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博鳌房地产论坛_复苏与改变中的房地产新未来
巴别,巴别-不只中外建筑史

  建筑说到底是一种文化,是构成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不是一册教科书式的中外建筑史,它熔建筑艺术、文化学、史学、哲学和心理学于一炉,对人类文明历程进行了一次较为系统的梳理。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侧重于建筑的基本知识,下篇侧重于建筑历史,二者相映成趣。作者从建筑艺术的角度切入,在对“建筑”这一文化对象的诸属性及与其相关的一些文史典故、美学观点进行讲解的同时,运用了比较的方法,对东西方建筑艺术的总体特征、细部差异及其各自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了细致而生动的阐述。

  序

  通读了尉老师的书稿后,真感觉文如其人,我从中看到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位对社会持有深沉责任意识与使命感、富有思考与批判能力、博学、笃志、执著、令人可畏的青年教师。

  本书的内容结构和编排技巧富有新意,上篇侧重于建筑理论,下篇侧重于建筑历史。讲论则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几乎是将天文地理、哲学宗教、文化艺术、社会历史……凡与建筑相关的知识全都巧妙地编排了一遍,文笔畅达;说史则环环相扣,通过十篇文章将人类建筑文明史作了一番传奇式的精彩表述,同时又将东西方文化比较、各种增广贤言及作者自身的价值判断巧妙地穿插其间,既普及了历史知识,又普及了现代意识。这对于一位青年教师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由此也可知为什么他的授课如此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我还想说一下作者写作此书所采用的方式。这本书虽是作者以自己在大学课堂上的教学讲稿为基础整理出来的,但却是以大众读物的形式来编撰的。因此,通篇文字深入浅出,“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成功地克服了以往学术著作“理论玄妙得高不可攀,历史繁杂得令人生厌”的弊端,将“小众知识”普及为人所皆知的常识,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我们未来的大学教科书,是否也应该考虑一下可读性的问题呢?

  此外,作者在书稿中凡引用别人的东西,均不厌其烦,用括注、脚注、尾注等各种不同形式一一注明,恐有疏漏之处更在“后记”中坦率说明,一丝不苟,这是一种严谨、诚实的学风。

  因时间仓促,虽通读了全书,但尚未能细细咀嚼品味,所发皆是一些粗浅看法,算不上序。

相关文章

·阿娇:我已做足心理准备 09/06/22

·丛诚:广州公积金新政映射公共政策制度缺失 09/06/17

·专访:广州公积金新政映射公共政策制度缺失 09/06/17

·时装与建筑的几何定向 09/05/31

·想要就对老板说 09/04/01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