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博鳌房地产论坛_复苏与改变中的房地产新未来
中国,下一个房地产泡沫?

  当他们作出负面评论时,正表明他们希望推动市场上涨。

  市场担心中国决策者会很快取消用于刺激国内经济复苏的货币政策。可别上当。北京很可能会把促进国内市场的货币政策执行下去。

  尽管美国和欧洲市场有复苏迹象,但中国出口依然疲软,而依靠国内消费弥补市场缺口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基建投入在2009年的经济增长中占了很大的比例。鉴于今年财政刺激的力度,2010年继续保持GDP增长将造成财政压力的进一步加大。

  因此,住宅建设成为中国领导人寄予厚望的灵丹妙药。为引导开发商启动新项目,决策者必须首先通过低息贷款鼓励摇摆不定的购房者,尽快降低国内的未出售住宅存量。这个办法卓有成效;当前的未出售住宅存量由年初的超过十四个月的需求量降低到约相当于九个月的需求量。房产市场在这一政策的推动下,成为 2009年中国令人印象最深刻的经济景观。

  由此看来,资产价格如房地产价格的稳定或上涨远非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的意外结果,而是这一政策的目的。住宅建设必须在GDP增长中承担如此大的压力,这一事实意味着决策者宁可在过度膨胀中犯错误,也不愿冒险采用不合时宜的货币紧缩政策,过早地扼杀经济的增长。

  相关的政策必须避免对中国的经济体造成过多的扰乱,这一因素也导致领导人在经济增长中采取减少冲突的策略,而不是实施有助于调整需求结构实现可持续个人消费的深层结构改革。低息贷款比较农村土地改革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state-enterprise dividend restructuring)而言政治成本要低得多。

  与此同时,一个“泡沫链”将在经济底层形成。中国的银行最初在增加贷款吹大金融泡沫的时候是很不情愿的,因为这与它们艰难的内部改革背道而驰。但现在他们已经向家庭购买者、开发商和通过向开发商出售土地获利的政府贷出了大量新款项,银行在资产保值方面有了更大的风险。住宅购买者也是这个链条的一部分,特别是还存在一些绕过正式分期付款的限制完全用贷款买房的人。

  基于上述原因,中国领导人更可能愿意监督资产的通胀而不是制止它。尽管北京有缩减信用扩张的说法,决策者还没有采取真正决定性的措施,如提高银行准备金率以吸收流动性等。

  更准确地说,官方似乎更倾向于不时提醒市场仍然是两面性的,以此来避免走向更加严重的通货膨胀。当他们作出负面评论时,正表明他们希望推动市场上涨。

  在这种情况下,当决策者试图释放货币压力时,至少促成了一些附加的改变。国内首次公开招股发行已经再次重启,从7月10号以来已经有市值合计 7.9亿的5家公司上市。其主要意图就是吸收不确定的流动性,但这样的上市也许同样有助于通过将来的私有化促成管理改革。同时中国也正在放宽资金外流,例如海外并购和通过主权实体进行的间接投资。

  自由资本帐户是中国朝经济现代化迈进的长期跋涉中走出的积极而必要的一步。不过依赖吹大资产泡沫的经济振兴举措充满风险。这种方式可能在政治上加剧财富分化,造成财富和资源的分配不公;而且,如果决策者对退出策略判断失误后不得不采用急刹车方式时,将会引发普遍财产缩水的威胁。通货膨胀的失误同样会导致物价控制政策的恢复,就像中国在2008年1月最后反击通货膨胀时我们所看到的那样。这样,近来为了鼓励资源有效配置所设计的令人赞叹的自由价格体系将被迫走向反面。

  有句俗话说“越不想麻烦,麻烦越是找上门”。如果中国不愿面对困难的机构改革,继续沿着以资产膨胀促发展的路子走下去,麻烦也许会比决策者们期望得更多。

  注:库尔茨先生是立足于上海的战略家和麦格理证券公司的中国研究主管

相关文章

·8月新增贷款或达5000亿 09/08/21

·瑞安建业1.18亿美元收购盈大地产北京项目 09/08/21

·中报盈利预警:转折年代 富力的平衡 09/08/21

·备案20万/㎡ 华润幸福里“不幸福” 09/08/21

·博鳌专访 季斌:蓝光的思考 09/08/21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