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谢谢杜博士,以及唐名琏先生,在股市上也有一句话,比的不是谁赚的最快,而是谁活的最长。今天论坛的演讲部分就结束了,再一次感谢我们的演讲嘉特约宾和员评论给我们贡献的思想大餐。
接将来讲进行城市观点论坛的保留节目—“圆桌对话”,2009年房地产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功,也充满的争议,2010年中国经济和房地产都产业面临着全新的形势,在宏观经济逐渐恢复的背景下房地产调控政策却日益严厉,行业似乎也在高房价与国进民退的喧嚣中迷失。
对中国经济而言况言,房地产的不言而喻,我们相信无论前路艰难黔南,在行业的共同之努力也,有能够所有的渡过和考验危机因此以此更加成熟,今天所以我们相约,齐聚成都、广邀业界翘楚,共同探经济趋2010年房地产新趋势及2010年成都国际城南南的发展趋而势,这正是成都行论坛的主题,也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下面介绍圆桌对话的主持嘉宾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中心金融研究所副长巴曙松先生,另外就是金科集团副总裁李战洪先生,中房集团理事长、中国企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孟晓苏先生、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先生,金融分析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杜丽虹女士、成都商报副总经理、房地产事业部主任审先生、四川蓝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任霞、成都金怡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殷秋萍女士、四川置信集团董事、副总经理唐名琏、洲联集团规划景观公司副总经理胡之平、深圳市星彦地产顾问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总经理张猛先生。
巴曙松:今天的嘉宾既有分析师,也有地产商,我想请李总来做主持,他们说一段,我评论一段。本来我和王珏林主任都熟的一个朋友,也请他一起来的,结果说上次到成都来被娱乐了一下,说把房地产商都杀了,房价还要涨,所以被领导批评了,这一次就没有来,今天大家对这一个环节的报道,我会有意的轻松一点儿,娱乐一点,但是报道的时候不要这么娱乐!请李总主持。
李战洪:我对孟会长提一个问题,去年在海南,还有年底总论坛的时候,我想问孟会长说的物业税,因为中国的区域发展水平不一样,进程不一样,这样的情况是否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分区域分城市?
孟晓苏:说到物业税,有不少人认为房地产开发商是物业税的反对者,我们房地产企业家大部分还是主张公平正义,这么多年我们主张推动廉租房建设,这些都是我们提倡的。物业税刚刚老李问了,如何实行一个差别化的税率,这是我们开始就考虑到的,我认为至少物业税的实行要有一个差别税率,这个差别税率至少要有一个标准税率和差别税率,无论税率是什么,就是对小产权,对商业物业,对大房子、豪宅,对多套住房的购买者,对炒房的人要实行标准税率,标准税率就是国际税率,在新加坡是按照4%来征收年税,但是新加坡房屋评估值计算为折价一半,打一个折,实际上和美国差不多,是2%,在中国不能不设一个优惠税率,这个是目前主管部门在议论的,3%—1%之间的一个税率,我认为这个能使适用于他们了,低收入家庭,他们有小产权房的对交税有一些不理解,我们让他们认清楚,第一你自己交的税,你从住房优惠总所得是大于你的税负。
巴曙松:我们台上有十个人,40分钟,一个人讲不到十分钟的实时间,为了观点事后出专刊,报道新经济下地产题目,还是我自己来主持,李总这儿开始,您自己先说。你们这儿开始一个人一分钟说我们2010年我们房地产有什么大的趋势,讲完了给现场的朋友来说讲的对还是不对。
李战洪:现在最近在媒体上出现了中国房地产时间表,拿日本的1985—1991年和中国的比较,我认为是胡扯,拿小日本来套大中国是不对的,第一个中国13亿人,日本3亿人,第二当时1985年的时候的日本的城市化率是76%,中国现在的城市化率才46%,中间差30个点,多少人在城市化?从这个趋势来说,中国城市化决定中国房地产向上的大趋势不会改变,政策只是影响小波段,谢谢!
巴曙松:北京、上海跟东京的房价差不多,现在我们城市化率45%,他那时候76%,杜博士批驳一下?
