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了两年的观望后,香港蓝筹开发商恒隆集团有限公司(Hang Lung Properties Ltd.)一周内在中国内地接连夺走了两块土地,这一最新迹象显示出一些最大的商业地产开发商已开始在中国低迷的市场中发现了价值。
在中国相对年轻的房地产市场经历了最为严重的一次滑坡之后,部分开发商正在小心翼翼地重返这一市场,恒隆也在这一时机购买了总值近人民币50亿元(7.33亿美元)的两个地块。
本月初,房地产开发商上海世茂股份(Shanghai Shimao Commercial Group)斥资人民币9.20亿元收购了山东海滨城市青岛市的一个地块,准备开发为综合项目。这也是世茂2008年1月以来首次购买地皮。
中国政府控股的华润集团(China Resources Holdings)下属的房地产子公司华润置地(China Resources Land Ltd.)周二说,已通过配股筹集了43亿港元(5.55亿美元),为未来的土地购置提供资金。
恒隆分别以人民币45亿元和4.15亿元从大连和无锡市政府手中购买了这两块土地。大连的地块将被开发为223,000平方米的购物中心;而无锡的地块将作为正在建设的购物中心的扩建部分。
由于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需求放缓和政府采取措施给过热的房地产业降温,中国的房地产价值受到了打击。房地产经纪机构戴德梁行(DTZ)称,从去年第三季度到今年第一季度,上海的写字楼价值缩水了30%。
恒隆的交易可谓是一个大手笔,它认为即使房地产价格尚未触底,目前也已经达到了具有足够吸引力的水平。
近年来,恒隆因在市场下跌过程中适时买进的良好表现而受到了房地产分析师的青睐。在上世纪90年代香港市场的价格飙升期间,这家公司也保持了观望,从而在1997年的房价暴跌后得以廉价拿地。
在内地房地产价格近年大幅上涨时,恒隆也采取了类似的对策。在2005年至2007年期间购买了9处地产后,恒隆主席兼行政总裁陈启宗(Ronnie Chan)在价格上涨到他所说的“非理性”的水平后决定罢手。
陈启宗今年初接受采访时称,这样的价格的确疯狂。
麦格理证券(Macquarie Securities)中国房地产首席分析师纳卡德 (Matt Nacard)说,这家公司进行自律,在上一轮市场高点时没有追逐高价地块。恒隆非常、非常机敏,近20年来,它们在中国一直很活跃。
1991 年,恒隆成为第一批进入内地的香港开发商之一。它一直恪守一条简单扼要的策略:从当地市政府购买位于城市中心位置的土地,然后将其建造为高端综合性项目,吸引希望搭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列车的国际品牌。陈启宗曾向他的投资者写道,如果把中国内地比作曼哈顿,我们只会购买第五大道上第42街与第59街之间的土地。
里昂证券亚太区市场(CLSA Asia-Pacific Markets)驻香港房地产分析师费舍尔(Aaron Fischer)说,所有开发商都会告诉你它们拥有最好的地块,但当你到现场看看时,你会发现恒隆拥有的地块的确是最好的。他认为,尽管恒隆的股价在过去三个月里上涨了73%,但投资该股仍然是安全的。
但大多数专家提醒说,因为恒隆的业务重点只是高端零售和综合性项目,它达成的交易不见得可以作为市场总体复苏的信号。
住宅开发商和海外基金尚未大肆进入市场。它们中的许多都是在上一轮泡沫中推动价格上涨的主要力量。世邦魏理仕(CB Richard Ellis)负责大中华区投资的高级董事总经理佩恩(Greg Penn)说,这些都是长线投资者,它们不会追求一时的反弹。他说,除非住宅开发商开始抢购土地,否则总的土地交易量可能不会出现实质性的复苏。
·战略扩张 北京城建重燃拿地“热情” 09/05/20
·阿泰斯特:从魔鬼到天使 09/05/19
·被低估的新晋地产股 09/05/19
·月内赴港上市?宝龙澄清不实报道 09/05/19
·大摩遭遇“潜规则” 09/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