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博鳌房地产论坛_复苏与改变中的房地产新未来
不再开车的生活

  我爱车,也爱开车。有人对开车上下班感到很头大。我每日驾车上班的时候却是宝贵的独处时光,我会调大音量听我最喜欢的音乐,或是整理自己的思绪。

  如今,30年来第一次,我的这一圣堂消失了。我不再有自己的车子,我也不再开车上班。

  我现在成了城里人,住在华盛顿特区东南的国会山附近。我坐地铁上班。

  像我这样婴儿潮时期出生的职业人士注定会发现自己的人生选择简化到广告营销中的模式。我的新生活显然让我成了一种潮流中的一分子。我是一个新城市主义者,一个生于婴儿潮时期、过着第三种生活方式的婴儿潮人,或者说是绿色运动中新的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典范。我们这些人少开车,多走路,放弃郊区一座房子和两部SUV车的高能耗生活,在我们的星球上留下更浅、更小的碳足迹。就我来说,我放弃的是底特律郊区一座80年的房子和一部马力强劲、每加仑只能跑20英里的的日本车。

  本月早些时候,我卖掉了自己的斯巴鲁(Subaru) WRX,搬到华盛顿特区的一座loft(译者注:工房改造的公寓)。我的生活因此发生了改变,而且仍在变化。

  我过去几乎每周六都进行一次大采购,开车数英里去一家商店,把五、六个装得满满的购物袋扔进车的后备箱里。现在,我可以走路去三条街之外的超市购物。不过,我的那辆红色两轮可折叠购物推车能装下的或是我两手能提得动的东西非常有限。不再有为万圣节准备的大南瓜了。

  有一天,我在办公室收到了一个35磅的包裹。要在以前,我会把包裹放到车的后备箱里,开车回家。现在,我需要把包裹拖到K Street和Connecticut Ave交叉的街角上,打车回家。以后,再也不能有35磅的包裹了。

  最大的变化在我早晚上下班上。以前,我会把咖啡倒进一个旅行杯,抓起公文包,跳上我的斯巴鲁,一个人开上25到30分钟的车。

  现在,我会走大约四条路去地铁站,拿上一份免费报纸,乘自动扶梯下到站台上,在地铁上费力地抢到一个站脚的地方。地铁上禁止饮食,所以咖啡也没有了。现在上下班成了一种半社交性质的活动,我和那些一起乘地铁上下班的人是一个群体,我们试图忽视彼此的存在,忽视我们彼此距离太近的事实。

  好消息是:我新的上下班方式来回只要3.50美元左右,是我每日汽油费的一半或三分之二。我不后悔失去了斯巴鲁高额的车险,我获得了走路上下班的健康机会,还有一双为这里阴雨连绵的天气而准备的时尚防水鞋。坏消息是:我早晨上班的时候什么也做不了,因为我要努力避免踩到别人的脚趾头,无法同时集中注意力想事情。

  奥巴马总统为减少美国的矿物燃料消费作出了广泛的努力,而其中之一就是鼓励更多的人住在距离工作场所更近的地方。普通美国人平均每人每年排放19.8吨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导致气候变化最普遍存在的几种气体之一。相比之下,德国人平均每人每年排放10.4吨二氧化碳。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很多,不过美国人往往喜欢住在距离办公场所远的地方是其中一大原因。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和住房及城市发展部(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最近建立了合作关系,利用政府的权力来控制土地使用和交通运输资金,推广可持续的社区,鼓励高能效住房选择。意思就是:减少在玉米地里建房子,增加沿交通线或在成熟社区的住房。

  我没有把车卖掉,因为我想天气不好或是偶尔想拥抱城市生活时可以用一下。我们搬家到华盛顿特区是出于工作原因。现在看来,放弃自己的车在经济上看是个合理的选择,因为国会山的生活远比与华盛顿恐怖的交通作斗争更有意思。

  我们这一代中有多少人希望和我一样放弃开车仍是各类团体争论的话题,包括汽车生产商、房屋建筑商、环保主义者和联邦决策人士。

  房屋建筑商看到,过去两年来消费者的偏好转向了更小的房子。姑且不说房屋抵押贷款市场的动荡和几十年来最严重的房价暴跌,人口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预测,一旦孩子离开了家,很多婴儿潮时期出生、如今迈向老年的人将选择较小、更易管理的居所。这些推测帮助推动了很多美国城市的loft和公寓开发项目的激增,以及开发所谓的“适合步行”的社区。

  无论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在做什么,人们都想知道为什么。我们这些孩子已经长大离家的人占了婴儿潮人口的一大部分。根据我们在新社区中所看到的人判断,至少有些人正像我一样尝试着更简单的生活方式。

相关文章

·德国纪念柏林墙倒塌20周年 09/11/09

·明发再传认购不足 “割喉战”又将重演? 09/11/09

·“卖地和退地”之后:转型阵痛中的鹏润 09/11/09

·老屋癖:隐藏在巴黎中心的田园 09/11/08

·老潘网聊:SOHO中国从来没有倒过土地 09/11/05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