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博鳌房地产论坛_复苏与改变中的房地产新未来
经济数据半年报隐忧

  本网综合:7月15日上午,国际统计局公布了2009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98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1%,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2025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70070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57767亿元,增长8.3%。

  对此,国内众多经济学者均对数据进行了解读,并警示经济增长下的潜在危机,大部分学者认为,目前国内经济回暖的基础仍不稳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不尽合理、就业压力等方面仍然存在问题。下面是部分学者的言论和观点摘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二季度GDP的增长速度达到7.9%,已经接近或者可以说达到了一个比较正常的增长速度,而这个增长速度主要靠的还是房地产、汽车、投资的增长来拉动。民间投资尽管增长较快,但是应当看到,国有单位的投资、政府的投资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民间投资的增长速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快,进一步激活。此外,住房和汽车以外的其他各个方面的消费还有待采取进一步的措施、通过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等方式来实现增长。

  “房地产投资刚刚出现回升,现在有些城市房价又开始飙升,出现了“地王”。如果房价暴涨,老百姓有可能就不买房子了,那么房地产市场刚刚出现的繁荣局面就有可能发生逆转。”

  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齐建国:投资增长很快,但这不正常。如果一个经济体它的增长很正常的话,那么投资主体应该是企业,但是在我们投资当中,还是政府投资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是在政府政策带动下来增加的投资。那么同时贷款增长也比较快;我们今年按照我们年初的经济工作计划,全年应该新增贷款五万个亿,实际上我们上半年新增了7.2万个亿,上半年超过全年目标的40%以上。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靠贷款,也就是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自有资金还存在很大的困难,盈利面还是不高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经济回升它的基础还不牢固的。

  著名财经评论人叶檀:上半年经济数据的好转主要因为银行的天量信贷与政府的积极财政政策,这导致投资增加,直接转化为GDP,基础建设所需的水泥、粗钢等进入热销期。上半年新增信贷超过6万亿,全年超过9万亿,而中国今年当年的新增起码在4万亿以上,远远超过中央政府提出的3年4万亿的积极财政政策,如此之高的信贷、投资增长为1949年以来所仅见,因此,有理由得出结论,目前恢复经济的政策不仅没有改变中国投资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相反,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保持平稳略增的态势,出口下滑是无法改变的长期趋势,投资疯狂增长,三驾马车成为一驾独行车,速度越快,风险也就越大。

  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对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示了四方面的担忧:

  一是制造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状况还没有真正复苏。表现在数据上就是工业增加值仍偏低,上半年工业增加值仅7.0%,有些偏低。“回顾上半年,3月份的工业增加值是8.3%,4月份7.3%,5月份8.9%,受内外需求萎缩影响很大。”

  二是地方政府的投资配套仍不到位。如根据审计署的数据看,目前国家投资所带动的地方和社会投资项目中,地方政府的资金配套率不到一半,远远不够。

  三是社会资本还没有真正被带动起来。银行贷款中投放到中小企业的比例还偏低,民营企业对实体部门投资的预期仍不乐观。

  最后,下半年的城乡消费和就业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下半年我最担心的就是就业。就业不起来,大家口袋里没有钱,就根本谈不上消费的持续增长。”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包明华:“对此数据,我的态度是有保留的乐观,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过高,导致对国际经济的依赖程度偏高。在大环境没有改善的情况下,中国自身的宏观政策显然不能完全解决经济所面临的系统性风险,也就是‘自己没办法控制的风险’,但现在看来,降低外需依赖、经济本身的质量和效率偏低等等问题都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相关文章

·经济数据半年报隐忧 09/07/16

·众厦地产:深圳房地产统计分析报告(09年1-6月) 09/07/16

·地产牛市下半场 09/07/16

·统计局:上半年GDP同比增7.1% 坚持宽松货币政策  09/07/16

·统计局:中国上半年GDP同比增7.1% 09/07/16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