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博鳌房地产论坛_复苏与改变中的房地产新未来
卡地亚艺术国度

  凭借着对艺术的无限热情和创新精神,卡地亚历经一百六十多年的时光,依然保持着迷人的魅力。每一件作品都是一件艺术品——卡地亚的管理者和设计师们,不仅在作品的内涵上强调高度的艺术价值,同时与各个艺术领域保持着紧密的合作。

  卡地亚艺术典藏系列展览在纽约大都市博物馆展出(1997年)

  伦敦大英博物馆展出(1997-98年)

  卡地亚艺术典藏系列(Art de Cartier)凝聚东西方文化精髓、以一款款华美的臻品见证社会风尚的更迭变化,是对历史的铭记与重现;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以国际化的视野开启当代艺术的新领域,推动当代艺术的普及,是对现今的专注与期许;卡地亚艺术杂志的创办,在展现卡地亚创作历程的同时,更升华出对未来艺术风格和艺术潮流的引领,是对未来的前瞻和自信。用艺术将历史、现今、未来完美融合,卡地亚致力于将创新的艺术想象和自由的艺术灵魂传递给所有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人们。

  卡地亚艺术典藏系列代表作——“美洲豹”胸针:创作于1949年,一个关节相连的“猎豹”,守护着一个152.35克拉凸圆形蓝宝石图案的胸针。

  卡地亚艺术典藏系列——历史风貌的华美再现

  卡地亚艺术典藏系列代表作——庙门大号神秘时钟:创作于1923年,庙宇形状,水晶支柱,顶端饰有和佛爷和狮子的雕刻。因肉眼看不到指针与机械装置的连接而得名。

  据卡地亚艺术收藏的发起人埃瑞克·纳斯鲍姆(Eric Nussbaum)回忆说,“1973年,当时担任巴黎卡地亚总裁的罗博特·奥克(Robert Hocq)决定在日内瓦拍卖市场上买回卡地亚于1923年创制的首座‘Portique’魅幻时钟。”该时钟曾为波兰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伽娜·瓦斯卡(Ganna Walska)的丈夫科米克(H. F. McCormick)先生认购。这款绝妙钟表曾在1925年被著名钟表杂志<>称为“钟表之神奇”:“超凡而珍贵、梦幻和月亮光环交织、一分一秒地展露时间奥秘……”50年之后,它终于又回到了卡地亚的怀抱中。这次收购只是一个开始。自此之后,珍藏品逐年增多,卡地亚收藏系列也随之丰富,进而享誉世界,大获成功。

  卡地亚也收集了很多珍贵的历史文献及设计草图等。此图为麒麟手镯作品(1922)的创作草图,灵感来源于中国麒麟。

  在短短的25年之间,卡地亚艺术收藏系列便收集了超过1360件历史佳作。这些历经社会变迁的稀世名作均由卡地亚从个人收藏家或者公开拍卖中重新购回。依照原始的档案文献予以归类,这批藏品涵盖了奢华皇室珠宝、精致腕表、卓越时计(如品牌著名的魅幻时钟)。各式珍品和别致的精美饰物更是让卡地亚收藏的种类日趋完备:如女士化妆盒、装饰精美的匣子、烟盒和文具。

  透过卡地亚艺术收藏系列,广大公众不仅可以了解卡地亚的历史传统与创新设计,更能感受到卡地亚在珠宝首饰、钟表、配饰以及其他珍贵饰品方面的不懈创造。

  自创建之日起,卡地亚艺术收藏系列就已举办了多场展览活动,足迹遍布全球,其中包括巴黎小王宫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伦敦大英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等众多世界顶尖的博物馆。通过一件件深赋艺术与历史价值的珍品,将艺术的魅力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同时在不同文化的艺术交流上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开启当代艺术的新领域

  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以完全透明的玻璃建材,替代了传统的围墙,去除传统检出所带来的禁锢和限制。

  1984年,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在巴黎Raspail大道261号建造了一座独特的艺术空间,将卡地亚秉承的创新精神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彰显到极致。基金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具有原创性的现代艺术作品,为艺术家提供聚会交流及展示的空间,让创作的灵感与思想的火花在这座艺术殿堂里永现耀眼光芒。

  结合建筑都有的虚实相间效果,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将户外花园的活力和大自然的光影带进室内,通过炫目的光影变幻,将这座奇妙建筑的生命力展现得玲珑剔透。

  基金会邀请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Jean Nouvel)担任总设计师,努维尔坚持外观设计的现代化,所以这座巨大通透的橱窗式玻璃金属建筑如同其他普利策得奖建筑一般横空出世,迷幻的感觉就像是若干年以前外太空探访地球所留下的遗迹。它轻盈,独特,举世无双,和卡地亚经久传世的品牌理念完美结合,在当代艺术领域永保优雅更不失勇敢创新。基金会自诞生伊始便以鼓励现代艺术创作、传播艺术知识为宗旨,而这栋玻璃大楼则实现了自己的使命,策划和举办了无数场不同规模、独一无二的国际性艺术作品展。

