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产:加息效应叠加 楼市短期受挫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10-10-21 17:16

在当前信贷政策相对严格的情况下,对于第二套房贷而言,增加数额已相当可观。

  10月19日晚,央行宣布自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此次加息为央行自07年12月后的首次加息。

  (一)加息剑指通胀 进程谨慎缓慢

  回顾1996年到2010年中国的宏观经济发展历程,经历了从软着陆到增长放缓再到经济过热,期间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被连续多次用于宏观调控中。自1996年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正式启动至今,我国利率经历了1996-2002年连续8次的利率下调、2004-2007年9次的利率上调、2008年的5次利率下调,并于今年10月首次上调几个阶段。根据对比前后几次利率的变化周期,我们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有望进入新一轮的加息周期,但步伐将比较谨慎缓慢。

  2004经济恢复加息周期开启

  2004年中国刚刚遭遇过SARS的影响,经济处于恢复的上升期,仍存在一定紧缩的忧患。但期间出现了局部的过热现象,主要体现于房地产为代表的经济热点,带动了钢材、建材、有色金属等的大涨。因此从2004年起,中国开始了新一轮宏观调控,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控制信贷规模,紧缩银根抑制部分行业过热问题。从当时经济财政措施来看,由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在加息等重大问题上则采取了“隐忍不发”的态度,有针对性地在“局部经济过热”的问题上采取了“行业性宏观调控”、“积极财政政策转向中性”、“行政手段审批和控制物价上涨”等措施。从而避免贸然加息从而导致偏冷的消费市场进一步收缩、扩大通货紧缩的结果。直到2004年10月29日起,开始了第一次加息,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5.31%提高到5.58%。

  自5.31%开始了上一轮的加息周期,经历了9次加息至07年12月一年期贷款利率达7.47%。然后经过了5次降息,至08年12月一年期贷款利率达到5.31%。2010年10月20日,一年期贷款利率再次由5.31%开始上调,为5.56%。

  通货膨胀明显 加息再次启动

  中国经济经过了08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之后,正逐渐恢复,但出口和消费仍未明显增长。国内经济经过2009年宽松的货币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呈现恢复增长。2010年一季度、二季度经济增长强劲,GDP增幅11.9%和11.6%,重回两位数。同时,CPI亦强势回升,至2010年8月已连续7个月CPI高过一年期存款利率2.25%,为负利率,且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增加,未来通胀预期依然强烈。

  2010年初中央政府提出,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流动性的影响下,以房地产为首的投资性局部过热再次出现,国家宏观政策同样在部分行业采取了宏观调控措施。再加上上半年出口和消费依然未有大幅增加,国际经济恢复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

  因此,政府在加息问题上继续采取“隐忍不发”。

  而第三季度后半程,国家经济回升的基调逐步确立。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8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达51.7%,连续3个月回落后首度回升,9月份上扬至53.8%。同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比7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这也是今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连续下滑后第一次出现反弹。因此,在经济持续回升的情况下,央行于10月20日开始了首次加息。

  

  (二)调控遇加息 楼市压力增加

  2010年“调控”成为楼市名副其实的关键词。继“4.17”新政后,经历了几个月的市场调整和观望期,除有个别城市房价出现了下降外,不但未出现大规模的降价促销,而且8月起无论是土地市场还是住宅市场都迎来了一波强劲的反弹。土地和市场的反弹再次牵动了各界的神经,也使今年的调控再次升级。

  2010年9月29日晚间新闻发布“国家有关部委出台措施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相关房地产调控五个方面的措施及内容。随后,多个城市地方细则迅速出台,截至10月20日先后已有14个城市出台了“限购令”。在房地产政策密集出台的当下,利率的上调无疑使调控中的楼市雪上加霜。

  限贷加息叠加 短期需求受抑

  利率调整后执行基准利率,100万元20年期的每月还贷额增加了116元,增加金额有限。但在当前信贷政策相对严格的情况下,对于第二套房贷而言,增加数额已相当可观。因此,严格的房贷政策及加息举措将在短时间内抑制投资性和改善性需求。因此,预计第四季度房地产市场将再现观望,成交量亦将再次回落,成交量的下滑也将遏制房价的上涨势头。且随着楼市成交量的回落以及融资的限制,房企的资金在未来一段时间将有一定的压力,预计陆续会有开发商推出打折促销的优惠手段,因此,我们认为未来三至六个月房价将保持平稳小幅下滑的态势。

  

