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香港小姐竞选很快就要揭晓了,向来好事的香港传媒今次以“沦陷”为主题来形容本届香港小姐的整体素质,惹得主办方、香港小姐候选人和媒体的关系可谓剑拔弩张。当然,如此一来,炒作的目的也自然是达到了。
香港小姐竞选(MissHongKongPageant,简称港姐)历史由来依旧,首届创办于1946年,一开始是由几个香港富商以私人名义在豪华酒店内举办,後来声势越来越大,直至1973年,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正式接手该项已经成为香港传统的选美节目,并从那时开始规定每年一届,并透过电视台向公众直播选美决赛。
多年以来,不少参加香港小姐选举的佳丽一夜成名,或进入娱乐圈成为万众注目的明星,或嫁入豪门跻身社会名流,耳熟能详的名字包括“大美女”李嘉欣、曾经一度被认定是“玉女接班人”的谭小环、多年以来都以“八点档收视率保证”着称的陈法蓉等等。
有趣的是,很多没有获得冠军的港姐,日後的演艺生涯有时候更胜过冠军人物,比如近年来被TVB力捧的佘诗曼、胡杏儿,这两位就未能摘得当年港姐竞选冠军,分别荣获1997和1999年港姐季军。1983年荣获港姐亚军的张曼玉日後的发展更是如日中天,甚至在国际声望上早已把历届港姐冠军远远地甩在後面。
香港市民都说港姐竞选有其“潜规则”,就像世界任何地方的娱乐行业一样,无可非议,本来大家就是娱乐一下,进入娱乐圈,自然要按照娱乐圈的办法做事。此外,港姐冠军获奖者有时难免孤芳自赏,没有亚军、季军甚至第四、第五名来的听话,对其发展也造成不小麻烦。
2008年港姐冠军张舒雅就因为和无线电视的个人过节被TVB高层“冷藏”,甚至剥夺其代表港姐参加下一年“国际中华小姐”的竞选,如此公开化的港姐竞选矛盾也自然成为当年城中最热门娱乐头条之一。
今年6月,本届港姐十大候选人一经曝光,向来“敢说敢当”的香港《苹果日报》便以“37年美丽终结,09港姐沦陷”为大标题历数本届港姐候选人长相、气质和背景的不足,言辞之犀利非常人可以承担,难怪主办方罕见公开回应,并请来香港娱乐圈“和事佬”曾志伟专程安慰候选佳丽。
曾志伟一见本届候选佳丽就拼命安慰说:“其实港姐年年都沦陷”。
真的吗?
香港小姐竞选自创办以来就强调港姐获奖者必须“美貌与智慧并重”,可见选港姐不是选“花瓶”,虽然“花瓶”对整个竞选的可看性而言无疑是必不可缺的。纵观历届港姐,确实出现包括张曼玉、蔡少芬(1991年季军)等“美貌与智慧并重”的佳丽,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也的确可以代表那个年代的香港女性在个人精神和社会思想上的某种诉求,令港人可谓心服口服。
有香港朋友介绍说,1997年回归对香港小姐竞选来说可以算是一个“分水岭”,虽然政策上没有因为回归而出现任何限制或变化,但97前後香港曾出现大批外国移民潮,纯粹从统计学角度来看,有兴趣参加港姐竞选的样本数随之减少,使得近年来港姐竞选难免令人有种“矮子里面?高个儿”的感觉。
本届香港小姐竞选,最後入围决赛的十大佳丽有五人是以学生身份参选,另外五位佳丽虽然均属“在职人士”,但很多毕业不过一两年,因此有朋友戏称,今次“香港小姐”竞选实则好似“香港学生小姐”竞选。
学生以学为主,他们的社会阅历和待人接物的经验自然相当有限。既然日後一旦当选,要以“香港小姐”名义示人,他们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外界对香港几百万女性仪态、气质和智慧的看法,万一处理不当,难免令人感觉香港女性“tooyoung,sometimestoonaive”(太年轻,有时候太无知),又或者引发新一轮”某某某不代表我“的全民大讨论。
最近看了一辑有关本届港姐竞选的幕後花絮,TVB的主持人采访一位港姐的家人,问其对这位港姐参加竞选怎麽看,这位港姐的弟弟先是把姐姐奉若天仙,之後又话锋一转,开始攻击香港传媒对姐姐的长相指手画脚,这位弟弟对着镜头批斗某香港报纸:“我姐姐参选,管你们什麽事情?It's
noneofyourbusiness,youknow!”