  美国抽象艺术家理查德·阿斯奇奥格(Richard Artschwager)个人作品

  在法国,除了文化部和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这样的国立大机构外,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是当代艺术品收藏规模最大的。收藏的艺术品包含了各种形式的当代艺术创作成果。从绘画、设计、影响、雕刻,再到装置,这里共典藏有1000余件艺术作品,分别出自40多个国家的300多位艺术家之手。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的收藏品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质量上都体现了其对于当代艺术的洞见。

  比利时艺术家帕纳马伦科(Panamarenko)个展

  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每年在巴黎十四区的展厅里举办约5个展览,还要在国外举办2-3个展览,所有展览都由主任埃尔维·尚戴斯(Herve Chandes)担任总策划人。基金会以国际化风格相遇全球,借助广泛的国际网络,将不同地区的不同艺术融合汇通。尤其在亚洲,卡地亚基金会一直致力于将亚洲优秀艺术家及其作品推广到欧美地区。比如在2002年一场名为Kaikai Kiki的展览上,日本超平面画家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的作品被引入欧洲,并大受追捧。中国艺术家黄永砅、蔡国强、梁玥、罗氏三兄弟罗卫东、罗卫国、罗卫兵等都曾通过卡地亚艺术基金会将各自的作品推广到更广阔的艺术市场。

  巴西艺术家阿德里阿娜·瓦勒亚(Adriana Varejao)个展

  翻看基金会的展览目录,不难发现展览类型多种多样,从大制作电影,到回顾展,再到历史性调研展。但是所有的展览又具备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那就是集合了世界各地不同国籍的艺术家作品,通过不同的媒介形式,以及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角度予以呈现。然而,不同类型的艺术家和作品之间的界限并没有那么明显:比如基金会曾经鼓励摇滚明星和电影导演(Patti Smith和David Lynch)参与到其他艺术形式的创作过程中。同时,某些专题展览也会着重不同艺术创作方法的揉合(如2008年意大利建筑师Andrea Branzi的Open Enclosures就是与马赛的玻璃艺术国际研究中心合作完成的,主体是由玻璃和金属混合制作而成的花朵和枝叶,寓意内与外、自然与人工、工业与工艺之间的平衡),或者某个特定理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演绎(在玻璃建筑内的早期展览中,1996年的Comme un oiseau就探索了过去三个多世纪以来的卡通作品中,鸟类与艺术家关系的象征意义)。

  著名法国雕塑家凯撒(César)的作品

  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开启了当代艺术的新领域,通过提供一种全球化的、开放的、自由的、无偏见的视野,让更多的艺术欣赏者能够接触到这个艺术领域。对于卡地亚集团而言,基金会是一个“形象”,而不是一项投资。正因为展览活动的内容、方式和品牌没有一丝商业关系,基金会在专业运作上获得了很大的空间。

  1996年,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与法国著名艺术家Jean-Pierre Raynaud合作,将其设计的镀金瓶在故宫博物院太和门前展出,这也是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在中国第一个大型文化活动。

  25年来,基金会一直致力于当代艺术的普及,在优雅而从容的透明机体内继续艺术灵感的碰撞与迸发。对卡地亚而言,对于艺术事业的资助并不是受时代影响的一时举措,而是一种持久不变的选择与承诺。

  《卡地亚艺术杂志》——点亮未来的艺术之光

  卡地亚对艺术的诠释及理解在《卡地亚艺术杂志》中得到了完美展现。《卡地亚艺术杂志》的诞生,始于一直以来推动卡地亚发展的开放自由的艺术精神——持之以恒的观念创新以及对各个艺术领域的广泛涉猎和紧密联系。自2001年起,卡地亚推出了一系列不同主题的艺术杂志,见证了卡地亚对艺术执着追求和纯粹向往,将其对艺术纯粹的理解和追求传递给所有人。每期诠释的艺术主题各不相同,如“设计”、“东方神韵”、“宝石”、“彩色印度”、“幻想”、“收藏家”等等。它们不仅记录了世界珠宝风尚的变迁,再现了卡地亚的创作历程与时代艺术风格的演变,更包括了对未来艺术潮流的展望与前瞻。轻启书页,仿佛瞬时完成与未来的时空对接。

  从2007年9月起,卡地亚艺术杂志正式成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伙伴,并将20%的订阅收益捐赠给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持其中发展中国家开展的帮助儿童项目。

相关文章

·中原:六月成都土地市场分析 09/07/07

·陈氏国美:7000万股股权转赠女儿 09/07/07

·穿着Prada的中国人民 09/07/06

·在突破中发现一个隐蔽的北京 09/07/06

·以折纸为灵感的教堂 09/07/06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