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红星 买房年代 2009五一黄金周特刊隆重推出
多元复合设计的香港商业建筑

  3 生态元

  生态因素概括地说包含地理生态和社会生态,是系统化的工程,所以任何项目均不可能实现完全生态化,而是在不断探求建筑生态化的途径。

  香港商业建筑涵盖的地理生态要素主要是对坡地地形的利用和改造,对气候条件的利用。香港山地丘陵较多,虽然因填海而减少,但沿半山的商业建筑仍然注意保护周围地形地貌。多个标高层次布局也有利于形成“多首层”的商业模式,而且与周边环境、交通容易衔接,在绿化方面则容易连成一体,保证植被的连续性和多样性。同时,多个平台、院落的设计,可以组织一些主导风向通道,增加有庇护的开放空间。香港商业建筑可谓见缝插针,甚至采用传统园林的造景手法,在小空间内用丰富的水、绿化、桥改善小环境。另外,对生态技术标准比较重视,比如1995年香港就颁布实施了综合热传值守则(Over all Thermal Trans.for Value-OTTV),使建筑围护结构须符合适当的综合传热值。

  在社会生态要素方面,香港的社会区域很复杂,包含土生居民区、西方文化移植区、东西方文化交融区等。但是由于现代香港的商业建筑是适应全球文化特征而生,具有典型香港特色,所以与传统的街坊式的商业截然不同。它是建立在现代功能分区基础上,居住、休闲、工作、交通区各有特征。它也是建立在现代社会分工联系的基础上,所以又充分考虑各个区域的高效联系。同时,它没有脱离社会记忆的渐变规律,一些商业区内部仍然保留历史地段,与原有街道和小商业也有密切的联系。

  三 对多元复合模式的思考

  香港商业建筑,集城市元、建筑元、生态元多个要素为一体,高效快速地创造经济、文化、社会效益。其方法确有可取之处,然而,不论香港本身,还是近来内地对香港的模仿建设,都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香港在大规模开发商业建筑时所确定的土地容积和原有土地保护之间的矛盾。香港在城市化进程中已经注意到保护原有的地形地貌,但是由于原有旧城区本身就比较密集,容积率并不低,为获得开发利润,必然再度提高密度和容积率●[4],结果是原有一些小块绿地消失,大片土地被占用, “城市化”成为“破坏自然”的代名词。香港城市建筑部门显然认识到这些问题,这些年来致力于发展新市镇,将人口疏散到城市周边地区,但是在香港市民心中,中心商业区是新市镇的商业中心无法比拟的,所以中心区的商业开发仍是一片热土。现虽然有用地补偿政策等寻求大众利益和开发商利益两全的方法,但从一些新的商业体开发方面观察,未见明显成效。可见,在商业开发和现有资源保护之间,还有许多课题尚待研究。

  其次,在多元复合设计的商业建筑中,对社会生态要素的考虑并不充分。现代文明冲击传统价值观,在此基础上进行新陈代谢式的变换,但并不代表完全取代,特别是用香港近年来采用一两种商业模式取代所有以前的街市、市场,用大型集合体取代分散的小商业、庭院、街坊,使得多样性丧失,是不可取的。整齐有序的城市园林中,四通八达的人行天桥上,人们往往迷失方向,不知所在,更感受不到亲切和温馨,而这种温馨,可以轻易地在街坊门口、小院落中找寻得到。

  最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内地城市纷纷仿效香港商业模式,大规模进行商业开发。然而一方面在对多种要素的复合程度方面不及香港,另一方面因规模限制难成整片开发之势,甚至不乏开发商一味追求利润、政府部分追求业绩的原因,使得多元复合的开发被简化为盲目追求高密度和高容积率,带来的后果是与城市发展脱轨,交通、环境、能源等方面技术和配套设施发展滞后。而且,原有的城市风貌、建筑风格丧失殆尽。所以,为了更好地完善和发展城市,有必要深入了解香港商业开发的多元复合背景及其特点,对高密度和高容积率模式深思而慎行。

  注释

  ①香港拥有500多万人,近5万家工厂、企业,千余家银行,近万家酒店、菜馆食肆和娱乐场所。而已发展的土地(建成区)总面积不过151 km●2,其中工业用地,包括仓储用地只有9 km●2,也就是说,每家工厂、企业的平均用地只有180 m●2。香港有购物天堂的美誉,上万家百货公司,其中超级市场800多家,大型百货公司200多家,可是万万想不到商业用地只有2 km●2。参见:杨奇主编,《香港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②如沙田、荃湾、屯门、沙田、将军澳。

  ③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附录A所示,香港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 g,但是香港抗震设计并不按照此规范。

  参考文献

  [1]葛丹东,许美旗,李松. 上海与香港城市发展比较研究..2005-12-20

  [2]龙应台. 香港,你往哪里去?——对香港文化政策与公民社会一点偏颇的观察. 香港明报. 2004-11-10日(版次不详)

  [3]林奇K. 城市形态. 林庆怡,陈朝晖,邓华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4]林坚,杨志威. 香港的旧城改造及其启示. 城市规划,2000(1):50-53.

相关文章

·金科占重庆市场率达13% 09/04/20

·包豪斯建筑:拍摄时间的人 09/04/20

·又到一年博鳌时 09/04/20

·易宪容:开发商应该听我的话 09/04/20

·创兴置业澄清控制人问儿子提前接班报道 09/04/20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