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宏观金融政策展望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12-05-27 17:17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应该防止在经济回落过程中流动性的短缺导致软着陆变成硬着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闭幕,会议公报已经公布,宏观政策的基调基本明朗: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重点推进结构的调整。

  今天(2011年12月15日)上午看到中国的资本市场,连续11天下跌,跌破2200点,反映出各个方面对经济增长、金融市场走势的一些担心和迷茫。

  地产界的朋友开始从骂政策转到骂银行,我觉得是有进步的,但如果真正要有进步还得骂自己,骂自己没有进行对行业的反思。因为一般在下跌的过程中、调整的过程中总是想找一个主体骂一下,掩盖自己决策的失误,掩盖自己对政策研究的不清晰,来减缓自己内心的自责。

  骂政策表明你在对抗,没有着手去理解,现在转而去骂银行,下一次我建议重点骂自己,在行业把握大势,对内部的管理方面,反思自己有哪些是真正要去改进的。

  我想讲两点内容。第一,在大的货币政策环境确定稳健的背景下,要特别防止年末和明年初的阶段性流动性过紧,这是第一个判断。第二,关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公报,我看了各个方面的解读,我想从金融政策研究的角度来解读一些自己的理解。

  第一,为什么说近期在总体上货币政策比较稳健的情况下要防止出现供给紧张?主要是目前大的政策基调一致,今年抑制通胀作为宏观政策的首要任务,现在物价回到4.2%,是11月份的数字,估计在12月还要回落。物价的重要性退后了,增长的重要性靠前了。

  总体上来看,明年的货币政策基调和今年不会有大的变化。真正的增长亮点还有财政政策积极的投向,但是从整个走势来看,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还是惯性回落的过程。在惯性回落的过程中会使明年的经济呈现一个“前低后高”的态势。我把这一次经济紧缩所达到的指标和08年年底紧缩后期的指标做了一个对比,我发现基本上主要的经济指标已经同08年底紧缩后期,或者政策没有出现全面逆转时的指标非常接近了。

  为什么总体稳健货币政策的基调下要防止出现阶段性的流动性紧缩过度?理由是我们看到M1,昨天公布指标是8%,10月份是8.4%,9月份是8.85%,已经连续三个月低于10%,08年年底最低的时候也是这样子。PPI、CPI下跌的幅度跟08年差不多。现在应该说是整个紧缩政策产生的效果释放非常充分的阶段,而且因为近期的资本外流使紧缩效果叠加,宏观增长速度在四季度、2012年一季度继续回落。

  跟08年一次紧缩,然后遇到冲击,政策进行调整对比,我们对未来的政策方向有一个大致把握。和08年的危机做对比,内部环境、外部环境、政策力度都有不同,但基本上紧缩力度和紧缩效果与08年紧缩后期的水平已经接近。目前经济回落的趋势也接近08年,但是幅度比08年稍小。现在紧缩效果已经基本到位,但是未来两个季度应该关注的是防止流动性紧缩过度。

  在目前的政策操作里面,其实紧缩效果体现得比较充分,但是要防止出现像08年在紧缩后期之后实体经济出现非常陡峭的回落。或者说是软着陆,不是硬着陆,这点基调上要明确。

  至少从货币角度来,M1的速度已经和上次的7.8以下在同一水平,接下来的四季度和明年的一季度,要用阶段性的放松来防止硬着陆,实际上力度并不明显。

  11月份的信贷投放是5622亿,增幅不明显,其中新增的短期占比比重偏大,表明我们的企业实际流动性资金还是非常紧。所以阶段性放松从信贷方面表现不明显,从M1的增长方面表现不明显。前一段时间降准备金率,大家呼吁在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经济回落的时期、探底的时期适当的放松,防止尾部风险,或者在探底过程中跌幅过深,目前来看放松表现不明显,特别是在年末和春节流动性需求非常旺盛的时期。

  为什么资本市场出现那么大的调整?年末有很多企业流动性紧张,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应该防止在经济回落过程中流动性的短缺导致软着陆变成硬着陆。

  11月的M1是7.8%的数据是我觉得对这个方面的担忧应该要强调得多一些。包括降准备金率之后,11月份的信贷投放也仅仅5600多亿。这两个指标结合起来来看,即使是阶段性的“放松”表现在信贷方面没有看出明显的趋势,这个可能使经济容易在回落、探底过程中出现阶段性的叠加和失速,这是需要警惕、关注的。

  第二,我想把自己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跟房地产行业可能相关的部分再做一些补充、解读,特别是从金融的角度来做补充和解读。

  一、在房地产部分,这个报告里面讲几个方面的内容,包括“抓好保障房的投资、融资、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是既定的政策目标。从我在很多省市进一步跟踪、调研情况来看,尽管我们有的批评、有的抵触、有的适应,但这已经成为事实,对我们行业产生深远影响是真实存在的。

  很多人说今年的保障房开工情况不太好,我到省市了解之后,可以理解。两会下的任务,回去再开会、找地、找钱,当然在三四季度开始起动。从我去省市调研的情况来看,今年从11月份、10月份有很多城市在启动,所以我预计明年保障房建设比今年好,而且分布均匀,这个对行业的影响是现实的,而且还会持续。

  二、促进房价合理回归,我关注的是扩大有效供给。因为1999年以来对房地产调控有一个很重要的教训,每次试图调控房地产市场,抑制需求之后,往往以破坏供给作为代价,大家一紧张,流动性一紧张,土地就不买,就不开工,最后导致供给受到破坏,当经济恢复正常之后,可以卖的房子就少了。所以我们要关注下一步政策调整里面怎么样能够鼓励我们这个行业扩大供给,在抑制投资需求的情况下会采取什么政策措施来扩大供给。2012年,怎么样让大家有动力去开发,是值得关注的。

  在调结构方面,应对危机方面提得多的还是扩大消费、发展服务业、节能环保、促进新的产业增长点形成。这点使得决策者意识到明年外部环境恶化的同时,不能再走08年大规模信贷投放,以基础设施以及城镇化房地产作为应对危机的主增长点的道路,基本上可以确定和08年的应对手法会不一样。

  大家想,带动经济三架马车中,出口明年比今年要弱,中国的投资三大块,基础设施增长比较平稳,4万亿陆续完工,房地产调整再继续,要不用保障房对冲一部分,总体有所回落。接下来就是靠消费,要么在投资之外找新的增长点,制造业和新的服务业等产业,这个思路其实已经比较清楚了。

  在报道里面,首次提出来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实体经济,加工制造能力,保持它的竞争力,潜台词是针对房地产而存在的,因为在城市化过程中,过早的大幅度房价攀升,实际上会吸引大量的实体资金进入这个行业,推高制造业的成本,降低制造业的竞争力,所以提出这一点,表明在未来的增长重点里面关注实体经济加工制造业的投资,同时关注消费的增长,以消费带动的,或者是以服务业带动的经济,肯定比投资经济增长的经济增速会回落,但是普通老百姓感受的增长未必差那么远。大家想一个普通劳动力,现在资本市场也有悲观、乐观。

  我最近遇到一家德国大型资产管理机构,问他关注什么,他说第一关注的是当中国普通老百姓、打工者工资可能由原来的一年一万、两万,变到一年三四万、五万以上之后,新增的购买力转向什么。原来中国人把房地产作为超配的资产转成标准配置的资产多余的购买力流向哪里?

  应对危机的侧重点,这次通过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房地产受益者,应对手法有很大的差异,我们愿意接受经济有所回落,重点转向消费、服务业。

发稿:巴曙松审校:0

请发言时务必尊重网上道德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下评论内容不代表观点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