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很快就从褒变贬,甚至几乎沦为劣货的同义词!
由中国商务部牵头制作的一则三十秒长广告,从昨天开始在全球“主流媒体”播出,广告主题是“中国制造、世界合作”;所谓主流媒体,是包括了CNN在内、曾经一度被视为跟中国不友好的西方媒体(内地有“做人不能太CNN之说”,即不能虚构故事、弄虚作假),但为了要把讯息广为传播,商务部仍要向CNN购买广告时间,宣传官方讯息!
中国政府近年有感于“话语权”落入西方媒体之手,故此尽力打造自己的超级媒体,上月由中央电视台衍生的“中国CNN”启播,目的之一就是要争回媒体霸权,由中国自己发声;可是,遇上当前要在国际社会树立形象,中国仍然无法绕过像CNN 这种美国媒体。中国要争回“话语权”,显然仍未成功。
按照西方媒体的运作模式,编采部门和营业部门分开运作,CNN广告照收,但不保证在评论时不会继续揶揄“中国制造”的种种“黑暗面”;众所周知,“中国制造”和“中国价格”曾经是全球贸易的一种新现象,即价廉物美的中国货在全球热卖,打遍天下无敌手,“中国价格”的价钱,就是同类货品的定价标准,反映出国货的竞争力和主导地位。
但形势很快就出现变化,发达国家不时发现中国货内含有毒物质、不符安全标准、假货冒牌货充斥,侵犯知识产权,“中国制造”很快就从褒变贬,甚至几乎沦为劣货的同义词!
据内地媒体引述“业内人士”的分析,“中国制造”广告突显了三层意思,一是“中国制造”无处不在;二是中国并非只能生产成本低廉的产品,高端市场也到处有中国产品的身影(例如广告中出现的飞机);三是“中国制造”实际上是全球产业链一部分,中国产品是世界上各个贸易体共同协作完成(广告中有穿着中国制造的运动鞋,但写上“综合了美国的运动科技”,又有MP3播放器上用英文注明中国制造,但“我们使用来自硅谷的软件”)。
上述三点,相信没有人会持异议,如果没有“中国制造”源源不绝向发达国尤其美国输出“平、靓、正”的中国货,试问美国怎能享受格林斯平主政联储局年代低利率、低通胀的黄金岁月?但是,正因为“中国制造”所向无敌,令中国在出口贸易上赚取了庞大盈余,对美国出口录得巨额贸盈,而中国赚取外滙愈多,便购买更多美债作为储备,结果导致了美国部分政客和学者所指的全球不平衡,即中国在贸易上只能出口,赚得愈来愈多,却“鼓励”了美国人尽情消费廉价的中国货,却同时获得中国提供不绝的资金,埋下了金融海啸祸根;当中美高层召开领袖峰会时,要求扭转全球不平衡成为了主要议题,中国政府承诺减少出口,扩大内需,尽量解决“中国制造”出口过多的问题。
由此可见,商务部以制作广告的方式替“中国制造”重建形象,是用心良苦之举,惟此议题已成为高度政治化的题目,并非靠“软销”包装就可扭转大势,要在形象上做工夫的话,也许要花上一段长时间才见成效。
对中国来说,中国制造也带来不少问题—耗用大量资源、造成严重污染、破坏生态环境,而长期以低成本竞争,也造成劳工权益受剥削等后遗症;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政府在今年开始首次出现了对外直接投资超过了吸收海外直接投资,成为了资本净输出国;内地专家估计,今年全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可能达一千四百亿美元,同期吸引海外直接投资则在八百亿至一千亿美元之间;换言之,中国正从“中国制造”出口的贸易大国,走向成为输出资金的“资本强国”,从过去吸引外资从事加工贸易、补偿贸易等方式,不断升级,成为了“走出去”在外国从事收购合并、购买资产的国家;如此转型,对中国来说是一次大转变,也是走出“中国制造”模式的开端,商务部现在才开始宣传中国制造,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了。
·百度涅槃进行中 09/12/01
·钩沉:《时代》封面与百年中国 09/12/01
·暗渡入粤 万达“千亿商业帝国”调查 09/12/01
·统一“砒霜”果汁 “农夫山泉有点毒” 09/11/30
·中移动深陷色情门 09/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