杜丽虹:我自己也算了一下日本的,我和李博士不一样,我认为日本在80年代升值以后房价收入比各方面都应该很高,我算完了以后发现日本最高的时候房价和收入比是10倍,月工收入比最高是50%,现在北京的收入比是30%,月供收入比是142%,即使你说日本的人少,但是地也少,他的国土面积也是我们的几分之一,人是我们的几分之一,国土面积也是我们的几分之一,记住这些因素,我们现在房价相对于人的承受能力已经是日本最高峰的三倍,我看了一下,全球我们通常说高房价的城市,伦敦月供收入比50%,放眼全球能跟北京、上海、杭州这些城市比的只有一个城市,是香港!但是香港平均从90年代以来,平均的月供收入比是150%,现在北京是142%,也就是说即使我们跟香港比,上升的空间也不是很大了,是不是我们像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这样城市都可以跟香港去比?还不一定,因为香港毕竟是一个国际化的都市,所以我确实觉得这个至少一线城市房价的泡沫是比较大的。
巴曙松:还有35分钟,时间很紧张,但是我也有主持的特权,我可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你为什么在北京住,你为什么不到成都来,李总刚刚讲的道理是中国的纵深和多层次市场使它还有一定的回旋余地,你到北京住不了,你到其他地方嘛,下一个转换给我们地产商,我观察他们已经在变色了,谢谢杜博士你讲的非常专业。
胡之平:我开这个会是从另一个层面来谈,现在我跟政府和房地产有直接的关系,作为我们专业的设计人员来讲是从另一个层面来反映现在的房地产整个的走势,09年的时候,所有中国国内的大型房地产企业也好,小型的房地产企业也好,找我们做房地产的设计,去年的量实际上更多的是大型的房地产公司,中国有名的房地产公司,他们在去年的过程中已经把投资的速度放慢了,找我们来就是在研讨,我这个项目是否合适,我这个项目放到三亚合适还是放在一线城市,还是放在二线城市,把这个速度拉长了,在探讨这个项目是否合适,09年年底到2010年年初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个房地产商的项目,是源源不断的找我们,无论是大房地产商还是小房地产商都来找我们,更有过从来没有做过房地产的,就觉得房地产这个行业有赚钱的机会,我有钱,我以前是一个企业家,但是我不知道把这些钱投资在哪些地方,我现在就想,我想投资于房地产,你能不能帮我们设计一套房地产,在这个层面看到对房地产市场是看好的,我们从专业的设计角度,我们跟政府做了很多的规划,为成都做了很多的规划。将来房价越来越高,会不会政府出台一些具体的措施,让一线城市的房价有所环节,有可能有这样的结果,但是我们认为二三线城市,将来的房价一定是稳步的上涨。
巴曙松:过了八分钟,我给你一个建议,建议你编制一下你的周年规划景观房地产指数,这提高的业务多少跟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关系,大公司找的时候多还是小公司多,还是原来一直做房地产的做,还是捞偏门的多,这个基本上能判断这个地方的泡沫程度。接下来请你讲一讲,从你这个角度看看,2010年房地产的新趋势?
殷秋萍:我可能没有那么长的眼光,因为在座都是专家,都是老前辈。
巴曙松:没有专家,只有输家和赢家坐在这儿。
殷秋萍:都是输家。
巴曙松:都是输家?
