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北京的第三种态度叫“跑酷”
“对于北京,我们总是存在着两种想象,一种是浪漫化的,明、清一样的老中国;另一种是失望的、文化批判性的。我们对一个城市,是否还有第三种态度,那就是既不美化也不批判,而是去观察它。”歌德学院(中国)院长米歇尔·康-阿克曼,面对北京提出自己对于一座城市新的“对待观”。而《北京跑酷》便是用新鲜、生动的方式,图文并茂地阐述了用“跑酷”可以实践这第三种态度。
“跑酷”(parkour)一词,来自法文的“parcour”,最初由越战中的法国士兵发起,有“超越障碍训练场”的意思。如今,作为一项街头疾走极限运动,parkour正是把整个城市当作一个大训练场——所有围墙、屋顶都成为可以攀爬、穿越的对象,特别是废弃的房屋。在《北京跑酷》里,这项“极限运动”像八爪鱼一样,细致又深邃地延伸进了老北京的街道、胡同、古旧建筑、新城景观……而运动的发起者和执行者,却是十几位对北京感兴趣的“非北京人”。
这些中国人、外国人、研究者、书写者、设计者,借“跑酷”的概念和方法,从全新的运动视角观察并记录着北京。他们钻进胡同,走进大院,爬到楼顶,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话语问,用自己的镜头拍摄,结果是——他们带回来的“北京”变了样,那似乎不是我们熟悉的北京。
比如,当你从嘉里中心的楼缝中看央视新大楼时,彪悍的建筑在乌云笼罩下根本不像“大裤衩”,却像极了电影《世界末日》中的飞艇向人们扑面冲来。静谧又喧嚣的后海一带就像一个巨大的Shopping Mall,原住民、本地消费者和外地游客在蜂拥之下一直在占有和争夺。当徜徉于CBD的摩登时,却不经意会闯入另一个区域,每天只开一条路线的北京东站。距离时尚地标新光天地只有1km的地方,藏着一个叫东郊市场的宝地,这里的明珠鱼市的格局像极了周星驰电影《功夫》里的“猪笼寨”,摊主们会认真地指着远处的“CCTV飞艇”叫“那边的斜楼”。被标榜为“顶级消费、白领密集”时,国贸、大北窑也代表了一个世界,不同名称交错使用的结果是手足无措和晕头转向……
google无用,必须上路
这些可爱的“跑酷者”真的是靠parkour“跑”出了一个新北京?活动组织者、建筑评论家史健认为,他们是借用这一概念,赋予北京以全新的观察角度与态度。就像面对国贸、大北窑时欲望与无措的同时出现,或许正是北京隐藏的两种情绪,以及由此带来的表象和风景。在这种视角下,《北京跑酷》将北京都市空间纵向均衡切分成西、东、中三大块,遴选出18个区域进行观察,分析区域空间演变的内在逻辑,揭示北京都市空间的独有魅力。
这听起来已经不像单纯的一本书,让我们静下来看看这件“事”:拿在手里时,它是一组由四本叠加而成的充满设计感的书。其中游走、体验、拍摄、绘制、包括台湾装帧设计师陆智昌在内的创作团队共有二十余人。书中对“北京18区”做了独特详细的解读,跑酷者们最厉害的已经不是脚,他们的眼与笔更像是显微镜和解剖刀,心思更像可以相互反照的多棱镜,结合建筑、规划、历史、人文,尤其是他们当下的客观体验文字,配上视角独特的照片,甚至立体图、剖面图、透视图、卫星/航拍地图等种种直观巨细的视觉效果——一个熟悉又陌生的细致北京呈现出来了。放在现实时空里,它更像一次放大了的集体参与的行为艺术,最统一的行为便是往复行走和进入式观察。
跑酷过后,甚至有人放言,google无用,必须上路。因为跑酷让他们发现了很多google不到的绝对隐秘处。慢慢地,所有对北京感兴趣、对跑酷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参与进来,成为一个路上观察家。没准,以后还会更细分为跑酷海淀、跑酷朝阳、跑酷三里屯。也没准会延伸出跑酷上海、跑酷四川、跑酷China。一切,只要你想。
