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地方,房地产的经济功能被过度强调,社会功能被弱化甚至忽略,难免使房地产在改善民生的同时,又造就了新的民生焦虑。
房价,看来不任性到位不罢休;众说房价,听来语不惊人死不休。然而,到了2010年之初,如果谁还敢再说能判断出楼市的走向,可能多半会引来一片笑声。远的不说,外国老专家罗杰斯近来关于中国楼市可能下跌的言论一出,笔者就亲眼看到好多人笑了。但调侃归调侃,现在可能确实到了该理性地分析梳理楼市的是非功过的时候了。
在政府密集出台调控政策为楼市降温之时,近期“房地产支柱论”显得格外“刺耳”。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18日接受中国经济网访问时表示,“房地产作为我国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一点也不能动摇”。话音未落,广州市常委、常务副市长苏泽群又说:“房地产依然是我们城市的支柱产业。国务院不允许把它搞死,市民不允许把它搞死,市政府也不愿意把它搞死。”
苏副市长的话虽通俗晓畅,且句句都是大实话,却依然在网络上遭来一片质疑责难之声。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民众既担心把房地产“搞死”是“倒洗澡水把孩子也倒了”,又害怕“房地产支柱论”被反复强化会将泡沫越吹越大。
必须肯定的是,房地产对中国经济发展功不可没,的确起到支柱性的作用。看看我们生活的城市,房地产业不仅促进了城市建设的发展,改善了居民住房条件,还创造了不少就业机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此前就表示,我国房地产业约占GDP的6%,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也相当高,直接相关产业就达60余个。可以说,很少有一种产业能像房地产业一样,提供如此多的动能与需求。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可以是经济的支柱产业,却不能对这种“支柱”地位过分夸大和误读。
我们不反对将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但反对将其作为支撑经济发展的“独柱”。“独木难支”是大家都懂的道理,同样,如果房地产成为经济发展的绝对主体、国民经济遭到地产业的绑架,整个社会将面临风险,经济前景也将充满不确定性。纵观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史,也几乎没有哪个国家是只靠“卖地”和“盖楼”实现现代化的。相反,我们倒是不难发现房地产泡沫破灭所带来的毁灭性后果。
我们不反对将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但反对经济对它过于依赖。诚然,因需求的刚性造就出的房地产繁荣创造了巨大的消费,但“一头独大”的现象却成就了“多头不大”结果,抑制了公众在其他领域的消费。在这个高房价绑架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时代,很多人正在用自己几十年的青春来为房子当“按揭”吗。在老百姓的意识里,作为刚性需求的住房问题不解决,谁也不敢痛快花钱。而不敢花钱的直接后果是什么呢?这是否就引发了“内需”这架马车的“动力”不足呢?而这似乎也直接造成了国家强调“增加居民收入、大力促进社会消费”的既定方针难以切实落实。
更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业应该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但它却“或明或暗”地成了地方政府大肆敛财的支柱。与制造业、轻工业等其他产业相比,房地产周期短、收益快、利润空间巨大,这使得不少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情有独钟。中国指数研究院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2009年全国仅土地出让金就高达1.5万亿元,杭州和上海两地均突破了千亿元大关,排名第三的北京也达到了928亿元。广州一些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新增财力项目安排报告时,发现广州的新增财力竟然主要依靠“卖地”的土地出让金,这让他们十分担忧。
实际上,正如一些学者所说,房地产政策不仅是经济政策,更应该是社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一些地方,房地产的经济功能被过度强调,社会功能被弱化甚至忽略,难免使房地产在改善民生的同时,又造就了新的民生焦虑。比如,“房奴”正成为很多人甩不掉的社会标签,购房焦虑也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情绪。有网友甚至坦言: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并没有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更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因为他早已把全部的生命和无限的热情投入到承担高房价的压力上了!或许正因如此,当昆明市委书记仇和近期称高房价与贪污腐败有关时,舆论才会如此反应激动。
最后,想起一句网络流行语,稍加改动就可能很有借鉴意义:不要过分的迷恋“楼阁”,它很可能只是一个“传说”。房地产作为经济重要的支柱,恐怕更应该支撑起经济的全面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支撑起百姓安居乐业的天伦之乐,千万不要误读。
·标普:中新地产出售股份未影响评级 10/01/21
·国家信息中心专家称年内不开征物业税 10/01/21
·南勇、杨一民是这样被警方抓捕的 10/01/21
·中粮海景一号非常发迹史 10/01/21
·中骏置业25日招股 2010年内房IPO风向标 1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