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其千方百计考虑如何制裁中国,倒不如冷静思考如何保障自身的领导地位和投资策略。
今年一月份,走出白宫的布什政府班底又找到了自己新营生---通过WTO与中国对抗,想方设法在中国的贸易与工业政策中找茬。在奥巴马政府执政开始的十天中,奥巴马团队也想控告中国犯有货币操控的倾向。但是在我看来,与其在中国政策上吹毛求疵来泄愤,美国政府倒不如从中国经济神话中寻找些许指导,冷静思考如何重新成为全球经济霸主。
在剑桥大学经济学家Ha-Joon Chang的新书《卑劣的信徒:自由贸易神话和资本主义历史秘闻》中写到美国工业在复兴前政府应该给予持续性投入。
书中记载了美国财政部长Alexander Hanmilton于1791年写了一份权威报告,报告指出美国应该制定更加积极的政策以庇护美国国内企业,从而使得美国工业得到长足的进步。尽管Abraham Lincoln全力支持这一想法,但是美国的经济政策路线直到二战晚期才初见端倪。Chang在书中也提到了日本、韩国、中国台湾,这些国家或是地区在20世纪后半叶一直坚持不懈地采用扶持本地企业的政策,才得以将繁荣维持到20世纪末。
不过,中国的经济神话使上面提及的发达国家或是地区的风采黯然失色,原因在于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不断借鉴美国以及东亚国家的贸易以及工业政策,并且中国政府大力扶持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业,比如纺织、高科技产业、汽车工业,同时注重提升本国科学技术水平。正因为政府制定的政策协调统一,在竞争最为激烈的高技术出口领域,中国仅仅用了25年就完成了从第一百名到第一名飞跃。正是受惠于这些政策,中国涌现出一大批诸如联想、海尔等国内外家喻户晓的民族企业。相信不久的将来,在外国的街道上我们也会看到从中国一汽生产出来的轿车。
前不久,美国针对中国汽车制造企业零部件关税政策向WTO提请诉讼并获胜诉,今年一月份,美国又指责中国针对名牌商品给予一定额度的出口补贴,正因为这些补贴中国的很多品牌都成了世界知名的品牌。
美国不应该只看到中国政策上的弊端而大加指责,更应该冷静下来向中国政府虚心学习。作为经济振兴计划的一部分,美国应该制定更为合理积极的产业政策以帮助国内的支柱产业复苏,并使其产品更具竞争力。
在这本书中,作者指出:美国预计拿出本国GDP总额的6%用于刺激国内经济,而仅仅用10%的资金用于公共事业以及科技投入。而本次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并不大,中国却拿出GDP总额的14%来刺激本国经济发展,而且大部分用于公共事业以及科学技术投入。
认真学习中国政府制定产业政策的策略,也可以帮助美国解决在WTO谈判中无法协调的矛盾。WTO中很多谈判进展缓慢的原因之一就是布什政府一直希望通过在WTO中的谈判能够使得一些国家放弃合乎WTO框架之内的产业政策。中国、印度、南非、巴西以及一些新兴国家都成功地实施了这些产业政策,并且卓有成效,所以它们认为美国不让步是一种彻头彻尾的虚伪,最终谈判变成了拉锯战。
笔者认为能够重新提振美国工业生产力的产业应该是环保产业,比如可再生能源、高效能源以及环保汽车。根据马萨诸塞州大学政治经济研究中心撰写的报告(《绿色复兴:创造就业和构筑低碳经济计划》),在环保产业中每一百万美元的支出大概能够创造十七个就业岗位。因此,如果在环保产业上支出1000亿,不仅可以帮助国家刺激经济、重振工业、减少污染、降低对国外原油的依赖度,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帮助社会创造大约170万个就业机会。
奥巴马政府应该不计前嫌,与中国重归于好。任何国家都想通过本国政府的有效政策最早从经济危机中复苏,对于美国更是如此。我们应该向中国政府学习,把工作重心放在拉动内需和振兴工业的层面上。
·麦当劳——金融危机的受益者 09/02/09
·公民美德和厦门模式 09/02/09
·戴德梁行:08年第四季度武汉市分析 09/02/09
·张玮:创造中国的世界建筑 09/02/09
·多尔衮府,潜龙游走“重檐”下 09/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