跑酷结点:
人民公社大楼:
西四区域白塔寺旁边被胡同包围的土黄色建筑群,是建于1958年的人民公社大楼,据说是用建人民大会堂的废料建的,当时给先进工人阶级建的住宅。当它还叫做“共产主义大厦”的时候就已装有手拉门式的电梯。现在还有以张大爷为例的三五口人住在39平米的房子里,跑酷者们在里面发现了双卡收录机、竹制婴儿车、写着“树立良好形象发挥先锋作用”的宣传板,并一一在书中做了风趣可爱的手绘图。
动物园:
络绎不绝的北京动物园和对面著名的“动批”,其实被一座座经典的“国家巴洛克”建筑包围。而动物园门口石碑上的“清农事试验场旧址”字迹,为它的前身揭了谜底,也和门前摆出各种pose照相的外来游客形成有趣的视觉反差……
天宁寺:
去年刚开光的天宁寺内,尼姑们矜持又有趣地与“跑酷者”对话,不失时机地推荐她们的“官方博客”。“平时您这里是男信徒多还是女信徒多?”“我们不在意。”“不在意?”“佛这里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您这里有多少女僧?”“我们的博客上都有介绍,可以查到。”
对话
TO:你是上世纪70年代来北京的,那时的印象是什么?
阿克曼:那时我看到两种北京,一个是老北京,就是旧城之内,基本上都是胡同;再有一个就是二环和三环之间,大部分都是70年代初新盖的五层楼的房子。还有,我第一次到了海淀,那儿还有骆驼,真的有骆驼,不是玩的东西,是运输用的。
TO:在北京生活了20多年,你觉得北京最大的特质是什么?
阿克曼:杂糅。北京早已不仅仅是一个城市、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一个符号,它更加复杂:它囊括了所有巨变中城市的热闹与空茫、倒塌与崛起、衰亡与新生、哀悼与歌颂。它是独特的,不按照任何国家的模式发生和发展,它有自己的生长逻辑。简单说,它混杂、矛盾,又很生动、鲜活。
TO:你最想住在北京的哪一块儿?
阿克曼:作为一个罗曼蒂克的想法,当然是住在后海。我在1988年第一次住了四合院,是圆明园旁边一个小小的老庙,风景好,设施一塌糊涂,跟北京的老四合院没法比。不过,住进去的感觉,我觉得真是一种世界最伟大的住宅建筑方式。但那不是真的四合院,城里的四合院我真的住不起,太贵了,没有办法了。
TO:怎么想到用跑酷的方式做这样一本书?
史健(本书策划):之前,实际上经手过关于新北京阐述的很多选题。我发现绝大部分介绍北京的书,大多介绍故宫、北海。还有一些国外做城市研究的人做的,大部分是批判北京,他们拍了大量的照片,比如说破衣烂衫的游民,大量的标语口号,警察城管。这两种北京之间有没有一种“新的北京”成分?对于跑酷,我们是借用了这个词,希望像跑酷者一样穿行在城市中间,发现城市的隐蔽之处,给这些隐蔽之处一个道理。
TO:操作起来难吗?
史健:主要是最初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这本书的初衷就是想通过我们的路上观察,大量地走。后来不仅是走,而且要认识里面的住民,要跟他们聊天,更关键的是敢于进去。北京实际上是你只可以看不可以进去的,很多房子很好,但是你不可以进去,门口坐着的大爷、大娘都会管你。你不敢进去。我们鼓励大家进去,在突破中去发现北京的隐蔽之美。
·保利16.3亿获北京大兴区黄村地块 09/07/06
·“莲花河畔景苑”楼体倒覆后 闵行又一地库工程发生基坑下陷 09/07/06
·穿着Prada的中国人民 09/07/06
·你的企业是怎样赚钱的? 09/07/06
·银泰百货1.45亿出售北京银泰乐天百货 09/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