身为媒体从业人员,虽然很少有机会写娱乐新闻,不过还是对这位弟弟的表现觉得又好气又好笑。殊不知在你姐姐决定参加港姐竞选的那一刻,她就已经进入了一种“公众人物”(publicfigure)的状态。
媒体是整个港姐竞选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传媒,就不可能有港姐诞生。香港人如果可以讨论行政长官曾荫权的领结戴的好看不好看,又怎麽不可以讨论你姐姐长的好看不好看呢?
我有一个朋友,这里暂且称其为B。B是内地一富家子弟,在上海开宝马,来香港开法拉利。某日我在香港报纸上忽然见其照片,身旁还有一个妙龄女子,仔细阅读才发现,原来新闻是有关B先生驾驶法拉利出车祸,报警拖车,顺便牵出了同在车上的C小姐,C小姐是一位香港二流明星,于是八卦周刊便以B先生为C小姐新任绯闻男友为题大作文章。
某日再见B先生,我好奇地问他和C小姐的关系,没想到B先生特别坦白,说是“逢场作戏”,帮C小姐经理人的忙。原来车祸是假,只是故意擦破一点保险杠而已,“炒作”是真,只因C小姐最近通告不多,唱片又迟迟推不出来,只能靠“香港明星傍大陆富家子”为题恭请香港狗仔队帮忙八卦一番,确保C小姐人气不减。
真不知下一次C小姐是车祸还是空难?
凭心而论,香港从来就不缺美女,尤其以中环、金钟“officelady”(办公室白领女性)经常出没的高级写字楼堪称美女现身频率最高。我曾经一度好奇,为什麽那些我在中环、金钟写字楼里偶遇过的无论美貌、气质、职业和智慧都非常出众的香港白领女性不去报名参加港姐竞选,他们才真是完全可以代表香港女性秀外慧中、美丽与智慧并重的城市代言人。
我的香港朋友笑我想法太过简单,殊不知那些在中环、金钟写字楼里拼命的香港白领女性根本看不上所谓的港姐竞选,要想让他们穿着泳装走T台,面对媒体刁鉆刻薄的提问,更可能要被拖入香港娱乐圈数之不尽的“潜规则”当中,一句话:犯不着。
在香港,真的很美的都没有兴趣去“选美”,在上海,去“选美”的又都不敢说自己是“选美”。
最近几年,内地也其实不乏诸多选美类型的节目,比如上海东方卫视曾经推出过的一档热门“美男”竞选节目《加油,好男儿》,又或者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推出过的全国时装模特大奖赛等,这些节目的收视率都不错,可见“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同一个世界都有同一个爱好。
上海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可谓是亚洲选美热门城市之一,这点从王安忆小说《长恨歌》中可见一斑,始于1946年的香港小姐选美其实也是三四十年代上海小姐选美的某种传承和攀比。後来改朝换代,社会主义体制下的上海自然要和”选美“绝缘。
虽然最近几年由上海市政府领导的上海市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以宣传上海旅游为名义策划过多届“上海旅游形象大使”的选拔活动,但官方宣传口径坚决抵制”选美“两字在媒体上公开出现,因为在社会主义的传统思想框架下,选美毕竟是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的体现。
一场选美,不同观点,还是香港那句老话“自己事,自己知”,祝愿今次参加港姐选美的佳丽们,无论将来立志成为下一个张曼玉,为香港在国际舞台上打出一个名号,还是学习李嘉欣,毕竟花无百日红,早日把自己嫁入豪门做富太太,都尽可能多为社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吧,毕竟大家都会关注你们,你们也都渴望被大家关注。
·澳门行政长官候任人崔世安今将赴京接受任命 09/08/10
·林肯组阁 09/08/04
·马英九当选 国民党人事布局领导机构将有结构性变化 09/07/27
·美国的“一小步”:人类太空探索一大步之后 09/07/20
·谷歌:我们并不强大 09/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