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G30
重庆航标塔为何要争“世界第一”

  重庆要花上千万元建“世界第一航标塔”?消息传出,长江重庆航道局成了舆论关注的焦点。有人担心这个“世界第一塔”耗资太大,是“面子工程”;有人担心这个塔会重蹈“三峡明珠塔”和奉节“华字塔”被炸掉的覆辙。

  为什么要建航标塔?

  3月19日,记者在长江重庆航道局看到一份关于建立“世界第一航标塔”的报告。报告中称,拟建的航标塔“占地10亩,地址初步选在重庆主城江北嘴。”

  江北嘴是嘉陵江与长江交汇的区域,未来将建成重庆的中央商务区,已基本竣工的重庆大剧院和科技馆亦建于此。与江北嘴隔江相望的,是重庆著名的朝天门码头。

  为什么要建航标塔?长江重庆航道局副局长蒋明贵给出了两个理由,“首先,选在这个地方建一座航标塔非常有必要,它将俯视两江交汇处的大片水域,为来往船只导航。而且航标塔一旦建好,将成为重庆的一个新地标,过往船只看到这个塔,就知道要进入重庆了。其次,三峡库区蓄水后,嘉陵江通航水域明显增宽,以嘉陵江的金沙碛为例,该水域一年中有大半年可以通航,而金沙碛最宽的地方是嘉陵江原航道的4倍。来往船只增多,对导航有了更高要求。”

  与此同时,重庆正在为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航运重心、经济中心”而努力,重庆寸滩两路保税港区的挂牌成立,也指向一个结论:“重庆航运以惊人的速度发展,重庆主城导航升级已成必然。”

  对于蒋明贵给出的理由,一名网友从技术角度提出了质疑,“假如航标塔高66.9米,如果它是在岸边,海上大概在25海里外就可以看到。但重庆是在长江边而不是在海边,由于地形的阻挡,它的可见范围可能就是在4—5海里之间。所以,即使建得再高,也没有太大作用。”

  对于反对之声,长江重庆航道局的报告中亦有所回应:“世界第一航标塔”将不仅仅是一座灯塔,它“将融入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导航成果用于库区导航,数字航道的许多特征将得到体现。”

  “世界第一”是否必要?

  引来这么多关注和争议,蒋明贵没有料到。他说,“媒体关注的都是‘世界第一’这个定位。”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已有两座超高航标塔,一座位于苏北运河与长江交汇处,高66.9米,号称“中国内河航标第一塔”;另一座位于广东省惠来县城东南海滨,高68米,号称“亚洲第一航标塔”。这两座航标塔均已成为当地重要旅游景点。

  单就完成导航功能升级而言,重庆是否需要一座“世界第一航标塔”?

  对此,蒋明贵解释说,“之所以要修超高航标塔,主要是考虑到航标塔所处的位置。”他说,拟修建的航标塔位于江北中央商务区,未来将是重庆最繁华的地域之一,如果在此修建一个仅有导航功能的航标塔,显然有碍观瞻。因此,在设计航标塔的过程中,同样考虑到了它的景观功能。

  在长江航道局的设想中,重庆航标塔将设有观光电梯,“希望航标塔能提供另一个欣赏山城美丽夜景的视角。”在蒋明贵的想象中,重庆航标塔一旦建成,将成为山城另一个经典景观。

  对于蒋明贵的设想,重庆市旅游局局长王爱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认同:如果规划中的重庆航标塔与江北嘴的大剧院、科技馆和朝天门码头相协调,无疑会带来较大的旅游经济效益。

  身负众多功能,“世界第一航标塔”注定需要大笔资金投入。在长江航道局的报告中,这笔投入被初步定在1000万元。

  一个航标塔为什么要投资上千万元?重庆交通大学航海学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介绍说,“以普通航标为例,一个灯标的造价一般小于2万元,而重庆境内长江沿线高15米的岸标的造价大概为每个10万元。但如果考虑到航标塔里面可能安装各种导航仪器,成本自然就贵了,比如装一个最基本的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的基站就要400万元。所以成本高低,主要取决于安装什么仪器。”

  这位教授表示,他并不反对建塔,“航标塔高度越高,信号覆盖面越广,何况重庆是山城。”但他同时表示,建塔还要考虑到后期维护成本,“目前国家在这方面的投资很有限,我国很多内河都还没有航标,这样大规模的投资,如果依靠国家财政的话,应该进行严格的可行性、必要性论证。”

  事实上,这位教授提到的系列论证,长江航道局已和有关部门进行了沟通。不过,蒋明贵表示,建塔所需的10亩土地能否拿到,规划部门有何意见,建塔要自筹资金还是依靠国家财政,一切尚未确定。目前唯一能够确定的,是“世界第一航标塔”尚未立项。

  地标建筑为何难舍“第一”情结?

  媒体的曝光增加了“世界第一航标塔”的立项难度。有网友称“花1000万修个‘世界第一’不如修50所希望小学。”有网友担心,航标塔是否又会像不久前被拆除的重庆万州三峡明珠塔一样,成为“面子工程”。还有的网友提出,“该炸的说炸就炸,要建的说建就建。上千万元的工程,在老百姓眼里却与民生相去甚远。希望这个工程最后不至于劳民伤财。”

  对此,蒋明贵表示,“之所以要修‘世界第一’,并不是为了面子,更主要的是考虑到它能够发挥的导航和经济收益的功能。”

  有专家表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不少地方在建设“地标性”建筑时,有了浓重的“第一”情结。不是不可以追求“世界第一”,但应该求真务实、尊重科学。那些噱头十足、华而不实的“第一”,往往难逃匆匆上马,却半途而废的命运。建议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在进行规划时,要多做调研和论证,看看这些“世界第一”能否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否符合老百姓的利益?其实,世界各国的实践多次证明,那些真正有文化含量的建筑作品,不一定非得是个头“世界第一”。

  蒋明贵坦承,“如果反对之声太多,如果地方不支持,这个塔都有可能建不起来。”

相关文章

·2009科学展望 09/03/04

·迪奥帝国是如何致富的? 09/03/01

·20世纪的建筑骄子 09/02/24

·日本品牌哀鸿遍野 09/02/06

·全球向日本看齐? 09/02/05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