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莉:金融创新与融资渠道多元化
作者: 肖莉     时间: 2010-08-12 15:35:18    来源: [ 观点网 ]

我们的金融创新在这个市场是极低极低,因为受制度框架限制,行业缺乏一个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2010年8月12日-14日,2010博鳌房地产论坛在海南博鳌开幕。论坛邀请了樊纲、周其仁、陈淮、巴曙松、陈启宗、任志强、刘晓光、施永青、凌克等学者和企业精英参会,共议“新政下的中国房地产”。

  以下为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肖莉女士12日下午的现场演讲实录:

  肖莉:各位朋友,下午好!非常感谢观点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分享关于金融的话题。
 
 
  实际上我拿到这个话题的时候,谈金融创新,我觉得特别的遗憾。大家可以看到这个会议上的资料,写了以万科为例。在中国现行制度框架下,我们要做过多的金融创新是非常难的。但是能不能做、怎么做,我想跟美国的比较跟中国现行环境做一个分享。谢谢! 
 
  首先看一下美国房地产概况。我们经常说中国房地产公司太多,但是看美国两亿人口,有20多万房地产开发商,中国几万供应十几亿人口这样的居住,当然现在城市化还在不断发展过程中。
 
  目前大概没有那么高,但是相信这个速度会越来越快。所以,开发商的数量显然不是一个问题,但是可以看到这个集中度差别非常大。
 
  美国前十家开发商占到25%市场份额,而中国前十家加起来不到10%。当然换一个角度说,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好的方向,未来大的开发商还会有更大空间和机遇。但是这个机遇来自哪里?
 
  金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在美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它的融资渠道非常多,首先是多元化,这里包括有商业银行和借贷机构的贷款。而中小开发商主要是依靠银行的贷款。另外有公开的资本市场融资,包括股票、债券、票据等等。
 
  大型的开发商企业主要是运用公开资本市场来进行融资。除了银行跟资本市场,还有民间的投资,如果我们简单这样来看,这些东西中国都有,但是我们的差异在什么地方?
 
  首先我们可以看在美国的开发商他大量是依靠票据融资,在过去几年,美国开发商负债率不断上升,到近期房地产上市公司整体负债率上升到66%左右,而发行优先票据是上市公司最重要的资金融资渠道,目前上市公司负债的64%是由优先票据构成的。
 
  而优先票据占到美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资产总额的42%。我们现在来看一下优先票据。以美国开发商帕尔迪在02年发行的股票1.7亿美元,而发行的票据是27亿美元,显然可以看到通过票据方式进行融资是美国大的开发商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而在中国是不可以做的。
 
  帕尔迪65%负债是由票据构成的。关于长期负债问题,美国帕尔迪优先票据平均到期期限9.9年。而中国的长期负债,毫无疑问大家都知道房地产是一个长周期的生意,而且一块地还要分很多年来开发,显然目前中国的融资环境跟房地产业务的特征是不匹配的,而小型开发商主要依靠贷款。
 
  为什么小型开发商反而是贷款呢?因为本身发这个票据,包括发股票,它的成本其实是最高的。所以小开发商如果要发票据的话,它的成本过高,用银行,它成本会更低一些。
 
  这样整个融资渠道是非常清晰的。而且包括融资的方式也可以买地,也可以开发,都是一个非常灵活的使用。 
 
  贷款的形式也是非常灵活的,中国的贷款要做到四证齐全,你拿到四证后,再来用这个钱,而且受到种种限制,也不能买地,所以这方面,中国跟美国有很大的差异。
 
  简单的说,美国房企融资的情况他们主要依靠非常发达的债券市场通过严格的信用风险评估,让投资者自身来管理好它的投资风险,所以大量的票据我们可以看到都是通过大的投资银行发行的。有些票据是有担保,有些是没有担保,可能这中间会有一些利率的差别。
 
  这也在提示我们,未来中国信用风险评估系统建立是非常必要。企业可以通过发新的票据筹集资金,偿还票据,这样就可以为且提供一个非常稳定的长期的资金来源。而商业银行贷款形式也是很灵活,你可以开发,也可以买地,也可以做土地预约制度。
 
 
  融资渠道方面美国也是相当丰富的,中国是大量通过预售款作为融资工具,而在美国预售款基本上是没有的,而且在美国预售制度是非常宽松的,你只要有一个足够的法律依据,消费者只是交一点点定金,说我同意做这个房子,接下来由开发商来做,做完后收预售款,因为他有庞大融资渠道,所以开发商不需要预售款。
 
  这个也是国外一个基本的商业惯例,他并没有存在预售款要监管之类的。后面我会谈到中国的制度。目前制度框架下会给整个行业带来更多压力和风险。 
 
  这是中国的状况,国内这个贷款、预售款占到房地产开发资金比例70%,而且考虑销售回款按揭贷款的话,实际上房地产行业有1/3资金来自银行系统,毫无疑问这样给银行带来风险。
 
  从05年到09年基本上在过去这么多年真的是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就是国内贷款比例大概占了不到20%,自筹资金占30%多,销售款占40%多,我们的金融创新在这个市场是极低极低,因为受制度框架限制,行业缺乏一个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前面我谈到房地产开发周期特别长的特点,而且前期这个地价和中间投入是非常大的,所以理论上这样一个行业需要长期资金来支持。不过我们都是短期资金,9个月就要你还了,你刚刚拿了一块地,你还没有开始启动,也没有销售,就有银行跟你说要还钱了,造成行业债务结构非常短期化,毫无疑问会带来行为短期化。
 