殷秋萍:都是赢家。我想请教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做的事是跟孟老师说的接近一点,如果我们做商业地产的公司,因为成都这个城市我们理解来看应该是中国中西部未来的经济文化中心,我们高新南区又是成都市主导城市化的一个方向,高新南区是从2000年到2010年的建设,大概有一百多家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入驻,我们也常常想可能未来的成都高新南区会跟上海的浦东有一拼,我所知道的孟老师,巴老师,对我们的发展是非常关心的,经常来做指导,我想听一下你们对高新南区发展速度,发展的方向有什么建议和检测,做一些质指点。
巴曙松:你讲的非常好,仅仅是住宅不代表房地产的全部,所以我们天天讨论房地产,它的商业业态不能仅仅只是住宅,我们今天坐在上面既有做景观规划的,做研究的,还有商业地产,我们城市缺这个,我看几个大的商业地产,我们建了那么多楼市我们去那儿玩,去哪儿吃饭看电影?你做的是弥补这个空白,一定要多业态,多的形态,这个房地产行业才会更健康,更多元化。
孟晓苏:成都三面是三山,从地势上讲未来的发展肯定是在南部,未来的成都会有一个南移的趋势。
任霞:我来自蓝光地产,蓝光一直在成都,刚刚走出一个区域化的这样一个进程,所以对成都的市场,我们从来都非常的看好,而且有坚定的信心,对房地产市场我们各个专家经常在不同的场合都在给大家分析和引导,除了谈到城市化的进程,以及我们未来经济的发展有一个方向,对房地产的市场坚定的信心是看好的,2010年我们期望是一个稳定、持续的市场,而且也应该是一个稳定、持续的市场。谈一个个人观点在房地产市场,对开发商还有投资人,实际上大家有一种心态,把投资和投机的心态放到一个比较平和的位置上的话,我觉得房地产市场还可以走的更远,对开发商而言,在拿地的时候,在做项目的时候,在规划项目利润的时候,大家有一种平和的心态说,投资人是一个持续的受益,像刚刚杜博士讲的,我企业有持续的空间,持续的盈利空间,这样企业才能作为一个百年老店的发展方向,房地产企业如果把投资作为自己做产业的一个发展方向的话,我们认为它是一个健康的发展。实际上在今天我们若干个企业一种投机的心态是非常普遍的,或者说觉得不抓住机会,不在这个机会中获取暴利就是一个失败者,我个人我不赞成这个观点,对房地产的投资人来讲也是如此,如果从投机的角度获取房地产的资源,或者掌握这种资产,和投资的角度去获取房地产的资产和资源结果是不一样的,房地产市场需要房地产的企业和我们投资人一起维护,当然更离不开政府的指导,就维护这个市场的持续、健康、平稳的发展,就可以更加有序!谢谢!
巴曙松:肯定是属于当地最大的公司,讲话都是老大的口气,各方面都照顾的不错,买房子的人要照顾到,政府也要照顾到,但是大房地产商和小房地产玩法不一样,要平和,别想那么多钱,稳定的慢慢来,这是大房地产商说的。孟总。
孟晓苏:我认为这个趋势非常的明确,中国的房地产业走出了一轮低谷期,在去年的5、6月份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增长期,这个新的增长期是第四次增长期,头两次是五年发展,第三个发展期从98年开始的第三个发展期,由于我们理性的对待,由于中央政府采取了短周期的调控,使得这个发展期延续了9年,到2007年12月份才出现低谷,经历了08年一年到09年的5月份开始起步,经历了一年半的低谷期,如今禁止了发展期,这个发展期有多长呢?调控的好,也可能再一次呈现9年的发展期,为各个企业带来稳定发展的局面,同时也能拉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在目前这个发展初期,是一个什么特点呢?一个是市场启动,再一个特点就是供应量不足,因为我们刚刚走出的低谷期,目前的房屋产出都是在低谷期拿的地,现在投资量减少,投资量赶不上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去年的投资只增长了14、和16%,销售面积增加了42%和75%,这是一个特点。低谷期拿地少,去年拿地是减少了19%,在发展初期,在这一轮发展的初期是一个供不应求的局面,这个局面还有待与实践,这个发展初期,上面的房价是上涨,这是一个明显的特点,这个在今后一段时间会过去,这个需要一段时间,为什么需要时间呢?房子不像大白菜,大白菜种植,一个半月可以收获了,但房子要一年半,盖房子之前拿地又要一年多。现在是不是有泡沫呢?现在泡沫论很多专家的讲的已经够分量了,目前的泡沫论能吸引眼球,但是我认为是一个伪命题,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目前处在一个发展的初期,这个初期有没有泡沫?