  流动性过剩 长期仍看供应

  从近期国内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来看,无论是限贷还是限购都是通过压制需求来缓解快速上涨的势头,且属于短期的政府干预政策,然而被压抑的投资性需求及改善性需求未来仍将涌向市场。尤其在当前国际市场依然宽松的货币政策影响下,市场流动性过剩现象依然明显,通货膨胀的预期也愈加强烈,房地产市场仍为资金青睐的投资市场。因此,未来将在增加供应以缓解供不应求的态势的同时,加息也将慢慢踏上征程。

  附:历次利率变化宏观背景解析

  1996-2002年:经济疲软利率8次下调至5.31%

  反通货膨胀接近尾声,CPI回落

  1993年,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鉴于此,中国人民银行于1993年5月和7月连续两次调高利率。经过三年的努力,以治理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的宏观调控基本达到预期的目标。CPI由1994年的最高值124.1降至1997年的102.8(去年同期为100)。

  国内需求不振

  自1996年中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之后,国内经济又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即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不断上升,消费需求萎靡,消费品市场全面进入买方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趋缓(见图1),涨幅由1996年的20%跌至1999年的6.8%。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

  1998年席卷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开始显现,周边国家货币不断贬值,给人民币的币值稳定和扩大国外需求带来很大的压力。自1998年9月9日日本率先降低利率后,美国、英国、加拿大、欧元区国家及多个亚洲国家和地区紧随其后,使全球利率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

  在这种国际国内环境下,央行于1998年3月25日、7月1日、12月7日三次降息。总体来说,该轮大幅降息针对的是该阶段国内经济出现的种种问题,如增长放慢、投资和消费趋缓、出口大幅回落、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物价连续负增长、出现通货紧缩趋势等状况等。在连续下调利率的作用下,经济增速、物价水平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

  2004-2007年:经济过热利率9次上调至7.47%

  在连续8次利率下调之后,我国经济在低利率环境中稳定发展,但随后又出现了经济过热和流动性过剩等新的问题,由此引发了新一轮利率调整。2004-2007年连续9次上调贷款利率,主要原因如下:

  固定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量过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此阶阶段,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加快,2003-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增长速度均保持在25%以上的增幅,能源、电力等供应开始紧张。与此同时,2003-2007年期间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亦以10%以上的速度迅速递增。

  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

  2004-2007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的阶段,房价在此期间迅速上涨。飞速上涨的房价以及迅速增加的信贷规模,给中国的金融系统带来巨大风险。2004-2007年的加息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平抑房价,促进房地产市场稳步发展。上轮降息时,中国住宅体制正处于改革期,商品房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降息对当时的房地产市场影响甚微。

  CPI上涨,原料价格上涨

  “非典”过后,中国经济于2003年下半年开始物价水平结束低迷状态,在粮食和食品价格的带动下开始上涨。2004年出现了一波CPI上涨后,很快被平抑下去。但从2007年开始,CPI指数开始不断攀升,PPI指数也居高不下。2007年之后的加息主要是应对通货膨胀和流动性过剩问题。

  2008年:经济放缓利率5次下调至5.31%

  全球经济下滑,中国经济面临转型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危机的影响迅速波及全球,世界主要国家纷纷采取救市措施。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恶化,势必对未来的出口造成更大的压力。我国沿海地区外贸进出口、工业企业增速、企业增加值以及工业效益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出现了下行的趋势。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遭遇到重大的挑战,中国经济正面临着转型考验。

  国内经济增长放缓,拉动内需迫切

  在出口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下,以出口导向为增长模式的中国经济增速将放缓。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前三季度GDP增长9.9%,比去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为了确保经济增长,通过降息,刺激国内消费和投资,拉动内需,保障中国经济稳定增长。

  CPI回落,降息空间打开

  2007年迅速上升的CPI在2008年5月出现回落,为降息打开了空间。但CPI指数仍在警戒线3%以上,负利率状态仍未改变。因此央行在降息的同时,取消了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以缓解负利率的程度。

  2010年经济回升利率首次上调

  经济回升CPI上涨

  中国经济经过了08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之后,正逐渐恢复,但出口和消费仍未明显增长。国内经济经过2009年宽松的货币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呈现恢复增长。2010年一季度经济增长强劲,GDP增幅11.9%,重回两位数;CPI强势回升,通胀预期强烈;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

  房地产等局部行业过热

  中央政府提出,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在流动性的影响下,以房地产为首的投资性局部过热再次出现,但出口和消费依然未有大幅增加,国际经济不确定性。

审校:0

请发言时务必尊重网上道德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下评论内容不代表观点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