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新芽初发,别的国家也渐渐从衰退中复苏,只是状况比美国更遭。
如果说别的国家或者美国自身的主体经济(main street)还没有彻底复苏,华尔街内已经是春意蔓延了。我刚从华盛顿参加完一个会议回来,会议探讨了地缘政治的新变化,出席者为美欧的外交官。
去年九月十五日,雷曼兄弟的倒闭引发的这场金融海啸让世界大为震荡,如今,世界经济正慢慢向常态恢复。于是,人们自然地开始思考起这一危机的长期影响。
经济模型从不善于预测周期转折点,而在当前的情况下,他们更是一点用处也没有。要评估长期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影响,考虑以下两种情形更有意义。
第一种,信贷通货紧缩蔓延,世界陷入持续多年的衰退,失业率暴升,直至上世纪30年代的水平。这是危机时期人们的主要设想。在这种情况下,危机真的将标志美国统治地位的终结,不仅是作为一个全球强权的终结,同时也是作为一个经济模式和政治感召力的终结。然而,世界领导者的披风不会轻巧的落在中国身上,或者欧洲(萨科齐总统在G20峰会后宣称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已经死亡,如果我们认真对待这种胜利在望的花言巧语的话)反而更加持久的衰退会让世界陷入混乱。
中国还处于贫穷、落后。而欧洲,与1930年代一样,将在一个更持久的萧条中,比美国遭受更多的制度上的破坏。简而言之,预测中的广泛的萧条会导致世界进入一些投资者所描述的疯狂的马克斯时代:一种全球性的无政府状态,唯一有价值的财产就是农田和油井,及用来保护它们的军火弹药。
另一种可能就是,货币和财政刺激方案取得成功,世界重回正常的经济增长,并维持一年左右的中等失业率。但是根据许多评论的判断,这一愿景不太可能实现。不过在华尔街以及亚洲的大部分地区,这已成为主流设想。
在我看来,这一良好愿景应作为所有政策讨论的核心,我有两个原因。第一,根据经济理论,财政及货币支出可以达到效果,一些成功的苗头也已经开始显现。第二个原因是经济学的帕斯卡赌注:如果世界将陷入无政府状态,所有事业都将停顿,那么预测它也毫无益处。从另一方面看,如果可以避免世界末日,那么照此愿景去努力,复苏的可能性就会更大。但即使这一愿景得以实现,一些剧变或许不可避免。
金融危机已经深刻的改变了美国政治。它使选民相信他们需要政府,需要对政府尽责的领导人。随着新一届政府的当选,他们致力于出色的管理,选民已经注意到,情况有所好转。如今,美欧各自的意识形态与对方更加接近。许多布什政府时期的外交政策,社会政策和环境政策都发生了改变。显示美国人不再生活在另外一个星球。也因为如此,作为一个政治模式的美国,在整个民主世界中变得更有吸引力了。
·中华广场无意抛售?昌盛中国“绝处逢生” 09/05/14
·招商引退:海外基金25亿启动南京“地标” 09/05/14
·图说:正在融化的冰川 09/05/13
·冰岛:苔原上的华尔街 09/05/13
·天下还是美国的 0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