为,尽管几个大城市事实上有很多楼盘跌了20%-30%,但全国的数看不出有很大的跌幅。
第二,非常重要的一点,要理解房地产市场的话,房价高不高和收入高不高是相对而言的。平均来说,假定这两年(2010下半年-2012年)房地产价格基本稳定,但这两年城镇收入、人均收入增加幅度10%以上,甚至农民工的收入在这两年都是10%以上的增长,同时没有通货膨胀,房价破通货膨胀,收入增长也没有破通货膨胀。什么意思呢?除了某些地区房价降得更多一点之外,要考虑到这个因素,相对而言房价是在下降。不能看房价动没动、低没低,而是要看它和收入的关系有没有发生变化。
当然,有些阶层收入增长没那么快,平均增长10%,不一定每个地方都增长那么快,而且有可能原来收入低,即便增长比较高,仍然感到房价比较高,买不起房子。一些社会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真正对于那些问题的解决,要靠廉租房、保障房等等这一类的增长了。
从这个角度来讲,只要这几年价格不再涨,哪怕没有下跌,事实上相对于收入而言,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这在判断现阶段形势和下一步政策的判断上,要充分分析到、认识到这一方面的问题。
第三个观点,现在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当务之急,不是每天重复说要抑制房价,而是要尽快地用经济手段替换行政手段,用制度替换政策。
天天说要调控,调控的对象、调控的目的已经很明确了,就是要抑制投资性住房需求,保证消费性住房需求的供给。针对这一条,刚才孟总说是打麻药,我也同意这个观点,中国的优势是可以用行政手段作为临时措施。但是,你不能总是这样吧?不能总是行政手段吧?
我也同意朱会长(朱中一)所讲的,行政手段不应该在这个问题上拘泥于市场上一些所谓的西方观点,当事情紧急的时候,制度一时又建立不起来的时候,经济手段无法马上用的时候,作为应急手段,行政手段要马上上来,把泡沫先抑制住再说。但是,这终究不是长远的办法,终究要通过各种新的制度的建设,包括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来建立新的制度,用经济的手段,用税收、利率、信贷等政策来替换下类似“限购”这样的政策。
应该说,两年半的时间一直坚持调控,在这一点上我基本同意。否则的话,如果放弃对投资性需求的控制,中国贫富差距这么大,中国金融体制存在的一些问题,确实很容易产生新一轮的泡沫。但是,这些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行政手段用得很快,制度的改革却走得太慢。
几个月前就听说有些省份在申请试点房产税这样的新制度、新政策,但是迟迟没见新的东西出来。两年了,除了上海、重庆有很小范围的试点,一些新制度的建设没有什么新的进展。
我认为,第一是面可以宽;第二是试点的力度可以加大。针对投资性需求问题,总之有很多办法,特别是经济方面的办法。
不管是房产税还是交易税,虽然大家有争议,但是可以试点。要尽快抓紧这些方面的试点,尽快抓紧这些方面制度的改革和推出,替换掉临时、应急的一些行政手段,才能做到使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的发展,用不着政策一天到晚在那儿调来调去。
当然了,建立好制度仍然可能出泡沫,美国就是例子。但是没有这些制度,我们就很脆弱,就太容易出问题。而且制度要做得更多一点儿,应急的时候确实需要一些行政手段,但是制度才能使得经济和市场更加稳定。
所以,以上三个问题,实际上也是讲政策当中面临的很多问题,怎么看待现在的宏观经济增长?怎么看待房地产调控的成果?怎么看待现在各种制度和政策的相互关系?希望看到今后一段时间在这几个方面能够有更清晰的认识,在调控力度和调控手段上能够根据新的情况作出必要的调整,我们的市场才会更加健康。
孙宏斌再次充当白武士 融创出手搭救雨润的几个为什么?
2015-09-09
任正非的地产图谱 华为百万土储东莞再添宅地
2015-09-08
恒地320亿港元暗售8物业 李兆基楼市股海续演高沽低渣
2015-09-08
越秀房托出穗入沪寻金 宏嘉大厦更名背后五年收购
2015-09-08
状元到探花 劲敌滨江万科强逼下绿城杭州“保卫战”
2015-09-08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
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com.cn(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