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博鳌房地产论坛_复苏与改变中的房地产新未来
用即时搜索探知“地球的脉搏”

  云计算还只是个飘渺的影子,针对即时信息的服务成了今年互联网服务的重点。在Twitter的新主页上,人们可以看到其他人关于此刻、今天和本周热门事件和话题的最新反应。

  8月刚到,当下全球最热网站Twitter就换上了新的主页。这不是一次普通意义上的升级,Twitter追求的也不是用户的新鲜感——在新首页的重要位置上,原来那句著名的口号“你在干什么”变成了“看看人们在说些什么”;网站的新主旨则是“分享和发现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页面中央的一个大号的搜索框,让人想起简洁的Google首页;页面底部则依次是此刻、今天和本周最热门话题的关键词。这个网站把自己看作“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日志”,几年前,这个美好的称号曾经属于Google。最近,Twitter的一批内部资料“不慎”外泄,爆料网站称,早在今年2月,该公司就为自己提出了一个野心勃勃的目标: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10亿用户的互联网产品。会议记录上的原话是“如果我们能拥有10亿用户,那我们就能成为这个星球的脉搏”。还是在那次会议上,创始人斯通(BizStone)还将自己的网站定义为一个“神经网络”。

  网络上到处都是关于即时信息的话题,人们迅速忘记自己一个月前曾经为之激烈辩论的事件,积极地探寻着下一个可能卷入大量网民的爆点,以便能够最迅速地参与其中。埃里克·施密特(EricSchimidt)说:“大部分以知识为中心的人会对实时信息上瘾,例如Twitter消息、Facebook页面、一条信息、一条提示,或是YouTube上的一则视频。我也和所有人一样。对我来说,我会试图在晚餐时关闭电脑。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你就已经有进步。不过这确实很难。”在“必须知道”的压力之下,即时搜索的出现及受到的追捧也就理所当然了。

  人们在说些什么

  即时搜索是什么?简单地说,在Google里搜索“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你可以从结果中找到关于这个足球明星的所有资料。这是传统搜索引擎赋予我们的,它把互联网变成一个图书馆,告诉你你需要的书大致会放在哪一个书架上。在Twitter里搜索这个球星,你会看到他刚刚以创纪录的身价转会皇家马德里俱乐部,兴许你还能看到现场观摩他出场仪式的8万人中的一两个,这有助于你理解现场为何如此疯狂——8万人走进体育场,只为了远距离看这个人穿着自己俱乐部的球衣出来走一圈。

  技术和运行机制决定了即时搜索与传统搜索的差异。在一件事刚刚发生时,很少有网站会把它做成网页。比方说一场苹果的新品发布会,大部分网站都是在其结束之后才撰文描述和评论,并争取第一时间推出。但即使是这个“第一时间”,也已经显得太慢了。要等到Google或微软的“爬虫”来到这个新建的页面之后,用户才有可能在搜索引擎里获得它。而在此之前,发布会上主持人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已经被人发到了微博客上,这些言语的碎片就是即时搜索的“图书馆”。它能找到世人关于事件的最新报道和评论。

  没有谁比Twitter更适合即时搜索的了,因为没有谁比它更接近“这个星球的脉搏”。根据一份来自新闻监测服务提供商VMS的数据,今年5月,这个网站共得到了近30亿次点击,准确地说,是27.3亿次。媒体和博客的推波助澜正在放大这个数字,在5月里,Twitter获得的媒介报道相当于4800万美元。它的影响力正在迅速膨胀。即使它没有摆脱web2.0时代“少部分用户创造内容”的规律,但实际活动用户的比例和质量都大大超出了博客时代。即使是那些不怎么创造新内容的用户,也大多不遗余力地转发和回应着来自茫茫人海的即时信息。

  媒体人张亮把当年用来评论思科的一句“产品好到这么烂的管理层也搞不死它”原话送给Twitter,意指这个不足50人的公司在管理和经营方面一无是处。在站内信息的搜索上,他们的决策慢得惊人。无论是收购第三方的搜索服务Summize,还是正式推出并强调自己的搜索功能,都仿佛是在别人催促之下作出的决定,而非主动追求的结果。但这没有妨碍它变成目前最领先的即时搜索引擎。现在在Twitter搜索被克林顿从朝鲜带回去的女记者,仿佛可以看到整个美国都在欢呼。更恐怖的是,你完成搜索后的每一秒钟,结果页面都可能会自动刷新。搜索者永远不会错过最新的动态。

  Google:“只做别人没做过的事”

  Google的两位创始人近期接受了一次媒体专访,谈的是旗下的Chrome浏览器和尚未推出但已经闹得满城风雨的操作系统ChromeOS。但席间仍然出现了如何应对即时搜索潮流的问题。答案是:“我们应该在某些方面做得更好。”此外,佩奇说Google正在寻找更多的实时搜索信息源,而不是再创造一个twitter出来。施密特则说:“我们有自己的原则,就是只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

  在今年5月举行的Google时代精神大会上(大会的主题正好就是即时网络),拉里·佩奇曾发表如下言论:“我一直认为我们需要在搜索引擎中即时收录网页,用于即时搜索。最开始,我的同事们只是一笑了之,不相信我说的。现在有了Twitter,他们知道不得不这么做了。并非所有人都需要即时搜索,但是你知道,人们对即时内容越来越感兴趣了。”佩奇发言两周之前,Google已经开始寻求方法,试图把Twitter等微博客服务整合到Google的搜索产品中去。最近这一次访问中,佩奇还指出自己5月的言论有些被夸大了。

  现在看来,Google的即时搜索战略是整合即时信息。他们不会放弃这块大蛋糕,毕竟“人们对即时内容越来越感兴趣了”。可以令佩奇和施密特放心的是,即时搜索无法取代传统的网页搜索,尽管前者更快速,也更真实,但它只是搜索引擎的一个补丁,而不是新方向或者升级。在第一时间看到C罗值那么多欧元时,还是有很多人会好奇,然后习惯性地打开Google,去探求“标准答案”。

相关文章

·谷歌为何要“读”万卷书? 09/08/20

·建筑摄影的另一种表达:超越现实与虚拟拼贴 09/08/19

·798双年展拒绝“范跑跑” 09/08/19

·江诗丹顿推出第三套面具腕表 09/08/18

·博鳌专访:救市政策差异化 09/08/18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