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迷失东京

  飞机穿越亚洲的阴霾云层扑向大地时,城市如星际战舰一样逐渐浮露出其庞大的身形。

  飞机穿越亚洲的阴霾云层扑向大地时,城市如星际战舰一样逐渐浮露出其庞大的身形。全日空的飞行员技术老到,起飞时相当顺畅,完全感觉不到波段,我顿时相信即使我妈妈坐这样的航班,应该也不会眩晕。顺便说一句,国内的山航的飞行员是最吓人的,就像山东人的口音一样顿挫感极强。

  这是人人彬彬有礼但其实是装在套子里的城市。那些地名让人感觉美好:浅草、秋叶原……让我想起它与华夏文明在古老时代的相遇,而同时,它又摇身一变为最具西方时尚情趣的东方之都。这内里的撕裂和融合,似乎比任何一个亚洲城市都来得剧烈,相比之下,上海,一直追踪其裙角的上海,则显得过气而力不足。

  随处可见细腿MM,那些日本女人具有文弱与挺拔浑然兼具的特点,脸部线条瘦削,胸部小而坚实,白天的制服与紧绷与A片里的变态和疯狂的景象在我眼前重叠。真是不可思议。

  随处还可见白发苍苍的老人,在机场,在货币两替店,在酒店,在一闪而过的旅行车窗外。他们没有踽踽寂行之态,依旧刚毅而脊背倔强,令人起敬。这个民族内里的坚韧和活力,就像这些老人。在政治上的死硬与不可一世,在商业上的追求极致精细与尖端,也似与这种风骨有关。

  与此相反,中国人总是以苦来威胁别人,而不是强盛。就像民国时街头小瘪三,以自己拿起砖头拍向脑门的血,来吓退来者。

  但无论如何,这些日本人是让人不喜的。唤起我的,只是更暴烈的斗志和战胜的欲望。

  这个国家,和这个城市带给我的震撼,是我始料未及的。

  尽管我并不是一个狂热的仇日分子,但对这个岛国也有一些排斥的情绪。但还是那句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真实的接触和体会,使我重新认识这个国家。

  正如导游所说,这是一个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差距不大,经历了10年低迷期的日本人,对经济低潮已处之泰然。一切与中国形成鲜明的反差:我们的建筑都是恢宏的玻璃幕墙,展示雄心和成就;东京的建筑几乎都是灰白色的岩石外观,沉稳而内敛;中国的富人希望尽可能彰显地位和个性,汽车都是五彩缤纷的;东京街头的汽车却都是黑白银灰色系的(我只见到一辆红色的马自达跑车),极少见到时髦的酷跑车,在着装上,也几乎难以见到除了黑白灰以外的其它鲜艳顔色的衣服。

  再说几件印象深刻的小事。

  干净。9日下午到晚上有雨,我们逛新宿,从湿淋淋的街道上走进一家家店铺时,我发现我走过的店内地面上居然没有脏脏的鞋印,只有一些带进来的水渍而已。在东京的无论什么地方,地面都干净异常,不仅没有烟头、纸屑之类,连灰尘都少见。

  安静。一座2000万人口的全球第一大都市,密如织网的轨道交通、车辆、人流,当我坐在酒店的早餐厅里时,窗外的东京就像是默片时代的电影一样,那些衣着正式的上班族男女沉默地走着,没有人喧嚷,没有人讲电话。这种安静让我震撼。

  秩序。自觉的排队意识。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迪士尼乐园里巨大的圣诞树前,当有一对情侣在拍照留影时,后面的人自动地开始排队,而且等在后面的人为前面的情侣拍照。非常有秩序,也非常安静。

  职业感。我发现很少日本人穿牛仔裤,大部分都是西装领带和大衣,那些白发的老人也是西装笔挺。最让我感慨的是,见到街边一些正在施工或装修的地方,或者装卸货物的工人,都是穿着干净整洁的制服。

  这一切,都与我们这个刚刚蓬勃的中国,急于炫耀并充满不安的中国形成巨大反差。

  更大的震撼在11号,我们此次东京之行的主要目的:参观一场连续举办了10届的环保展。那些耳熟能详的世界级日本品牌,在展示它们在环保、节能和减排方面的技术和努力,主要面向中小学生和公司职员。这不是一场为生意目的的促销经贸的展览,而更像是一堂为传播环保理念而举行的环保课。大部分公司的展台都有一些演示和讲解的小讲座,小学生们拿着问卷在仔细地观看和阅读那些环保技术和产品的介绍。当我看到即使只有一位参观者,那位年纪在50岁以上的老人也在认真的热情地讲解时,说实话,那一瞬间我被感动了,甚至鼻头有些酸楚。我能感受到这个国家、这些企业和这个国家的国民在怎样认真地对待环保,是如何重视教育。

  想想看,在中国,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展览。我在那一瞬间就发誓,希望在2009年,借助我们的绿公司特辑和评选,在中国组织和举办这样一场绿色环保展览。我甚至在想,我的“第二人生”,是不是就投身到这样的环保事业中。

  中国可以向日本学习什么?(麦肯锡季刊在最近刚刚有一篇文章论述)。日本,在1950-1960年代,同样处于糟糕的工业污染时代,但现在,处处可见清澈的河流,天天都是透明干净的空气,洗濯用的水龙头里流出来的,都是可直接引用的水。

  是的,在中国推行环保还有巨大的困难,差别在于,社会基础和循环体系。这不仅是公司要研发环保技术,制造节能产品,以及加强生产管理和回收等。更重要的是,这一产品的绿色循环生命周期,能够在整个社会体系中运转。严谨的垃圾分类和回收,这是中国目前难以做到的。日本有严格的规定,比如周一只能扔瓶子,周二只能丢弃纸张这类垃圾。而在东京湾东边的新工业区,是东京惟一一个可以每天随便扔垃圾的地区,为什么?因为这里已建成高效的垃圾分捡和输送系统,只要你把垃圾投入到分类的垃圾箱里,它就被快速收纳和输送到垃圾处理中心。

  强烈的他律,形成了每一位日本人严格的自律。比如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如果你的手机响起,如果你大声地讲电话,都是为人所鄙视的。在高中和大学时代,是日本年轻人个性最张扬的时期,但毕业后进入工作后,人人都会被这种保守的稳定的社会体系和风气教化所同化,这也使得一个稳定的中产阶层得以保持和延续。

  这一切,都让我想起我们身处的这个现代中国的张狂、暴烈、肆无忌惮和自私而分裂的社会体系,并深深羞愧和自责。

相关文章

·城市:迷失东京 09/01/20

·华盛顿的变化对芝加哥人的影响 09/01/19

·交叉上市为什么没有创造价值 09/01/15

·浦东新区未来土地空间利用的研究 09/01/13

·日本小店大获成功的秘诀 09/01/07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