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HO 中国折翼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12-05-16 10:33

倘若放眼于SOHO上海公司乃至整个集团2011年以来的业绩压力,似乎也不难理解出现此次维权事件的根源。

  12月13日晚,SOHO中国上海公司销售总监胡大维在微博发布消息称,SOHO中国上海公司拖扣员工几百万工资,在遭遇员工抗议后并未得到公司合理回复。

  随后,SOHO中国通过官方微博作出回应称:“销售总监胡大维销售时欺骗公司、欺骗客户,已被除名,公司已对其欺诈行为进行法律诉讼”,与此同时,SOHO中国强调,公司“从不拖欠员工薪酬”。

  “讨薪”事件发生后,SOHO中国上海公司负责人曾在12月14日中午与胡大维进行协商,并进行录音,称会尽快反映给上级。

  12月19日,胡大维在接受观点新媒体采访时透露,SOHO中国拖欠销售员工佣金一事正在协调中。

  12月24日,胡大维再次透露,在监察部门的调解下,SOHO中国上海公司已经同意向其团队员工支付合计80%的佣金。

  业绩压力

  按照胡大维的理解,SOHO上海公司高层克扣销售员工销售佣金,是用这种方式强制销售员去解决客户问题,提升业绩。但年关将至,在客户资金也很紧张的情况下,销售员工无论怎么努力也没用。因此,他认为,克扣正常付款客户的销售佣金是无意义也是没道理的。

  倘若放眼于SOHO上海公司乃至整个集团2011年以来的业绩压力,我们似乎也不难理解SOHO中国出现此次维权事件的根源。

  据胡大维透露,SOHO中国上海公司2011年主要销售的项目有两个,一个是SOHO中山广场项目,另一个是SOHO东海广场项目。

  其中,SOHO东海广场在2011年3月基本售完,据中报显示,截至8月23日,该项目2011年共完成合同销售4.7亿元,已售面积占销售面积约93%。

  目前SOHO中国上海在售项目只有SOHO中山广场,自8月开盘以来共完成销售约18亿元,而总可售金额近50亿。也就是说,如果SOHO上海公司要在销售业绩方面实现突破,便只能在SOHO中山广场花心思了。

  整体来看,自7月开始,随着望京SOHO、SOHO中山广场和丹棱SOHO开盘的热销,SOHO中国截至8月23日的合同销售额为83亿元。但从7月起,SOHO中国再也没有推出新的项目。

  根据SOHO中国透露的最新销售数据显示,2011年1-11月共实现销售108亿,而2010年同期则为192.9亿,业绩下降近一半。

  也就是说,从8月25日公布的83亿的业绩直至11月底的近3个月里,SOHO中国的销售业绩只增长了25亿元。

  对此,投行高盛在12月8日发表研究报告称,SOHO中国从9月份起整体销售已渐见放缓,并将SOHO中国2011至2012年度每股盈利预测下调52%、17%,以反映对其销售预期降35%及36%。

  模式之变

  事实上,诸如此类的代理销售纠纷潘石屹也并不陌生。早在1999年,受万通新世界广场采取代理销售取得成功的鼓舞,SOHO中国启动首个项目SOHO现代城销售时,继续采取这一机制,并将所有的销售任务交给当时一家全中国最好的代理公司利达行。

  令潘石屹始料不及的是,正当他遭遇青藏高原缺氧反应之时获悉,23名销售人员被对面中国第一商城的邓智仁以18-23万不等价格挖走,彼时正是现代城6号楼抽签的前一天。

  当天下午和晚上,潘石屹分别找到那些人谈话,了解事情原委,并希望他们不要离开现代城,老潘当时甚至表示,“大家现在签的协议,由公司聘请个律师处理”。

  在劝解无果的情况下,潘石屹当天即撰文《现代城的四个销售副总监被高薪挖跑了》,并于第二天在北京几个主流媒体同时刊发,由于在调查事件过程中有所准备,所以,项目开盘当天签约3000多万元。

  潘石屹的那一次“危机公关”,使得SOHO中国转危为安,也为业界所津津乐道。

  但就此次SOHO上海公司的维权事件显示出,虽然潘石屹一再宣称,再次选择代理模式,是经过慎重考虑的,但重启代理模式后的SOHO中国走得并不平坦。

  而且,以销售见长的公司如果基底不厚,一旦遭遇市场滑铁卢,在2012年及今后将何以持续发展,必然是共同面对及担心的问题。

  目前SOHO中国总资产中接近七成主要来自于销售部分,面临业绩大幅下滑的局面,潘石屹能否成功再现当年的“反公关”还是未知数。

发稿:曹萍审校:0

请发言时务必尊重网上道德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下评论内容不代表观点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