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观点论坛中国行_2009年度论坛 - 不确定经济走势下的房地产
环状中国和斑点美国

  中国的经济的奇迹速度也包括“开发区说上马就上马、老民居说拆迁就拆迁”等的惊人高效。

  加州是美国经济重镇。如果将其看作一个国家,其GDP在全球排名可以稳入前八强。谈起美国,其最具标志性的软实力无疑包括:科技、教育、创新。而只要谈到这些指标,往往离不开一所位于加州的大学:斯坦福大学。该校所在的帕罗尔多 (Palo alto)地区也成为全球最优秀的学者、科技新贵、VC的虎踞龙蟠之所,寸土寸金不足为怪;但让来访的中国人常常大吃一惊的是,仅一条高速之隔,名字也就多了个“东”而已的东帕罗尔多地区,竟然是一个南美移民为主,高失业率、高犯罪率高,高贫困的“拉丁区”。

  “和Palo Alto同样优越的地理位置,这种黄金地段,这种坏区怎么没被‘拆迁’呢?”已经不是头一次,国内来的的友人这样好奇地问。

  我完全可以理解这种疑问。今天的中国,拆迁每天都在进行,黄金地段的窄街陋巷,一个接一个在推土机轰鸣中倒下,他们的居民多半没有机会留在老宅附近,而是和窄街陋巷的断壁残垣一起,被推出曾扎根的地方。虽然见怪不怪,但总有人冥顽不灵,比如四川成都市居民唐福珍,自焚扞卫住房,惨烈震撼全国,虽然其以死抗争的定论至今仍就是“暴力抗法”。

  “黄金地段,这种坏区,为何没被拆迁呢?”我也喜欢这个疑问,因为其答案对中国更重要。

  东帕罗尔多的这种分布,对比当下的中国,确实是让人费解的“疥癣之疾”,但却是美国的普遍案例,除了法律对普通居民物权的尊重,“一本万利”的旧城改造,在美国远远不是一台推土机、数顶大盖帽就能简单完成;更包括一些特意“偏袒”穷人的立法保护,希望能让国人在“更困惑”中深思。

  环状与斑点

  房地产价格从来都伴随经济水涨船高;加州也一直是全美房地产最昂贵的地区之一。

  众所周之,美国徵收物业税。房子越贵,税款越高。那么你能否想象,一位年入三万的加州老收银员,可以和年入近20万的家庭毗邻,同样居住在市价100万的住宅里,而不会因房价飙升被洗牌到“适合”的地区吗?

  Bob Ellingson就是这个老收银员。他目前住在矽谷中心Los Gatos市。一辈子中的的多数时间,他都在做收入微薄的超市服务工作。40年前,他购入价值5万美元的住房,而今价值已超过100万美元。他不但没有被房地产快速升值而“挤走”,还开心地炫耀说,“周围那些年轻人没一个不羡慕我,他们的物业税是我的好几倍。”年过70已经退休的他,现在更开始以房养老。

  矽谷的奇迹誉满全球。过去40年,伴随科技业博兴,矽谷不少地区地价翻了近10倍。如果没有立法保护,收入微薄的老居民根本无法负担,被科技新贵们“挤”至边缘才“正常”,但一项名为Prop13的立法,令矽谷老住户成了经济快速进步的最大受益者。

  “如果按房子的市价交物业税,我肯定住不起,但Prop13规定居民可以按购入价缴税,1.2%就几百块;此外,每年涨幅不超过2%,现在的物业税比我一个月的房租还低。这个税基,还可以传给我的子女。所以我走了,他们也不会因为交不起税而要离开这份祖业”。

  相比之下,中国的经济的奇迹速度也包括“开发区说上马就上马、老民居说拆迁就拆迁”等的惊人高效。这些高效率背后,中国的房地产布局也正发生微妙改变。能按照环状统计房地产价格,正成为中国房地产鲜明的特色。

  北京市统计局公布数据称,北京房价在2009年11月提速上涨,新建住宅期房四环路以内的均价6月近17000元/平方米,如今已达20515元/平方米;五至六环路6月为9296元/平方米,如今已达10665元/平方米;目前只有六环路外均价尚在万元大关以内。

  一份官方媒体甚至这样评论,“北京三环内的房价在2.5万元至3万元人民币每平米之间,四环至六环1万到2万之间,于是,按照贷款月供能力计算,月收入超过3万元的人才能负担在三环内买房,月收入1-2万者在四-六环买房,月收入1万元以下者在六环外以及河北的香河县、大厂县、天津的蓟县等地买房。房价已经,并将继续对中国每一个城市的居民按收入高低进行环状区域配置。这是一个残酷的、必然的、或许是合理的现实。”

  正如这个评论所说,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但是,这并不一定是个合理的现实。

  除非合理的标则,是按照贫富分阶。当然,我并非主张收入悬殊10倍的人要住进同一座大楼,虽然这恰恰是美国波士顿不久前提出的城市建设新建议,其初衷是对整个社群有益。

  过去10年,哈佛大学所在地波士顿经济快速发展,房价也节节攀升,贫富隔离,教育资源隔离,引起公众和社会学者警惕,因为这种隔离,不但会助长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贫富分化,也会顺而加重整个社会的矛盾、不安定因素。因此有建筑学家建议未来的住房,要同时在一座高层建筑中开发出100万和10万美元的公寓,让贫富混居,拉平资源分配长短板。

  从太空看地球,中国人的长城若能跳入视野,当然让中人骄傲。但闭上双目,用想象为中国的鳞次栉比的房地产照价格高低涂上颜色,那跃入眼帘的环状,却该是我们面对经济腾飞的深深一叹。

  在这个次贷后危机时代,我们急切的讨论中国的内需何时、怎样才能提振?等中国开始懂得尊重黄金地段的“疥癣之疾”,内需也恐怕就获得了扎实的起点。届时,推土机背后是繁荣的奢侈品市场,而残垣断壁后是疲弱内需的冰火两重天现状也许就会有所改观。

相关文章

·华为七大“猜想” 10/01/04

·瓮安宣判:“俯卧撑往事”与他们的命运 10/01/04

·中原:2010年商办市场投资价值逐步隐现 10/01/04

·UT斯达康9.5亿卖楼 小灵通时代的谢幕 10/01/04

·珠光控股6000万出售梅州物业股权及贷款 10/01/04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