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心动的新闻是万科如大家所愿的那样开始降价了,柳传志如大家期盼的那样重新出山了,实际上这两件事在春节之前,已经初见端倪,现在只不过验证了自己的想法罢了。
所有的老板都知道价格战是企业最不应该采用的营销策略,当一个在市场中以品牌著称的企业开始与别人打价格战的时候,就像一个国际女明星脱光了跟人家比三围一样,竞争走到今天这个程度,不能不说这不仅是万科的悲哀,也是消费者的悲哀。价格已经成为衡量这个市场的唯一标准。
说万科就算了,为什么今天还把联想扯进来,原因是这样的,今天我参加了一个网上调查,60%的人认为柳传志重新出山肯定可以改变联想现在的局面,而且认为联想现在最应该做的是产品和技术创新。我对以上的调查结果实在不敢苟同,本人以一个消费者的身份谈谈自己对联想的感受:
我大学毕业的时候,联想的台式机是中国市场的主流,这我非常认可,但是从2002年以来我购买过7款笔记本电脑,2002年是东芝,2003年是三星,2004年是华硕,2005年是HP,2006年是华硕,2007年是IBMX61,2008年是TinkPadX200(也就是前天),其中后两款是联想收购IBM之后的产物。我想说的是为什么以前我从没有购买过联想的本本,为什么最近我买了,买了之后我认为联想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每一次购买我大多是冲动型购买,在购买之前我根本没有想好购买什么牌子,什么配置的,毕竟我不是专业人员,所以尽管我最喜欢苹果的笔记本但是我却应为它的系统问题敬而远之。每次在购买之前,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投资上限和笔记本的大小,甚至有时候连大小都是现场定,于是中关村现场的销售人员就成了最关键的因素,另外就是自己对笔记本的直观体验,在2006年之前,我比较认可华硕,因为我使过的本子从来没有出现过问题,最不认可的是HP,买回来没事就坏。在我心目中IBM就是贵而不实的代名词,等到联想收购以后,我基本就认为这个牌子完了,因为我不认为联想能够坚守原来IBM的质量。联想在收购之后,ThinkPad继续坚持走高价格路线,于是联想在国内的笔记本市场份额直线下滑,现在应该在前三名以外了,这也是柳传志出山的原因之一,联想不仅在美国遭受了经济危机的重创,而且在国内其笔记本市场正在丧失,HP、华硕、宏基、索尼等品牌将联想的市场空间挤压的越来越小,而以上品牌最有效的武器就是价格。ThinkPad这个品牌并没有让人家感到有什么不一样,联想走入自我认可阶段,似乎自己把巴菲特的公司买了,自己就是巴菲特了,市场对这一点并不买帐,于是联想也陷入了要么降价,要么失去市场占有率的怪圈。这跟现在房地产市场中一些品牌楼盘的处境极其相似。
接着说我为什么最近两年买了两个ThinkPad,三个原因:第一是价格现在并不是很贵,比别的牌子同等配置的贵20%左右吧,关键是没有突破我自己的心里极限,那就是现在买本不能超过13000块钱;第二个原因是:去年买了一个送人,自己体验了一下,认为ThinkPad的键盘非常舒服;第三个原因是因为最近广告总在说X200获奖了,那句广告词好像是:思无界,行无疆。获奖的主要因素之一好像是因为电池续航能力达到13小时(尽管经我核实,那是必须增加一块九芯电池才能达到的)。
说了这么多,我实际上在说一个问题,品牌开发商与联想今日都存在着:性价比不被认可的问题。我始终认为客户购买的是一个产品的全部,绝不仅仅是价格,品牌开发商的价格已经进入购买心理极限,如何让消费者了解自己的产品特点和附加值就是关键,而不是让自己赤裸裸的和泼妇一样跟一些垃圾项目在大街上大打价格战,联想现在最大的问题也是这个。我已经买了它两台笔记本,可是除了觉得键盘跟别的品牌不一样,非常舒服之外,不知道其任何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你说联想的营销难道没有问题吗?它的产品价值根本没有转化成为客户的感知价值,所以我认为联想当前的最关键问题不在产品和技术创新,而在如何让客户感受联想带给他们新技术的价值。同样品牌开发商也不要仅仅靠价格抢占市场,让客户感受到你的价值也是非常关键的,否则在赤裸的价格战下,无论是王石还是柳传志,都没什么新鲜的!
·万科A:09年1月销售21.9亿 09/02/08
·万科再降价与柳传志出山 09/02/08
·我们的目标:不折腾 09/02/08
·世邦魏理仕:08年4季度中国市场指数(下) 09/02/05
·南京万科高管跳槽 09/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