  国内上市公司数据,长期负债占到30%。但是这个所谓的长期就是超过1年期,比方现在经常可以看到有时候发一个信托,一年半,但是一年半能产生这个收益吗?根本没有产生收益。但是你就要付这个钱,在这个过程中你又要借新的钱。这是长期没有稳定资金来源是这个行业重大缺陷。
 
  而资本市场融资规模是非常有限的,大家回忆07年应该记忆犹新,当时地价高涨的时候,媒体都报道有一个闭环,上市公司问股东拿钱最后推高房价。但是实际上我们看了这么多年下来,到底上市公司有多少资金是依赖于资本市场的?只有2%来自于资本市场的资金,所以整个规模是非常有限的。
 
  而房地产公司整个筹资的资金还是以银行贷款为主,而且基本上是保持在80%以上的水平。这样一个缺乏长期的融资渠道和长期稳定的资金带来的会是什么?会产生一个共振,加剧市场波动。融资渠道没有了,销售房子卖不动了,那就是预售款没有了,这两个资金都下来了。这两个资金下来后,结果是什么呢?开发商减少开工,减少拿地。
 
  等到熬过这段时间,到下一个周期,房价慢慢开始回升,成交量开始放大的时候,开发商又开始开工,所以造成总会有一个阶段出现供应短缺,就会出现短的波动非常明显,这是过去四年看的非常明显的。我们经常会讲,我们要在景气的时候卖楼,不景气的时候拿地。但是实际上我们能不能做到?其实我们做不到或者说我们基本上做不到,就是我们无法做到独立周期运作我们项目。
 
  因为有钱了,大家都有了,都去抢地,07、09年就频频出地王。等地价调下来后,大家为什么不去拿?因为也不是很有钱了。
 
  万科到中期,190亿现金在手上,我们不能把这个钱全部花掉,我们还是非常谨慎,因为要看下半年销售情况。这就是没有长期资金,造成行业没法逆周期操作,如果有一个资金10年稳定给我们,这样就游刃有余。
 
  我们从上一轮市场调控可以看到资金共振的结果,基本上这三条曲线,金融机构贷款额增长,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增长,以及购房贷款余额增长,这三组数据在同样一个波动,都上都下。
 
  受资金面紧张影响,开发企业被迫减少开工、减少买地,确保资金安全的结果也是非常明显。这两个数据是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和全国住宅新开工面积的一个累计,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上上下下,他都是非常的一致。

  我们其实还会关心另外一个,前面谈到在国外、在美国,其实包括在亚洲、香港、日本等国家,预售监管制度,因为他们不存在预售款商业模式,他有很多融资渠道。但是在中国我们消费者权益角度考虑,确实预收款是应该用它。因为你用了它,可能某个开发商快速拿走,出国了,造成损失。所以理论上预售款监管是有道理。
 
  但是问题是如果大量依靠预收款超过40%,从而进一步减少开工、买地,到下一年状况就是没有供应,没有供应的结果或者供应非常少,所以我们觉得预售融资功能弱化会威胁资金的来源。

  还有一方面,民间闲散资金没有一个很好的渠道。我们看到城镇居民,家庭财产占总收入比例只有2%,所以实际上,民间有钱,但是它没有投资渠道,所以在没有办法去分散民间资金的时候,大量闲置资金进入股市、楼市,本来这个市场在这个供需不能平衡,供应比较少,需求比较旺盛的情况下,投资需求跟刚性需求抢资源,毫无疑问也会推动房价上涨,它激化了房地产供需矛盾。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工业企业利润率是非常低的,所以实体经济收益率非常低的情况下,大量资金从实体经济流向资产流域,这个也是在09年下半年热点城市出现快速上涨的原因。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像北京、上海、杭州等一个比较高的价格的情况,而深圳这个价格涨幅非常大,因为深圳在08年的时候跌的比较多,但是上海跟北京相对来说,在08年会比较坚挺。

  所以简单来说,跟美国房地产企业相比,国内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非常有限,过度依赖银行,这带来以下问题:银行体系积累过多金融风险、优秀企业信用优势难以体现、债务短期化,资金来源和行业惊奇度高度相关,共振加剧行业波动,预售款承担过多融资功能,但骤然弱化又将产生金融风险,民间闲置资金缺乏投资渠道,加大炒房压力。
 
  从融资渠道多元化角度来说,我们会有如下的一些思考,这是万科一个资金来源,其实我们也没有特别的优势,在05年的时候万科经营型现金流是82%,就是说82%的钱靠自己卖楼维持企业运作,到06、07年我们做了融资,08年我们发了债,所以我们筹资活动现金流会增加一些,但是到09年也就是到今年因为资本市场到目前也是关闭了,我们看到经营活动现金流又上去72%,其实这是这个就是卖楼的钱。换句话说,就是预售款。
 
  刚才谈到预售款,其实融资渠道存在进一步收紧的可能性和趋势。我们可以看到在之前是广州、东莞、佛山、惠州、海南等多城市已经实施了预售款监管,今年以来青岛天津启动预售款监管,成都、宁波苏州也已经开始讨论预售款监管。
 
 
  我们会有一些建议,我们建议希望能够来支持开发企业合理的资本市场融资需求,因为今年以来资本市场融资基本上在国内是没有了。
 
  第二,我们希望能够增加房地产直接融资渠道,发展房地产产业基金,适度放开债权型外商投资,分散金融风险,降低对银行信贷及股市融资依赖。
 
  第三,贯彻国发13号文,向民间资本开发更多投资领域,加快金融创新,拓展更多的投资渠道,有效分流投资性购房资金。
 
  第四,加大对债券的支持力度,提高债券发行的效率,可考虑类似股票非公开发行的模式,即债券的私募发行。 
 
  我的演讲到这里,谢谢!
24小时热点>>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info(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