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博鳌房地产论坛_复苏与改变中的房地产新未来
台海变迁:眷村文化的味道

  老兵终究会死,眷村也逐渐凋零。

  眷村,60年前中华文化的移植,数十年成长历程中又添加了自己的味道。眷村就在那里,根基未变。

  台湾有一个综艺性节目——康熙来了,两岸四地非常的火。主持人风趣幽默,调侃自如,嘉宾多是演艺界,商界,政界等有名的人物,因此广受青年人的追捧。

  这样的节目曾经播出过“非娱乐”为话题的节目,包括05年为宣传健康城市——“把爱传出来”的那一期,当时身为台北市长的马英九前去坐镇,宣传的是将台北推向一种“有爱,有关怀,有文化“的城市,各族群之间,外来人之间,甚至于是人与动物之间的关怀跟爱。虽然小S依旧是未改本色搞活了气氛,但话题是严肃的。那么眷村也是在这个节目里被我们大家所知道和了解。

  什么是眷村呢?眷村是国军去台后为大陆各省迁徙至台湾的的国军(党政官员、公务员、军队)及其眷属所兴建的房舍,也就是为数十万的外省第一代无偿提供的居所。主要集中在台北市、台北县、桃园县、新竹市、嘉义市等地。视频中可以看到房舍和我们山东乡下的平房相似:尖顶,红瓦,土制墙面,街道狭窄,见了会让观者怀疑,这里是我们印象里的宝岛吗?那是五十多年前的画面,现在可能会换了模样。

  那边的故事总是特别的吸引我。去年,了解我的朋友兴冲冲的告诉我门口有个台商来推销台产的糖果,4元一块,今天打特价2元。我跑去看他做生意,站了好久,发现他是假的,因为口音不对。但推敲糖果是真的,里面包裹桂皮,糖纸也是繁体字,味道怪极了,勉强吃了半颗。闲话少絮。

  眷村的名气是因为里面住的人和村里面蕴涵的大陆文化,也就是你跟我所经历过的文化背景。你能够看到花甲的老人,在房前屋后下着象棋喝着大碗茶;大锅里会飘出山东大饼的味道;会听到推着脚踏车的大爷叫着“棉花糖嘞”那嘹亮的吆喝声;也会看到一群孩子,蓬头垢面,趴在土地上弹着钢球(一种游戏)。那里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属于山东人的,四川人的,东北人的......他们呢?一些人想要的是居有定所,另外的一些人要守住的是一种情怀,故土般的,海对面的记忆。

  一些东西加入了记忆就变得弥足珍贵。好似江南乌镇,小桥流水,石板小巷,讲述的是晚清和民国的历史幽情。蜂拥的观者可以说是为了小桥,为了流水,为了石板,为了小巷,但内在的是为了一段历史和文化,在史书中看不到又讲不清的体验。眷村文化是个大时代的产物,历经数十年的风雨,由最初的暂居之所,到如今面临被拆除的危险,似乎命中注定要历经波折。而我们希望看到某种传承,历史的,文化的,民族的......凡此种种。

  很早就听说有一部舞台剧《宝岛一村》,由赖声川与王伟忠共同导演。是根据一些人的回忆,编撰成了三个多小时的舞台剧,讲述了动乱与流离时代下大人物与诸多小人物的故事,悲与喜,笑与泪不仅仅是一家的事。有人称其为“文化纪念碑”,也就是为了留住逐渐消失的眷村文化。我们也希望眷村不仅是外省人的文化,同时也同乌镇一样成为我们的文化。

  可惜的,至今也未能亲历现场表演,只能在别人的口述中看到些细枝末节,感受着由遥远的对岸传来的故事。

  我能听到一个苍老颤抖的声音,跟着舞台的歌声一起高歌“我的家在松花江”,然后,随着舞台上的节奏一起的大声哭泣;我也看到戏中的某个演员,在节目中讲述爸爸的爸爸的故事时痛苦的哽咽;也听到有人这样说“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有一天我可以有一个自己的炕(东北特有的),下面烧柴火,上面很暖和”。我们没办亲身体会那种情怀,只能试着理解——那是他们的故事,那是他们的歌

  眷村,60年前中华文化的移植,数十年成长历程中又添加了自己的味道。变的?不变的?眷村就在那里,根基未变。

相关文章

·销售首破300亿 保利9月百亿购地 09/10/15

·微软Bing名字来源首次曝光:为百岁老人姓氏 09/10/14

·仅限量一部的布加迪威航 09/10/14

·小旅馆的后现代精神 09/10/14

·世界上人均名牌最多的国家 09/10/14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