我认为还是要用邓小平教导我们的检验整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来检验,多少年前我们就讲有泡沫,为什么讲有泡沫?日本有泡沫我们中国就有泡沫,美国有泡沫我们中国就有泡沫,不用这么判断,我们中国历史上房价从房改以来持续上涨,没有大幅度的下降过,虽然个别城市,个别地区可能有,但总体上房价在上涨,原因在什么?在于我们旺盛的购买力,在于我们供应量不足,如果说空气就像发泡水泥的空气一样,是一个建筑材料,涨起来就不会再下去了,我认为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告诉我们,是不是泡沫要看未来会不会破灭,不会破灭的你说它是泡沫,我说他是水泥空心砖,涨起来就不会下降,这个我认为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不需要给他下一个什么样的定论,而我们中房历史上盖房子,前一段时间我去一个大城市,那个市长给我讲,我们打压房价打压好久了,他们市长给我讲,我在大学毕业就分到建设局,就是打压房价,你们中房当时的卖价是375块钱一平米的时候,他就负责打压中房的高房价,我说你打压到现在什么结果?他说这个地段旧房子已经到5000块钱了,你看我们的资源就这样被浪费掉了。
巴曙松:如果不打压可能到8000了。
孟晓苏:现在可能到8000了,因为旧房子一拆一建新房子就卖8000了。这个地方的老百姓是有好处的,我们一轮一轮在打压高房价,我们用什么方式才能真正意义的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呢?就是要考虑供求关系,增加供应量,多盖房,而不是像有的人说的少盖房,刚刚龚方雄博士已经说到了,不要每一轮调控都不由自主的一直土地供应,这就加剧了供不应求,就像以前的调控一次,上涨一次,下一轮会不会又缺乏记性,把失败的教训拿出来,再一次紧缩地根,紧缩银根,紧缩地根已经看到了吉象,紧缩银根还要看看,我们来呼吁一下,不要紧缩银根,完了!
巴曙松:还有18分钟。我记得学经济学的时候,第一堂课书里面就写说会说供给和需求的人也是半个经济学家,我原来以为道理很简单,现在发现也不简单,因为我们的领导老记不住。王主任你说一下。
王珏林:这一次调控,大家看到了,因为房地产市场有工业和商业住宅,这一次重点是住宅,所以整个大市场应该全面看,另外一个这一次调整的重点是什么呢?一个是增加供应量,一个是解决市场的问题,目的有一个,在调整中稳定发展,就讲这些,谢谢!
巴曙松:我们部门领导讲的话,你要想找出错误是很不容易的,但是你要执行起来是很难的,我原来在国家部委也发了这样的文,在分行做贷款,既要防止风险,也要积极拓展业务,反正你自己该怎么做怎么做,你讲了两边都讲了,非常对!
蔡军:我听李总一开始就把话题引偏了,我看主办方给我们的发言材料,是要说一说成都的南部新城在2010年的发展趋势,我看在座的各位专家也远道而来,对成都的情况可能不是太了解,至少没有我这么了解。所以话题都偏到这儿了,都跑到北京了,我接着北京说到成都,巴所长说的,刚刚孟总说到,现在北京四环的房价都到四万,巴所长刚刚说,你为什么非得到北京住呢?不到成都来呢?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北京的发展机会多,我们的明星、大腕、专家、学者都聚集在北京,成都对他们来说偏了一点儿,成都的房价,一个礼拜前成都有一个楼盘誉峰,大家知道单价破4万,这在成都房产界是一个轰动性的新闻,而且单价4万里面含了1.6万的装修,这个就是很大的事了,成都确实房价很低,但是为什么没有很多的人到成都呢?跟城市的吸引力,竞争力,我不是来住,你说住成都人可以到雅安去,雅安的空气是最好的,你为什么不住雅安呢?因为你工作在成都,用这个眼光来看我们南部新城,现在有高端产业的聚集,有现代服务业的聚集,所以像我们世豪广场,为什么能够在成都这个阶段,能发展这么好,跟城市的吸引力是有关系的。所以我们不能抽象的来看房价,也不能抽象的去看一个地方的居住的价值,跟城市的价值是有关系的,我就讲这么多。
巴曙松:谢谢,你方向感很好,知道我们该干什么,但是我理解李总一开始就偏了呢,因为这个题目不成为问题,南部已经发展的很好,方向会更好,所以就讨论一点儿全国的问题,包括我们北京的问题,成都没有,发展的还很好,说明就引偏了,你们之间算帐去。
唐名琏:我来自成都置信,说一个今天没有说的新话题,海南掀起了一股新的房地产热,刚刚文登市的市长在这儿招商引资,也是把他们美好的资源展示到我们面前,什么问题?我们要看到在新经济下面全国都掀起一个旅游热,旅游产业,而房地产依托旅游做的旅游地产可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对这一点我为什么要说呢?我呼吁我们的政府,呼吁我们的媒体,呼吁我们地产商和我们研究机关密切的关注、关心旅游地产的健康发展,也是我们2010年应该做的一个事。谢谢!
