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夜幕降临,以色列国家馆的外墙上还将播放介绍以色列名胜古迹的视频,比如圣城耶路撒冷。
哈伊姆说,以色列国家馆将主要利用可循环使用的钢管、螺栓、PVC玻璃以及天然原石建造而成。以色列馆的贝壳形主体建筑将于2009年11月完工。内部装修和多功能设施将在2010年3月完成。
哈伊姆说,世博之后,“海贝壳”有可能留在上海作为永久建筑保存,也有可能被拆散,运回以色列,在耶路撒冷、特拉维夫或者海法重新建造起来。
“以色列和中国给了我不同的灵感”
Q:世博以色列馆的主题是“创新让生活更美好”,你如何将这一主题融入作品设计中?
A:无论是创新还是新发明,都离不开对话。对话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的伟大的思考,对话是我们为人的基本。因此,我在以色列馆展馆的主体建筑高24米,分成两个独立而又互相连接的空间:用玻璃建筑的光之厅和用原石建筑的创新殿。每当夜幕降临,展馆的外墙上还将播放介绍以色列名胜古迹的视频,比如圣城耶路撒冷 的构架中,力图让每一个建筑部分之间产生紧密的交互关系,而这必然需要运用到新的建筑形式、新的建筑科技和新的建筑材料。也只有如此,以色列馆才能给我们的后代留下宝贵的财富。
Q:很多人都说以色列馆看起来就好像一颗美丽的贝壳,你是如何获得这种灵感并将之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去的?
A:以色列馆的造型来自于自然的宁静和生活的和谐。当然以色列和中国给我的不同记忆,比如犹太历史、朱迪亚沙漠或者黄山的峰峦、桂林的山水,这些都让我能够更好地将理念实体化。
Q:在设计展馆的时候,你添加了哪些中国元素?
A:我在老子的道家哲学中领悟到了阴阳之法,这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创作空间。
Q:我们知道这是以色列首次在世博会上推出国家馆,如何才能让它更能代表以色列的精神?或者这么说,你认为以色列馆的哪一部分最能代表以色列?
A:中国有5000多年的历史,而我们以色列有4000年。以色列馆代表了古代犹太文明和以色列未来的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由原石建造的部分代表了历史,代表着犹太人的根和我们的过去。在馆内,游客可以从伟大的大卫王、所罗门王开创的盛世,一路走到爱因斯坦开创的物理学突破,领略一种文明的发展之路。而由玻璃窗构成的建筑部分,则象征着今天崭新的以色列国家,那是一个在多个领域享有盛誉、清澈而有朝气的国度。
Q:以色列馆如何能够与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相对应?
A:在迎接中国宾客的低语花园中,我们会栽种一批柑橘果树,在树林中将搭建一些轻便的凉亭,保证孩子们、家长们能够在排队等候入馆参观的时候不会被阳光灼伤,不会被雨水淋到。而展馆的主体部分将完全由可持续的环保材料建成。这些都是以色列馆在实现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宣言。
最早在2010年3月,中国朋友就可以看见我们的世博以色列馆了。我非常期待,这将让我可以实现在上海出生的母亲的遗愿。
·中海70亿“劫杀”绿城 力夺中国新地王 09/09/10
·施佩尔:南北中轴是北京历史的一部分 09/09/08
·高力国际:2009年8月上海住宅市场报告 09/09/02
·地产商掀起上市掘金热 09/09/02
·芬兰:在地球上创造一个天堂 09/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