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蒙国际 上市记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12-05-23 10:50
评论
始于2010年的房地产调控,对于许多早已计划上市的房企来说,可谓当头一棒。
2011年,“调控”是整个房地产行业的主旋律,对于房企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更是影响巨大,也因此许多房企纷纷终止上市,而莱蒙国际显然是为数不多的另类。
2011年3月23日,莱蒙国际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交易,IPO发行价6.23港元,以6.19港元开盘,这是继融创之后又一家成功赴港上市的内地房企。
莱蒙国际上市发售2.5亿股新股,其中90%为国际发售,10%在港公开发售,由麦格理、汇丰及野村国际作为上市的联席帐簿管理人及联席牵头经办人。
公开发售招股结果显示,其合共接获243份有效申请,认购约1434.6万股,相当于公开发售约0.57倍,发售定价为下限6.23港元,估计集资净额约14.2亿港元,未获认购的发售股份已重新分配至国际发售部份。
对于上市融资的使用情况,莱蒙国际表示,公司集资所得90%资金用于支付在内地收购新发展项目,其余10%资金用于公司及营运资金用途,预期每年派发不少于纯利20%作为股息。
莱蒙国际董事长黄俊康在挂牌仪式上表示,莱蒙国际在一二三线城市均有项目,其中深圳比重最大,也比较看好深圳市场的发展前景。已布局的二三线城市中,未来会增加新的项目。
针对内地房地产调控,黄俊康称,房地产一直以来都是在调控中发展和壮大的,因为集团的产品多为高端楼盘、别墅以及城市综合体,所以对调控不是特别敏感,也没有降价打算。
莱蒙国际的上市堪称为2011年房地产企业赴港上市的先例。始于2010年的房地产调控,对于许多早已计划上市的房企来说,可谓当头一棒,其中长甲地产、阳光100、星河湾、卓越地产等皆被迫暂停。
另一方面,即便是上市房企,在融资领域也受到较大影响。莱蒙国际执行总裁、首席营运官陈风杨向观点新媒体表示,公司原本是准备2010年12月份上市的,但当时政策很严厉,市场很不好,所以就延迟了。
“因为每次上市,根据要求申报以后,财务审计都会有一个时间限制,如果在有效期不上市的话,又要从头开始做。这也是启动上市的最后一个机会。”陈风杨指出。
就上市后的发展策略,黄俊康曾公开表示,莱蒙国际将坚持住宅与商业的双轮驱动发展,而且公司早在8年前就开始做商业地产。
他续称,公司其实2、3年前就开始加大商业地产的比重,在490万平米土地储备中,有50%是纯住宅、50%是商业,包括商场、酒店等综合体项目,商业部分主要靠出租获利。
而对于做商业地产的初衷,黄俊康表示:“我经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和洗礼,意识到抗风险的能力,所以一直比较渴望有经常性稳定的收入,从那时候就开始陆续地部署。当然我们没有万达的能力和魄力,做不到那种规模,但是在双轮驱动下,会适当地、不断地增加我们商业地产的比重。”
除了双轮驱动的发展策略外,莱蒙国际在房地产金融方面也有所建树。黄俊康称,莱蒙已经成立了一只人民币基金,名字为华盛莱蒙基金,首次募集资金大概十几亿。这只基金不只是服务于莱蒙,还会有其他投资对象。
公开资料显示,该基金是莱蒙国际与华盛资本合伙成立的。首发的“2010华盛莱蒙投资基金”的投资策略及领域包括土地一级开发、房地产开发项目股权投资、商业地产资产及资产包收购。
该基金之外,莱蒙国际还在2010年与英国第三大地产商思嘉伯集团成立了房地产基金。
孙宏斌再次充当白武士 融创出手搭救雨润的几个为什么?
2015-09-09
任正非的地产图谱 华为百万土储东莞再添宅地
2015-09-08
恒地320亿港元暗售8物业 李兆基楼市股海续演高沽低渣
2015-09-08
越秀房托出穗入沪寻金 宏嘉大厦更名背后五年收购
2015-09-08
状元到探花 劲敌滨江万科强逼下绿城杭州“保卫战”
2015-09-08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
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com.cn(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