巴曙松:讲的非常好,因为我们参与讨论海南国际旅游岛方案的时候发现这么一个好的旅游资源建了很多住宅,一年就用一两个月,其他时候空着,分时度假酒店、配套、养老、饮料、保健,这个大家利用的非常充分,提了一个非常大的话题,我建议你们下次再搞一个旅游地产雅安行。
张猛:我就从营销的角度来谈一下地产的发展。
巴曙松:或者谈新趋势,或者谈成都城南发展趋势。
张猛:刚刚谈到一个消息,说很多报道成都现在房价上了四万,主要是高层电梯公寓,这是一个特例,一户带一个游泳池,而且带一个豪华装修,我们认为这个大量的报道有一点误导成都市场了,实际上成都市场现在的价格也就7000左右,我们认为现在成都的市场应该迎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阶段,应该是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这是一个供销两旺的阶段,但是成都这个市场有一个特点,它周边的客户分散效应不强,跟长三角、珠三角不同,周边没有很多竞争很强的地方,导致西藏、新疆很多客户到成都购房,这个比例大家也清楚,基本上已经到50%。我们就谈到一个城市化进程,从营销的角度来看,我们分析客户的时候,城市化进程不光是农民进城,从成都的外来购房当中,有很多属于移民性购房,因为成都现在的软实力非常强,导致很多边缘的城市到成都来工作、生活,这样就导致成都的外来购买需求非常旺盛,所以我们认为目前成都的市场是非常的良性,谢谢!
巴曙松:谢谢各位嘉宾!由于时间控制的还不错,我唯一的任务就是控制时间,过去了三十分钟,还有十分钟,我们给现场的朋友提问!
提问:我先问一下孟会长,您刚刚说物业税按照购买成本来征收,这样会不会导致一个小区里面同样的户型到时候物业税会差很远?这跟您刚刚讲的公平和正义有一些偏差呢?
孟晓苏:征物业税已经说了七年了,十个城市进行试点,现在也没有推出,为什么?就是因为没有调整好,你说都是按照成本,就按照购买价来征是不是不公平?就是不公平,有的是商品房购买的,有的是房改房过渡的,本身就不公平,但也是一种公平,虽然房改房虽然便宜,但是用了二十年三十年的工龄来换,但是要知道大道理别管小道理,征物业税是一个大道理,我也想到了,我参加了中国经济改革初期,在八十年代初期的时候我就有幸到国务院,到万里同志身边,直接参与全国农村承包制改革,那时候公平不呢?不公平,为了改革要做一些让步,当时是谁说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是谁在阻碍承包制呢?是基层干部,就是村长啊,原来的大队长啊,虽然在那时候的体制下造成的是普遍贫困,但是在普遍贫困的时候,却有这么一个利益集团,他们每天晚上多开一个会就可以多吃一个馍,这个馍就是特点,怎么样让这些人有这个感觉呢?就采取了认可干部分好的,农民分差的,这样就把矛盾化解了,最近我们推进物业税也遇到了一些阻力,怎么办呢?我也主张采取同样的办法,首先我们的目标是要推动改革的进行,物业税征了才能解决大的问题,在小的问题上不要过分的纠缠,好了!讲完了!
提问:请问一下巴所长今年央行最早会在几月份加息呢?
