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宗:恒隆的商业逻辑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12-09-06 23:15

商业地产应该在有足够消费力的城市当中,选择最好的地段,用最好的设计,做最好的商场和写字楼。

  在经营上海两个项目多年之后,恒隆地产在内地其他城市的项目以每年一个的速度陆续开业。

  随着恒隆广场的增多,带来的不仅仅是与内地完全不同的商业建筑形态、商业物业模式,恒隆地产董事长陈启宗的“商业理念”也被越来越多人关注。

  在商业地产热异乎汹涌的当下,来自香港的成功案例是国内企业值得参考和学习的对象。

  其中,房地产最为基础的就是购地,而这也是陈启宗在过去这一年多最常提及的话题。

  恒隆已经连续10年没有在香港买地开发,仅仅是隔一段时间便看市场走势小批出售此前开发的豪宅。“很简单,2000年以后,香港地产界就没有‘大茶饭’吃了”,陈启宗这样解释恒隆的发展策略。

  即使香港政府这两年大量增加土地供应,陈启宗还是表示,现时有太多发展商争购土地,更自嘲天生矮细,向来不喜欢与人争。

  陈启宗称,政府以往10年没有卖地,市场供应少,使得楼价飞升,市民难以置业,才会走上复建居屋之路。

  “从1997年金融危机到现在,恒隆的回报都很高,如果不买东西可以做到这么高的回报,那么手发痒买错了不是更麻烦?”

  陈启宗还表示,虽然在土地市场上没有太大动作,但这不代表恒隆没有做别的事情。比如当时恒隆有卖楼,也有用长债取代短债,调整了财务结构才使得公司在1997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可以安然度过。

  虽然已经很久不在香港拿地,但这并不代表恒隆停止了购地的步伐,只不过交易场所从香港转移到了内地。

  1992年,就任恒隆主席第二年的陈启宗便正式率恒隆地产进入内地,且一开始便远离港商聚集的广东,而是在当时一幢高级写字楼也没有的上海大举拿地。

  恒隆在上海发展的两个项目,不仅仅是其在内地的代表作品,也成为内地最为知名的两个商业项目。

  但在上海两个项目建成运营之后,恒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在内地继续拿地。

  或许是认为已经很好适应了在内地发展的模式,或许是认为购地时机到了。2005年前后,恒隆开始在内地展开新一轮的买地行为,而从那时到2011年,恒隆在内地多个二三线城市寻得了多块好地,遍布沈阳、天津、无锡、青岛、昆明等。

  对于拿地,陈启宗曾有一个颇为独特的解读方式,其认为,地价高的地不叫“地王”,应该是位置好,价格又合理的土地才叫“地王”,而这样的土地才是值得获取的。

  陈启宗坚持,恒隆不会高价拿地,而土地位置一定要独一无二,如果不合适,宁可不拿。

  除了对土地的坚持之外,陈启宗另一个颇为自豪的是恒隆广场的回报率。

  陈启宗在多个场所都曾表示,恒隆的商业回报率是最高的,内地企业无人可及。

  “我曾经跟人打赌,如果在中国内地找到一个不太小的公司,他们商业房地产靠租金收入,他们回报率有恒隆一半的话,我请你吃饭,红酒你选。但是你要是在一年之内找不到一家达到恒隆一半回报率的话,你请我吃饭,红酒我选,我知道这么叫你很痛苦。甚至于最近我还加了一句,我说要是你找到一家达到了恒隆回报率1/3的,我请你吃饭,白酒你选,如果一年之内找不到,你请我吃饭,红酒我选两支。”

  或许这只是陈启宗一时的戏言,但透露了其对恒隆回报率的自信及自豪。

  据陈启宗透露,其在内地商业地产的初始回报可能为4%,相较国际一流地产商在世界其他城市初始回报7%的水平还有距离,但项目成熟之后的回报率可以高达37%,而国际同等商场成熟后回报率仅为12%。

  事实上,恒隆的高回报率与陈启宗坚持的商业地产逻辑有不可分隔的关系。

  一直以来,陈启宗都表示,商业地产应该在有足够消费力的城市当中,选择最好的地段,用最好的设计,做最好的商场和写字楼。

  此种经营理念之下,陈启宗打造出了上海港汇广场和恒隆广场,现在这两个综合体项目每年为恒隆带来超过20亿元的租金收入,且还在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

  而另一方面,如此高的回报率及租金收入也为恒隆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有分析人士曾表示,如仔细研究,可发现恒隆每年购地或开发的资金投入量,与其每年的租金收入正是相当。

审校:杨晓敏

请发言时务必尊重网上道德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下评论内容不代表观点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