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万明 盛世神州地产基金模式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12-05-15 16:15

房地产基金的出现、发展,确实改变了中国房地产开发的传统模式。

  2011年12月底,根据发改委公布的备案股权投资企业列表,盛世神州房地产投资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旗下的北京盛世神州房地产投资基金(有限合伙)成功备案,成为第一支在国家发改委备案的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

  在城市观点论坛中国行2011年度论坛上,盛世神州房地产投资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李万明接受了观点新媒体的专访,对旗下基金的运作,以及中国房地产基金的现实及未来作了一番解读。

  观点新媒体:2011年盛世神州投了多少个项目?

  李万明:2011年由于调控比较严格,寻找新项目的标准,我们也不敢轻易放松,还是要坚持防范风险,我们看到像信托也出现了投资的项目现金流回笼不够,造成项目到期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们选择项目的时候是很严格的,不仅要通过大股东的进入,控制风险,同时也要对项目进行严格的测算分析,使项目销售回流是在非常正常的预测范围之内,即使在调控情况下,也能够有较好的回流,保证我们基金的投资和收益。

  由于我们对项目的选择比较严格,选择新项目还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们全年只投了3个项目,一个在郑州,一个在西安,还有一个在北京,基本上每一个项目的运行都比较正常。

  观点新媒体:选择项目的要求比较严格,那具体来说,会有一些量化指标吗?

  李万明:我们从4个方面来考察项目是否值得投,要求是“四好”项目。

  第一个好就是区位,包括好的城市,成长型的城市,包括前些年房价没有过快增长的城市。位置要在这个城市的成长地段,前景不要过分容易受到冲击,完全是第二居所这样的地段我们就不大愿意做,我们希望这个项目销售是面向大众的,现金流回笼有保障,这才算是一个好的区位。具体来说是省会城市为主,发达的三线城市为辅。

  第二个好就是好的项目,我们投资的项目要求项目成本低、利润水平高。可以跟开发商磋商不需要分享它高利润对等的份额,可以磋商减少,但是这个项目本身必须得是利润水平高,这个目的就是为了抗风险。在极端情况下,我们进行资产处理,照样可以安全地退出。

  当然好的项目我们也制定了一些标准:和开发商需要我们股权投资合作的时间要一年以上,需要的资金额度是1个亿以上;我们不做短期的过桥,不做贷款,只做股权投资,当然是阶段性的股权投资。希望这个土地经过招拍挂,或者是正在招拍挂,是合法取得的,有土地证最好。可以一块参与招拍挂拿地,不用在他们的招拍挂已经完成、已经拿到证,已经拿到中标通知书我们就可进入。

  第三个好就是好的公司,我们认为合作是跟人的合作、公司的合作,所以开发公司要有一定的实力,有良好的信誉,有政府拿地的资源,公司发展规划也比较合理,既不要过于激进,也不要说做一个项目就不做的。要求积极向上稳健发展的公司,有一定实力的公司。第四个好就是要求好的团队,因为我们基金投资作为阶段性的股权投资,在投资期内我们是股东,所以要实施监管。

  我们会有一套监管的办法,监管也会反映到有关的协议和实际操作中去。这种监管的方式是一种集团化监管的模式,比如说管得好、管得少,管大事不管小事,管风险不管日常的经营,但是要参与日常经营的监督,使得它不会走得太偏。

  派项目代表、财务代表到现场,项目代表更多参与项目的开发定位、质量管控、进度管控,包括销售定价、销售的方案,希望好的团队能够领会集团化管理的模式,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的模式,同时能够适应我们监管的要求。

  观点新媒体: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因为调控的原因,整个房地产市场大环境都不太好,这会不会影响2012年的投资?

  李万明:应该说有一定的影响,2011年下半年我们投的项目,没有原计划的那么多。但是,我们判断中国的二三线城市还是有很多刚性需求,所以在短期内还是属于老百姓观望政策,持币待购的现象。

  政策的目的是使房价回归到合理的价位,经过这段时间的一些政策,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了,随着2012年上半年价格的调整,就会接近于合理了。这样的话,新的政策也难以加剧这种观望情绪,所以我们认为2012年下半年的销售会有所缓解,可能全年的投资我们还是不会放松,还是会继续做我们的这种投资基金,认识更多的开发商,通过这个方式做大规模。

  观点新媒体:希望未来达到什么样的规模?还是会更注重公司的盈利方面,而不是说太注重规模的扩张?

  李万明:我们基金管理公司一直的主张也是这样,成立之初就是薄利多销,把更多的利润让给投资人,所以我们在基金的分红的方法上已经这样做了。

  在开发项目的收益有所下降的情况下,我们通过让利给投资人,基金少拿收益,这样的话照样能够保证投资人的收益比较适中。新的一年我们会继续用这种方式,把规模做好,把收益放在适当的位置。

  我们现在投资了10个亿的规模,新的一年计划再新投资10-15个亿。

  观点新媒体:现在整个信贷环境偏紧,您觉得房地产基金的进入,会对整个房地产行业带来哪些影响?对房地产基金发展前景,您怎么看?

  李万明:房地产基金的出现、发展,确实改变了中国房地产开发的传统模式。

  前面的模式我们称之为香港模式,是开发商和投资商是一家,甚至像后面的物业管理,甚至施工建设都在一起自己做的。

  其实,美国早就发展了另一种模式,我们称之为美国模式,在二十年前就已经开始发展了,这二十年发展得很好,开发商和投资商是分离的。开发商更多是组织一线的工作,然后投资商去组织更多资金,有时候开发商的资金只有20%到30%,大部分钱来自投资商。这个投资商中间可能不光是社会老百姓的钱,可能还有社保基金、保险基金、慈善基金的钱。

  所以,这种钱本质也是追求安全,在安全的基础上谋取一些高的收益。我们认为这种模式是一种非常好的一种模式,也避免中国开发商一会被冻得要命,一会是被热得要命,完全受政府和银行信贷的控制。

  我认为房地产基金是一个很好的补充,是一个股权投资,丰富融资渠道。同时,也起到卸除金融风险作用,不要全部依赖于银行。

  对开发商来说,也是很欢迎股权投资的,通过这种方式扩大自己的规模。但是,目前中国房地产基金规模占的量还是很小,还不到股权投资的十分之一,跟信托相比都很少,更别说还有银行开发贷款。所以,本质上对这种全面的市场状况,开发商是碰到了困难,是难以解决的。

  股权投资对一些发展速度比较适中的,项目利润水平比较好的企业是一个非常好的帮助,能够帮助这些企业度过寒冬。

  因为社会闲散资金毕竟很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些开发商通过临时组建的基金管理公司,加上自己的资金装进去,这样也可以去吸纳一部分资金。这个我们不认为是股权投资基金,而是一种融资行为,但也能帮助大的开发商、有信誉的开发商获得资金。

  总体上来说,我认为大型、中型房地产商在目前这种调控的情况下多数都能过度过难关。但是,有一些小的开发商、有一些成长过快的开发商可能会出现一个调整,把项目卖掉。

发稿:李欣鞠审校:0

请发言时务必尊重网上道德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下评论内容不代表观点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