巴曙松:请你注意收看成都电视台对我的10分钟采访。
提问:我想请问巴所长,最近咱们都看过《蜗居》,我想《蜗居》的两个主人公是很有代表性的,毕业于名牌大学,是一个收入比较高的白领,当他们都觉得买不起房子的时候,我们中国的楼市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
巴曙松:这个应该问房地产商。
孟晓苏:说起《蜗居》,我跟温总理有同样的感受,我不是一家住9平米,我也是毕业于名牌大学,我跟我太太结婚的时候就在父母家住着,一个八平米的房子,也叫蜗居,巴教授你也蜗居过。
巴曙松:我住过地下室。
孟晓苏:是什么改变了我们的蜗居呢?是什么改变了城市大多数人的蜗居呢?是住房商品化,特别是98年以来,推动了住房商品化,改变了大多数人的居住问题,我们对刚刚走出学校校门,像我们当年的名牌大学生一样,我记得我是蜗居了五年,我才有了第一套房子。
巴曙松:但是你那时候你知道机关会给你分房子,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有房子。
观众: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自己这辈子会不会住上新的商品房,现在房价永远比工资涨的快,年轻人不知道自己这辈子能不能住上商品房,这和你当年的蜗居的情况不一样的。
孟晓苏:按照当年的房改设定的要有廉租房,保障住房,年轻人刚刚大学毕业,应该是享受住房体系的年代,这些年住房建少了所以就不公平了,但是建廉租房,建保障住房需要钱,现在不是说地方财政很有钱,而是很差钱,这个需要几年时间,三年计划当时进行了一年,这个一年的任务完成了一半,我们要慢慢的等着这个计划完成,那时候完成了就能解决现在城里人蜗居的住房了,我认为中国住房保障体系这个任务是一个长期的,是多少年呢?香港新加坡都是用三十年四十年解决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现在中低收入家庭还在抗议,还说不公平。
巴曙松:等三十年结婚等得及吗?
孟晓苏:等三年到五年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蜗居族就有自己的住房了。
巴曙松:我有一点,我经常看到各地的领导同志说曾经蜗居过,我心里有点紧促,广东市的领导说我租的房子多好啊,大院的环境我也特别想租的,只是不对外租。有很多经费,但是建了很多广场去了。再一个大企业垄断企业钱那么高,上千亿,每年分5000亿过来,在全国建一些廉租房,公住房有什么问题啊,如果你廉租房有钱赚他也会盖。
提问:我问一下巴所长,在您看到房地产企业里面,有没有这几年房地产企业有没有倒闭的?我没有看到过,这个问题做房地产的,我们八十年代很多企业起来了,但是到了90年代的时候很多企业又倒下了,但是现在的房地产市场是不是像当时的情况一样?在很红火的时候,很多房地产企业,我知道很多不做房地产的做了房地产,做生产的做了房地产,甚至卖肉的都可能做了房地产。
巴曙松:你在讽刺雨润地产。
提问:就是这些企业有共性,像利润高的发展无可厚非的,下一步会不会像80、90年代一样这些企业倒下了,我就害怕我也倒下了,如果我们也倒下,下一次做一个倒下企业的这个论坛,他们是怎么倒下的。
巴曙松:在海南当年的这些烂尾楼,最后都倒下了好多人,在北海海边的别墅曾经是养猪用的,朱总理当时去视察的时候还是烂尾楼,他说烂尾楼别墅,你看农民在这儿养猪,这个确实是绿色的猪肉,在海边空气也好。现在倒闭的也有,我们全国的房地产开发上不良贷款2.6%,为什么还不了?不良贷款嘛,现在是因为你在成都很安逸!
提问:会不会因为哪一家企业还不了贷款而倒下呢?我觉得都很好。
巴曙松:所谓的蜜月期,你看你结婚的蜜月期是多长时间?不太可能那么长时间,我建议见好就收,差不多就玩其他的,这个不是小地产商玩的,你资金实力小,一个地块玩完了就完了,你趁这一波上涨的时候就慢慢的退出来,实在不行,像龚方雄说的,这种打折扣比较低,素质也比较好的公司的股票,花样年之类的,买一个股票他替你打工嘛,你就每年指望他给你分红,你干这些适当的,就这样!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